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沒錢沒人沒公信力 智財銀行下一步怎麼走?
- 看看高智IV怎麼玩 答案呼之欲出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08.01
         

由經濟部指示、工研院主導成立的智財銀行 (創智智權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已經成立超過7個月。受媒體報導的影響,工研院前陣子與三星的專利授權協議備受質疑,在背上「喪權辱國」及「出賣台灣廠商」的惡名下,創智的成立特別低調。其實工研院與三星的事件並不是讓智財銀行玩不下去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應更複雜。只要分析全球最大的智權管理顧問公司高智(Intellectual Ventures)的運作方式,就會明白為什麼創智現在寸步難行了。

行政院長陳沖7月1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發明專利產業化推動方案執行成果」報告後,表示經濟部應積極研修「國家智財戰略綱領」,早日核定實施,以完備國內智慧財產的創造、保護法制與紛爭支援。其實經濟部於去年8月24日召開專利戰略會報第2次會議時,就曾經表示希望在去年11月前研擬完成一套包含開放創新、市場聚焦、制度改革、人才培育、產業創造等精神之「國家級智財戰略綱領」,而工研院主導成立的智財銀行在「國家智財戰略綱領」中預期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但事實上創智從策劃到成立已經過1年,但對外界來說仍是霧裡看花,最後是否會變成只是坊間眾多智權管理顧問公司之一?很多業者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曾經一度吵得沸沸揚揚的智財銀行IP Bank終於於去年底12月27日成立了,公司登記名稱為《創智智權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不過,由於成立過程相當低調,除了沒有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外,就連新聞稿也是只發給新竹地區的地方記者(因為創智就位於竹東的工研院,所以就以地方新聞的方式低調處理。)業者對此相當納悶,甚至知道智財銀行已經成立的人並不多。如果了解創智成立的背景,就可以理解它刻意低調的原因。

根據創智正式成立時的新聞稿指出,「創智公司是工研院的衍生公司,主要任務是整合台灣產、學、研的專利作組合,以及籌組布局新興產業專利組合的基金,以帶動國內外專利活化及加値應用。協助廠商在研發初期布局專利,占領先機,中長期得以運用專利取得市場利基,擴大市場佔有率。」由此看來創智並不是單純以商業營運牟利為目標,它的成立是具有使命的。

但創智的使命卻因為《財訊》周刊的2篇報導而備受質疑。《財訊》分別於2011年5月及2012年1月刊出了「工研院幫三星打台商」及「一紙密約 經濟部IP Bank玩不下去」2篇文章,指出擁有國家資源支持的工研院局然將經年研發所得的專利成果賤賣給韓國三星電子,並且「另外讓三星取得『四大領域』、『過去、現在及未來八年』的專利,並且『及於全球』、『及於衍生專利』、『及於專利再轉手後的第三者』。」周刊並指出工研院此舉嚴重削弱台灣廠商競爭力,在面對三星專利戰爭時宛如腹背受敵;也因此,在業者普遍不滿的情緒下,由工研院領軍成立的IP Bank創智,前景也不被看好。

創智低調的揭牌成立與周刊的報導不無關係,因為創智的成立肩負著政府推動國家級智財戰略的使命,如今重要推手工研院因為與三星簽訂專利授權卻背上了「喪權辱國」的惡名,所以唯有盡量低調一點避免再度成為攻擊的目標。其外,創智也婉謝採訪,因為主管裁示很多工作尚未準備就緒,現階段不便對外發言。其實工研院與三星的事件並不是讓智財銀行玩不下去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應更複雜。只要分析全球最大的智權管理顧問公司高智(Intellectual Ventures)的運作方式,就會明白為什麼創智現在寸步難行。

全球最大的專利流氓?先看看高智IV怎麼玩!

