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青年哀歌!失業率最高、總收入倒退回1995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08.01
         

台灣青年真的很淒慘。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台灣829萬勞工有42.9%處於月收入不到台幣3萬元的狀況,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佔了26.84%,月收入超過台幣3萬元的勞工中,30歲以下年輕人只佔了16.29%,從數據來看年輕人的勞力相當不值錢。而從全國勞動族群失業與總收入變化來看,台灣青年失業率不但是各年齡層最高,未滿30歲的青年總收入退回1996年水平,30~34歲更倒退回1995年的收入水準,薪資大倒退、但物價房價卻遠高於1995年許多,台北的房價從一坪均價30萬不到漲到超過60萬,台灣青年哀歌響起,青年的未來究竟在哪裡?


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2011年5月份統計顯示,全國受僱者平均月薪約3.5萬,台灣829萬勞工有42.9%處於月收入不到台幣3萬元的狀況,其中月收入不到台幣3萬元的勞工中,30歲以下年輕人佔了26.84%,月收入超過台幣3萬元的勞工中,30歲以下年輕人只佔了16.29%,從數據來看年輕人的勞力相當不值錢。

2011年台灣受薪階級勞工每月薪資


年齡層
總人數  未滿20000元 20000~29999元 30000~39999元 40000~49999元 50000~59999元 60000~69999元 70000元以上
15~19歲  11.2萬 78.6% 18.8% 0.9% 1.8% 0.0% 0.0% 0.0%
20~29歲     196.9萬 14.0% 47.0% 27.0% 8.5% 2.6% 0.7% 0.3%
15~29歲     208.1萬 17.4% 45.5% 25.6% 8.1% 2.5% 0.7% 0.3%
30~39歲     267.3萬 6.2% 31.0% 31.8% 16.1% 7.7% 4.2% 3.0%
40~49歲     212.2萬 8.5% 24.2% 25.3% 16.4% 10.2% 7.7% 7.8%
50~59歲     121.8萬 13.3% 24.6% 22.9% 13.1% 9.1% 7.2% 9.7%
60歲以上 19.9萬 19.1% 28.6% 18.6% 11.1% 6.5% 6.0% 10.1%
項目總計 829.3萬 91萬 264.4萬 223.3萬 113萬 59.9萬 38.8萬 38.9萬

註:月收入(固定月薪,不含年終獎金、員工紅利、加班費等非經常性收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100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2007年以後,大多數台灣家庭的每戶收入普遍下滑,家庭年收入100~130萬,和180萬以上的戶數變少了,中產階級和富裕階級的家庭收入不如2007年以前,而家庭年收入80萬以下的戶數,則高於2007年,從台灣家庭的每戶收入來看,2008~2010年的景氣不如2007年。

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在學校就讀,延遲就業,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才初進入社會,所以薪水不高,加上這幾年非典型就業機會增加,例如臨時工、部分工時及派遣工作)增加,勞工供給量持續增加,壓低了薪資水準,理想工作機會難找,所以只要經濟可以負擔,年輕人就繼續留在學校,就算脫離校園生活,年輕人因為薪資過低,所以進入職場的意願也降低。

從數據來看,30~39歲的年輕族群在失業人群中,比例從2005年開始是逐漸上升的,15~29歲族群的失業比例在2009年以後逐漸上升,15~19歲的族群和40~59歲的族群,2009年以後,失業比例漸減少,進入就業市場。


註:社會上願意參與市場生產工作的人力,包括實際有工作的就業者與正在找工作的失業者,稱為勞動力,勞動參與率=勞動力/人口=(就業+失業)/人口

從1991年和2011年的勞動參與率來看,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勞動意願仍然是頗高的,50歲以上的勞動參與率,則沒有明顯上升。

台灣勞動族群失業的主因,主要在於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還有對原有工作不滿意,前者主要是受2008年美國經濟蕭條所引起的經濟全面受創,2011年以後,這項因素已大幅下滑,2011年主因在於對原有工作不滿意,除了工作環境不滿意,另外一項重點就是薪資,大多數勞工的薪資實在太低廉了。

2002年以來,台灣勞動族群的平均收入是增加的,但增加的收入分配的落差頗大,30歲以下的勞動階級,受雇年薪從2000年以後,就沒有再增加,30~34歲的勞動族群,2005年以後,受雇年薪甚至是下滑的,35~39歲的勞動族群,受雇年薪在2007年以後也是逐漸下滑的,2007年以來,40歲以下的勞動階級,受雇薪資至少已經被壓抑了4年之久,30歲以下的年輕勞動族群,更是被壓抑了10年以上,長期以來,大多數年輕人的受雇年薪都沒有增加。

