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大陸觀察   
 
TPK法務長鐘基立:跳脫兩岸才能真正認識中國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6.01.13

本刊在前文(讓子彈飛一會兒:著作權、專利融資在中國能熱燒多久?)中曾經分析過中國大陸的智財權融資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官方在推動相關政策的決心與力道。在接受北美智權報專訪時,在中國有近20年實務經驗、對於中國產業變化有深刻觀察的TPK法務長鐘基立提醒,中國面臨的國際現勢以及內部改革的複雜程度,都遠超過台灣所能想像;如果繼續以兩岸關係看待,將永遠難以掌握中國的全貌,更不用說台灣的自處之道。

今日,當台灣還在擔心紅色資本入侵時,中國的PCT國際階段申請量早在2013年就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圖1),自2000年至今15年來的PCT申請量年成長率將近30%。另一方面,根據Ernst & Young的調查,2014年時,中國吸引的創投資金總額超過150億美元,正式超越歐洲成為美國以外最受追捧的創業基地(圖2)。換句話說,以「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來描述技術與資本實力越來越雄厚的中國已經是失真的過去式。

圖1:2000~2014前五大PCT國申請量變化

資料來源:WIPO

圖2:2011~2014主要國家創投投資金額(單位: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Venture Capital Insights–4Q14 Global VC investment landscape, January 2015, Ernst & Young

發憤補課的中國 至今仍然不斷自我調整

「大家都說中國的專利品質不高,但是可能沒注意到,這些年來專利數量的快速成長,在民間培養了多少專利、法律相關的人才跟產業?」2001年就開始在中國大陸工作的鐘基立回憶,當年他在美國進入法學院念J.D.時,全美國前二十名的法學院大概每間學校只有一個大陸學生;但他畢業時每間學校的大陸學生人數已經是每學年一個,成長了三倍。「你們想想看,十幾年下來這個數字會增加多少?而且,這裡面有很多人唸完書、在華爾街或矽谷做幾年事後就回到中國工作,他們會帶來什麼改變?」

在他看來,現在的中國像是個發憤補課的學生,積極地向全世界吸收任何能派上用場的知識與經驗。「別忘了,台灣比大陸早了二、三十年進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現在他們還在找尋自己在世界上該有的位置。如果大陸自己都不斷調整,台灣怎麼可能不需要變?」

圖3:TPK法務長鐘基立

攝影:李淑蓮

在積極補課的同時,中國大陸也並非全盤皆收。「對他們來說,『專利』終究是個外來的制度,該怎麼讓它落地生根還是眾說紛紜,」他舉例,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不管在台灣或美國都是天經地義的規定,只要侵權事實成立,能夠計較的只剩下賠償金額的計算方式;「但是在大陸,縱使法律可能訂定了,法官卻會在遵循法律的基礎上再考慮社會和諧等因素而較大限度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以他自己的經歷來說,2013年TPK控告歐菲光、華為專利侵權時的賠償計算基準,其實就是最基本的侵權產品銷售金額乘以合理的授權金費率,但當這個數字公開後,卻引起大陸學界、業界的議論。「有些人還是認為,這種賠償只要『合理』就好。」

法律,不可能不偏袒自己人

在大陸、美國都念過法學院、也擁有兩國律師執照的鐘基立認為,一味批評大陸的司法制度不公其實模糊了焦點。「先不說大陸,美國的司法制度有做到公平嗎?想想它們的ITC(國際貿易委員會)有那麼多手段,擺明了就是保護美國國內的產業,」另外,他也強調,在專利訴訟實務上,侵權事實的認定,往往比其他的訴訟案件更加困難。「別的案件也許是70%對30%,但專利是否侵權,往往是55%比45%的些微差距,不能因為輸了就說他不公平。」

所以真正關鍵的,鐘基立認為,應該是法律以及行政體系的透明度以及可預測性,也就是降低司法裁判的人為干擾。他細數,許多曾經在大陸政壇不可一世的人物,如今都成了反貪腐風潮的階下囚。「裡面有很多都是省級領導,或甚至曾經陪同國家主席到國外參訪過,真的被查到也是說抓就抓,完全不留情面。」

圖4:TPK法務長鐘基立

攝影:李淑蓮

大力打貪腐、努力趕上過去落後的進度,就是中國現在的生存之道。「中國現在吸納人才的來源不是只有台灣,而是全世界;他們要較勁的對手也不是台灣,是美國這種世界列強。而且他們自己也沒有把握怎麼做才是對的,但是絕對不能什麼都不做,否則未來幾十年就得繼續被美國壓著。他們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把中國當對手 吃虧的還是台灣

鐘基立建議,台灣如果想要瞭解中國,首要之務就是跳脫兩岸關係的框架,學著從大國的角度去思考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再回過頭來找台灣的機會。他認為,台灣從政府、產業界到民眾不需要畫地自限,態度也都應該再開放一點。「我們自己為什麼不換個想法:台灣一直想要國際化,如果能夠透過跟大陸廠商的合縱連橫,取得在世界舞臺上跟別人硬碰硬的機會,就能展現我們的能力,讓世界真正認識台灣。」

所以,與其把中國看做台灣的威脅,台灣應該更積極思考,把中國當成下一波轉型的契機。他提醒,「台灣相對於大陸,還有很多方面的優勢,而且不見得都在科技業裡面;如果我們自己困住自己,不管新的、舊的產業都找不到出路,對台灣難道是好事?」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全篇轉寄,但請尊重著作財產權,未經同意授權,請勿部分轉貼或節錄轉寄。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