號稱全球最大的智權管理顧問公司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投資金額超過 50 億美元,截至2011年5月為止,公司本身宣稱擁有超過35,000筆美國與國際的智權資產(包括尚未申請專利的發明、專利、商標及營業秘密)。台灣不少科技大廠包括南亞科技、緯創資通、中華映管、及宏達電(HTC)都與高智簽訂了智慧財產授權合約,此外,像韓國大廠Samsung、LG及Pantech也都是高智的客戶,究竟高智是如何吸引及擺平這些大咖的呢?

在層層保密協議及多家空頭公司(Shell Company)的蔽護下,高智的實際操作模式一直都是一個謎;然而,Tom Ewing & Robin Feldman去年5月在Stanford Technology Law Review發表了一份題為《The Giants Among Us》的報告,像剝洋蔥一般,把高智神秘的面紗一層一層的掀開。

高智以大量空頭公司作專利買賣及轉讓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但規模之龐大卻是讓人咋舌。該報告經過深入挖掘和不斷比對的結果,發現截至去年5月為止,總共找出1,276 家與高智有業務關連的空頭公司及商業實體(包括1,201家為持有專利的空頭公司、1家為持有商標的空頭公司、51家為資產管理的空頭公司、及24家行政及投資的空頭公司)。這些空頭公司總共擁有8,000筆美國專利及3,000筆繫屬美國專利申請案(pending US patent applications)。報告指出高智的一個標準營運模式就是成立空頭公司來接收讓渡完成之前的資產;然而,在1,201家專利空頭公司中,有242家完全沒有專利持有的記錄,相信是因為讓渡尚未完成之故,因此並有公開記錄可查。此外,報告又指出,如果高智在某些專利上取得的是專利獨家授權的話,那就等如取得專利的全部所有權,根本不需要讓渡及改變專利所有人名稱,也就不會出現在專利局的相關記錄中。

高智搜購的專利當然不限於美國專利,除了藉由海外的空頭公司採購國外專利外,高智也常和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大學簽署批發的協議來購買未來的創新發明。像與巴西Campins大學所簽署的創新發明批發協議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在協議中,未來Campins大學的所有創新發明,高智都保有以PCT途徑申請專利的權利。這種在大學以批發方式收購現有及未來發明是高智慣用的技倆,特別是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大學;加上基本上都是以PCT方式來申請,因此一旦有創新發明被申請專利,多會是多國專利。以這種方式收購專利,累積專利的速度會很快,數量也很可觀,但價格卻是相對的低廉。

在公開的帳目上,高智募集的資金已超過 50 億美元,創始資金分別來自國際大廠包括Microsoft、Intel、Sony、Nokia、Apple、Google及eBay,其他的包括一些創投基金及大學的學術基金。目前設有超過5個不同領域的智財基金,而成員(會員)可以加入1個或多個基金,基本上,每個基金的投資人都無法得知自己所投資的資金還有什麼其他投資人。高智表示資金是以此託管方式召募,並以類似創投資金方式操作;因此,高智爭取向資金投資人收取2%資金管理費及20%附帶收益 (carried interest)。

其實大家最感興趣的應該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大咖投資人會選擇投資高智?主要有2大誘因:資金投資回報及獲得IV龐大的專利池資源。有一些把重點放在專利資源的科技公司甚至會指定特定技術,希望高智可以購買此一領域之專利以便獲得授權。然而,另一部分廠商像World Bank或是Flora Hewlett基金會等,對智高的專利池興趣不大,這些公司選擇投資高智的主要原因應是看好專利產業的前景及獲利,因此重點會放在投資報酬上。報告指出據高智本身公佈的資料及公開授權資料顯示,高智截止目前為上在專利授權上的授權金已累積高達20億美元。

近年來高智也藉由第3方進行很多專利訴訟活動,其中一個慣用的技倆是從投資人手上取得專利後,再將專利賣給另一家更積極的專利授權公司,新的專利權人可以自由興訴或是再轉授權,如此一來高智可以不必直接興訴而獲利,省卻興訴的花費及避免風險。

專利訴訟固然是專利授權公司主要的獲利途徑之一,但也是展現實力的最佳方式。因為如果能在專利訴訟中勝出,即等如間接告訴潛在投資人,其所收購的專利都是強而有力的優質專利。

最後,很多大咖投資人同時投資高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能缺席」。當你的主要、次要競爭對手都是高智的投資人的時候,你敢掉以輕心嗎?