就算加入兼業薪資、營業淨收入、財產所得收入、自用住宅設算租金收入、經常移轉收入、其他可統計的雜項收入,那麼未滿30歲的年輕人,年收入更是可憐,2000年以來,平均年收入維持在40~45萬之間,30~34歲的勞動階層,年收入從2000年以來,甚至是呈現下滑的趨勢,35~39歲的勞動族群,2000年以來也沒有成長,2007年以後,年收入平均甚至下滑5萬元,整體來說,2000年以來,除了45歲以上的勞動階層年收入持平或緩和成長以外,廣大的45歲以下的勞動階層,年收入普遍無增長,甚至有些年齡層還出現10%以上的衰退,勞委會的數據顯示,台灣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約為26000元,全台大約半數工作者第一份工作起薪低於2.6萬,許多勞工對於薪資上漲之日,根本不抱任何期待。


個人可支配平均所得:個人所得減去繳付政府直接稅及各種移轉支出後的餘額。

台灣勞工對於薪資滿意度普遍低落,是給企業的重要警訊,截至2012年7月為止,基本工資為1萬8,780元、時薪為103元,1997年,政府調整至每月新臺幣15,840元後,直到2007年為止,將近十年沒有調整基本工資,2007年,基本工資才調整為每月新臺幣17,280元,每小時新臺幣95元,薪資成長率遠低於10年之間的通貨膨脹,如果考慮1997~2007年的通貨膨脹因素,1999年以來,台灣家庭的每戶可支配所得在90萬的水準停滯不前,而個人可支配平均所得仍然停留在25萬的水準,從數據來看,台灣10多年來的經濟成長結果,並未分散給廣大的勞工和家庭。

讓市場競爭「這隻看不見的手」自己制定出應有的價格,勞工互相競爭與削價是必定會發生的事,這種供需模式是理想的,但這前提是勞工和資方的資訊要對等,那麼這套供需邏輯才會平衡,但資方往往透過各種傳播媒體渲染,向大眾散布各種不利於勞方市場的資訊,企圖控制「這隻看不見的手」,大多數民眾經過這種資訊頻繁洗禮之後,容易陸續接受資方洗腦的想法,原本不信的人也跟著改變想法,只要能帶動少部分勞工引發羊群效應,民眾就會不由自主地相信資方的說法,這種模式就是資方企圖扭曲勞力供需平衡的作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若無基本工資的限制,許多基層的工作職缺,容易受到資方設下的圈套,讓勞方互相惡性競爭,爭奪資方刻意營造「少量釋出」的職缺,勞方互砍薪資爭取工作機會的結果,勞力變得更廉價,對國家來說,會造成台灣人才不斷的外移,因為留在台灣沒辦法獲得更多的工作利潤。

就業市場上,不僅是老闆尋找好員工,好員工也在尋找好老闆,台灣資方過於吝嗇,長期下來,會讓本身企業經爭力逐漸下滑,而台灣政府近十多年來,政策主軸都是偏向資本家,國家經濟成長的利潤長期過度集中在資本家手上,政策改變經濟,政府改變政策,台灣政府應該改善有利於勞工的經濟政策,讓企業透過提高薪資和優渥福利,向上吸引國際人才和本國勞工競爭,不僅改善勞工就業環境,也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帶來企業利潤,利潤回饋勞工,而非任由資方維持廉價勞工市場,向下爭取低階外國勞工,逼國內人才出走,國際競爭力每況愈下,外國企業對於無人才的勞動市場,更不願意進入投資,聯合國公布最新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台灣吸引外資額的排名,下滑到全球倒數第二,台灣審計部公布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也發現外國企業投資「淨匯出」情形越來越嚴重,年輕人薪資過低只是問題造成結果的冰山一角,政府必須更重視勞工的權利,讓全民更富裕,對於國家內需消費市場會更有利,人民消費意願上升,又利於企業營運,互利共生。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       

Issue 66 Index
本期智權報文章
張瑋容
李淑蓮
黃蘭閔
呂克行
陳洛麟
Charl
蔡佑駿
張瑋容
黃琴文
葉雲卿
觸控IC專利布局 三星稱霸 台廠義隆電表現亮眼
沒錢沒人沒公信力 智財銀行下一步怎麼走? - 看看高智IV怎麼玩 答案呼之欲出
美國AIA系列修法:領證前第三人呈報先前技術37 CFR配套修法內容
沒有海鮮的海鮮醬
IP小辭典 專利蟑螂
在歐洲市場銷售商品須不需要標示專利號
青年哀歌 失業率最高 總收入倒退回1995
誰的公平正義?基本工資14年漲20%、一般人薪資卻倒回當年!
荒謬可笑 這就是專利訴訟
由方法專利看專利直接侵權構成要件 - 以數個侵權人聯合實施某被控專利請求項為討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