美國2011年9月16日頒布《Leahy-Smith美國發明法》(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簡稱AIA;編號Public Law No: 112-29 )(註1),專利訴願暨衝突委員會(Board of Patent Appeals and Interferences;BPAI)將在2012年9月16日改制為專利審理暨訴願委員會(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PTAB),除執行BPAI原有各項業務外,未來還將負責AIA新法調整或新增的多項審理(trial)程序。
為趕在相關辦法生效日前確定配套的37 CFR實施細則,USPTO已於今年2月9日、10日分別就PTAB審理程序共通規定及實施指南(註2)、派生(Derivation)程序(註3)、多方複審(Inter Partes Review;IPR)程序(註4)、領證後複審(Post-Grant Review;PGR)程序(註5)、涵蓋商業方法專利過渡期複審(Transitional Program for Covered Business Method Patent Review;CBM)程序(註6)等主題,發布約130頁的修法提案。4月下旬,USPTO並進一步公告,截至4月10日為止,前述修法提案共收到251件公眾意見(註7),該局將參考各方建議,預定在8月16日前公告37 CFR最終修法內容。
現依USPTO 2月公告的提案,簡單摘錄部分PTAB審理程序規定先供參考。
審理流程
依其定義,派生、IPR、PGR、CBM四項程序都屬於PTAB轄下負責的審理程序,後三項程序一般先由請願人(petitioner)遞交請願書,經過請願人、專利所有權人(patent owner;PO)文字及言詞辯論,除非另有原因,最後再由PTAB於成案一年內作成裁決(final written decision;judgment)。
為避免利益衝突,也因AIA修法寫入禁反言(estoppel)規定,請願書必須明示實質利益關係人(real party in interest或privy)。事實上,明確定義實質利益關係人有其困難,畢竟個別案件情況不能一蓋而論,不過,能掌控程序中一造動向者,即有可能被視為實質利益關係人。總之,以上程序無法匿名提出。
派生程序請願費為US$ 400;IPR、PGR、CBM程序請願費則依請願人質疑的請求項項數(the number of challenged claims)分級收費。在計算質疑的請求項項數時,即使未質疑一獨立項,但只要質疑附麗其下的附屬項,該獨立項亦會計入質疑的請求項項數,例如:請願人質疑一專利Claims 20-40,而這20項皆直接附麗於Claim 1,故質疑的請求項項數應計為21項。
任一造可再請求給予額外證據開示(additional discovery)機會,PTAB是否准許,則因程序而異。派生及IPR程序,考慮的是額外證據開示是否符合司法利益(in the interest of justice);PGR及CBM程序,考慮的是有無正當理由。此外,程序進行中,亦有可能應PTAB法官要求或由任一造請求,進行強制證人證言(compelled testimony)、當庭證人證言(live testi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