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從生死存亡到笑傲全球 看台灣自行車產業如何「打群架」致勝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07.29
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電子業正面臨從代工轉型的考驗,但早在十多年前,自行車產業就已為一直追求Cost Down的錯誤策略而嚐到苦頭。但走過死亡蔭谷,台灣自行車產業已成為一手掐住全球規格的制定者,整車出口平均單價增加306%、整車出口值成長295%,靠的就是合作力量大的「打群架」策略!

桂盟企業董事長吳盈進是現任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會長,日前他受邀在電電公會舉辦的「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中,分享自行車產業如何利用協同創新的成功典範。吳盈進回顧2002年當時,自行車產業正面臨轉型考驗,因為在台灣製造生產的成本高漲,「台灣廠商最懂的就是Cost down、Cost down、Cost down,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毛利也跟著犧牲了,最後演變成不夠錢做研發、不夠錢去雇用更好的人才,公司的發展因而停滯。」

圖一、桂盟企業董事長吳盈進現身說法,分享A-Team如何協同打出漂亮的勝戰。
    
圖片來源:吳碧娥/攝影

便宜就能賺得全世界?

桂盟企業1977年以生產鏈條起家,至今已是全球最大的鏈條製造供應商。不過早在1988年的時候,桂盟就遇到留在台南就找不到工人的問題。當時台商西進大陸尚未解禁,「去大陸是找死,留在台灣是等死」,吳盈進的父親吳能明不得已冒著「殺頭的危險」前進大陸發展,算是很早期就到大陸的台商。在那個年代,大陸的土地、人工都很便宜,父親告訴吳盈進,「只要便宜就能賺得全世界」。身為桂盟企業的第二代,吳盈進退伍後就被派駐在大陸,吳能明毅然決然把台灣工廠全部關掉,舉家遷往大陸,只剩下守衛、物流和會計服務台灣的客戶。

自行車的兩大巨頭巨大(捷安特)和美利達赫然發現,當桂盟身為台灣鏈條產業的龍頭,都為了成本和人力問題選擇遷廠去大陸,還有哪些供應商會接連出走?供應鏈紛紛出走無疑會影響到自行車群聚的穩固性,這個問題引起了捷安特和美利達重視,可以說是成立A-Team的緣起。

吳盈進回頭看,認為當時桂盟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只想到怎麼降低成本,卻沒有想到「成本下降是有限的,價值的提升是無限的」。在這個過程中,桂盟只追求效益驅動的極致化,卻沒有思考還能在這片土地創造的價值,以及如何為產業加值。捷安特和美利達原本是王不見王的死對頭,甚至天天上演搶客戶的戲碼,但面對未來台灣自行車產業該何去何從的時候,兩大龍頭終於願意坐下來面對面談談,該如何去異求同。

「協同商務創新」是台灣電電公會一直在推動的核心理念,強調借鑒企業之間的成功經驗,透過產業群聚促進合作升級,而自行車正是台灣產業協同合作的典範。吳盈進將「協同」這個概念稱之為「打群架」,「A-Team」取自於天龍特攻隊的名字,意味著面對困難需要協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捷安特和美利達發起的「根留台灣」,說穿了就是帶著上下游廠商一起「打群架」。

A-Team的理念是「緊密的夥伴關係」和「放眼未來」,以台灣做為核心,與全球知名自行車業者結盟,產生群聚效果,塑造良性競爭與互動,讓台灣成為全球高級量化自行車及零件創新研發的供應重鎮。吳盈進解釋,A-Team習慣以「Cycling」取代「Bicycle」來稱呼自行車產業,因為「Bicycle」指的是自行車產品本身,但根據統計,如果一台腳踏車賣5萬元,使用者還會花費超過10萬元在衍生性商品和衍生性服務上,例如環島、比賽、車衣、車鞋、安全帽等周邊商品。

攜手出外打群架 互相觀摩求進步

雖然A-Team的會員並不多,只有20多個,但彼此是競爭對手的可不少,成員裡光是做零件輪圈的就有5家、鏈條廠商就有3家,要開起門來讓同業做觀摩,需要的是「度量」,因為內行人來看過之後要模仿並不難,剛開始成員間還會想「藏私」,後來建立起一個重要共識,現在的功夫被人看清,就非得要練就下一招,這樣下一次觀摩時又會有新的東西,用這種方式讓員工不斷求進步,成為促動內部進步的力量。吳盈進也不否認,A-Team並非只有合作沒有競爭,雖然一起出去打群架,可以刮回來的糧草比較多,但回來之後還是要比「誰的手骨粗」,就能得到比較多糧草,這是一種良性的競合。

圖二、A-Team組成會員

圖片來源:A-Team官網

即時生產精神:1-1-10

A-Team成立後,透過工研院牽線結識豐田汽車,並將豐田最著名的「Just in Time」生產模式導入自行車產業。吳盈進解釋,「1-1-10」是豐田對於供貨廠商的要求,指的是「一天只來交貨一次,下訂後交貨只需要十天」。豐田的要求是「不可提前交貨」,而是供應商要有能力縮短交期,不是先做好產品再等客戶上門。即時生產的好處是能讓供應商減少擺放庫存的空間,現在A-Team會員比拼的是「每人生產力」和「每坪生產力提升」,公司資金因而增加,又能回過頭來再去投入更多的研發和設備投資。吳盈進驕傲的說,現在A-Team的即時生產,已有能力做到「1-1-6」!

全球自行車產業的Messenger

A-Team成立於自行車產業總值往下走的時間點,一路挺過金融風暴直到現在,整車出口平均單價增加306%、整車出口值成長295%、整件出口值成長363%。在全球供需中,台灣在前端佔據重要地位。A-Team的目標是透過品質提升、交期縮短、成本降低,讓台灣成為全球自行車產業最重要的「發訊者」(Messenger)。

圖三、台灣自行車產業往高值化邁進。

圖片來源:「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吳盈進簡報資料

台灣自行車產業和一般電子業最大的不同,在於一手掐住全球自行車的「規格制定」和行銷活動,而不僅僅是替國外客戶做代工。全世界的產品經理是每年必須飛來台灣來談明年的自行車規格,在每年10月固定舉辦的「台中自行車週」中,制定明年度的規格,翌年3月的「台北自行車展」就能夠量產販售,這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全球獨一無二的制高點。

圖四、台灣自行車產業的全球資源整合

圖片來源:「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吳盈進簡報資料

經濟部曾經想要考驗A-Team量產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下圖是兩年前全球自行車設計競賽中獲得金牌的作品,A-Team只花了40天就將這台得獎的設計量產,這是要告訴全世界自行車產業,有任何好的設計只要拿來台灣,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量產實現。展望未來,不只做機械業的要打群架,跨產業之間更要打群架,自行車產業將和物聯網、大數據結合,共同締造更大的商機。

圖五、台灣自行車產業的協同開發。

圖片來源:「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吳盈進簡報資料

圖六、自行車產業將朝向跨領域合作。

圖片來源:「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吳盈進簡報資料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