只靠台灣廠商能玩多大?

從上面一些高智的操作方式可以歸納出一些成功的「智權管理顧問公司」的經營模式:
(一)資金成本規模要大
(二)客戶成員之間存在著相互制衡的恐怖平衡
(三)專利是全球性的,專利戰爭也是全球性的競爭,因此也必須以跨國性的經營(專利採購、授權及訴訟)為基礎。
(四)不管是防守還是攻擊,智權管理顧問公司的投資人都是以利益作為投資的標的。

從以上歸納出來的四點,就會發現創智如果單靠台灣廠商是玩不下去的。首先,創智剛開始募集的資金只有5,000萬台幣,本來是希望拋磚引玉,吸引台廠大廠投資,但現在因為背上「喪權辱國」及「出賣台灣廠商」的惡名,很多大廠都表明目前沒有意願;如果只有5,000萬要玩專利授權賣買,能玩多大? 

另外,媒體指出在提到「國家智財戰略綱領」時,經濟部官員曾表示,大企業如宏達電、友達、台積電等法務部門相當強,遇到國際專利大戰及訴訟,不需要諮詢政府或是求助,未來擬訂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後,可望有機制協助中小型企業專利布局,建構環境,並支援訴訟糾紛諮詢,同時研究型或申請型專利,必要將供企業使用,提升其訟訴專利之戰力。但諷刺的是,創智在成立初期是希望吸引大企業投資,但大企業及專利大廠並不賞臉;反而是一些中小企業很有興趣來詢問時,創智的態度卻不積極。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專利是全球性的,如果以「國家級的智財戰略」為指導原則,排除外國廠商參與,那單靠台灣廠商,格局能作多大呢?威力又有多強呢?但創智是工研院衍生的公司,如果開放外國廠商參與,可能又會背上勾結外敵之名,真是兩難啊!

高智能成功,主要是他很明確的以獲利為目標,透過專利授權、轉讓、訴訟…等等,充分發揮專利的商業價值。如果以獲利為目標來吸引投資人,是比較容易達到目的;但如果創智的成立目標是如新聞稿所言:「主要任務是整合台灣產、學、研的專利作組合,以及籌組布局新興產業專利組合的基金…」,相信很難吸引到投資人,因為這看起來就是政府的工作,很難邀產業共襄盛舉。

高智成立於2000年,到了2004年、2005年左右才出現大量收購的專利,即是說歷經至少4年才小有成果;創智現在才成立半年,至於是否能順利營運,也許等個2~3年再來檢視會比較準吧。

參考附件:創智智權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監事名單

董/監事 姓名 就職單位 職位
董事/董事長 蔡新源 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理
監事 林和源 創新公司 總經理
董事 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董事長
董事 蔡練生 全國工業總會 秘書長
董事 焦佑鈞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 理事長
董事 卓永財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 理事長
董事 黃煌煇 國立成功大學 校長
董事 佘祥生 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理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Issue 66 Index
本期智權報文章
張瑋容
李淑蓮
黃蘭閔
呂克行
陳洛麟
Charl
蔡佑駿
張瑋容
黃琴文
葉雲卿
觸控IC專利布局 三星稱霸 台廠義隆電表現亮眼
沒錢沒人沒公信力 智財銀行下一步怎麼走? - 看看高智IV怎麼玩 答案呼之欲出
美國AIA系列修法:領證前第三人呈報先前技術37 CFR配套修法內容
沒有海鮮的海鮮醬
IP小辭典 專利蟑螂
在歐洲市場銷售商品須不需要標示專利號
青年哀歌 失業率最高 總收入倒退回1995
誰的公平正義?基本工資14年漲20%、一般人薪資卻倒回當年!
荒謬可笑 這就是專利訴訟
由方法專利看專利直接侵權構成要件 - 以數個侵權人聯合實施某被控專利請求項為討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