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迷在中國大陸雖是小眾,但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仍非常重視中國球迷的快速增長。當台灣投手陳偉殷與邁阿密馬林魚隊簽下5年8,000萬美元附帶第6年選擇權,並以最高金額達9,600萬美元之大合約,超越享有中國移動長城之稱的姚明在2005年簽下的5年7,500萬美元時,陳偉殷即因獲得目前華人運動員最高金額的合約而受到矚目。曾經在紐約洋基隊效力的投手Al Leiter便坦言:MLB若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先找出棒球界的姚明。相信如果棒球運動要在中國發光發熱,也要從尋找棒球界的姚明做起。
2008年奧運棒球賽美國對中國
圖片來源:2008_Summer_Olympics_baseball_China_vs_USA
世界棒壘總會(WBSC)日前公布最新棒球世界排名,中華隊在世界棒球經典賽(WBC)首輪在韓國雖遭到三連敗出局,但整體棒球世界排名維持在第4名,僅次於日本、美國與韓國之後。海峽另一邊的中國大陸,也在日本遭受三連敗,而世界排名也下降至22名。難道棒球這項團體競技運動,在中國大陸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棒球也逐漸在中國大陸得市場引領風尚,各項棒球產業供應鏈也逐漸成形,官方更宣示2025年達成棒球產值500億人民幣的目標,中國大陸要如何振興棒球值得拭目以待。
追溯中國打棒球的歷史早於台灣
一般談到棒球的起源,普遍認為是源自於板球運動而改良。1834年美國波士頓出版了一本介紹棒球運動的書,不過它並沒有清楚記下規則,所謂棒球規則也是漸進發展而成。比較可靠的說法,是1839年由美國陸軍軍官Abner Doubleday所發明,該軍官畢業於美國知名的西點軍校,日後成為南北戰爭的名將。現代棒球源自美國,美國的棒球體系及生態可謂執全球牛耳;而吸引最優秀棒球選手加入的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更堪稱最高競技的聖殿。
國際棒球總會雖有120會員國和地區,但棒球運動主要風行於美洲及亞洲地區,現美國、日本、南韓、台灣、墨西哥、荷蘭、多明尼加、委內瑞拉、巴拿馬、尼加拉瓜、波多黎各等亦擁有各自之職業棒球聯盟。古巴雖然沒有職業棒球,但其棒球聯賽一般也被認為具有接近大聯盟的水準。
陳偉殷身價超越姚明 引起陸體壇關注
中國大陸在2002成立了自己的棒球聯盟-中國棒球聯賽(CBL),追溯近代中國人打棒球的歷史,可從19世紀末詹天佑那一批留美學子算起。事實上,棒球迷在中國雖是小眾,但對於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賽事皆知之甚詳,大聯盟也非常重視中國球迷的快速增長,尤其台灣籍投手陳偉殷與邁阿密馬林魚隊簽下5年8,000萬美元並附帶第6年選擇權,並以最高金額達9,600萬美元大合約,超越享有中國移動長城之稱的姚明在2005年簽下的5年7,500萬美元,陳偉殷成為目前華人運動員最高金額的合約而受到矚目。此外,德州遊騎兵隊日籍投手達比修有,憑藉個人的球技及魅力,在中國也擁有不少球迷。
MLB海外部門其實透過王建民、陳偉殷等來自台灣的大聯盟層級的球員,也期許可深耕中國棒球迷的市場。曾經在紐約洋基隊效力的投手Al Leiter便坦言:MLB若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先找出棒球界的姚明。當然,MLB也希望培養一位真正中國籍的球員登上大聯盟,2015年與巴爾的摩金鶯簽約的年輕球手許桂源,新賽季大有機會替球隊上陣,有機會成為首位在MLB賽場上出現的中國球員。事實上,從百度搜尋引擎的檢索來看,有關棒球的搜尋率不僅在大幅增加,更帶動棒球周邊產品的消費力,棒球帽或棒球服也是一種中產階級的消費象徵,在各大高校也有不少穿著棒球衣服的學生,至2016年賽季,MLB正式在中國直播及轉播共125場賽事,全季點播量約2,400多萬次,引起年輕球迷的關注。
中國棒球競技發展的轉捩:成也奧運,敗也奧運
從90年代末期已降,中國棒球隊在亞洲雖然起步較晚,但在2000年後進步幅度甚大,被認為實力僅次於亞洲傳統三強(日本、韓國、台灣)之後。然而,相較足球、籃球、排球在中國發展職業化已紮根許久,中國棒球聯賽(CBL)邁入職業化的道路卻相當曲折,尤其近年來受到企業贊助減少及球員待遇不佳影響,中國棒球聯賽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逐年縮短,導致職業棒球此一項目受歡迎的熱度不足,靠著聯賽隊伍支撐國家隊,但國家隊近年來的國際賽事成果卻每況愈下,也影響政府體育資源的投入,缺乏奧運光環使得棒球缺乏政府奧援,突顯出棒球在中國依然是小眾喜好。
另一方面,棒球能否重現奧運仍待觀察,國際奧會認定棒球運動在全球普及性過低,加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無法參賽,決定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暫時停辦棒球賽。為了讓棒壘球項目重返2020年東京奧運,棒球和壘球各界積極努力奔走,終獲國際奧會於2010年7月列入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候選項目。其後於2013年經國際奧會委員投票,獲得總票數95票中的24票,不敵49票,仍無緣重返奧運。同時,國際棒球總會決定調整國際賽制,以世界棒球經典賽取代世界盃棒球賽,為最高層級棒球國際賽事。2012年國際棒球總會和國際壘球總會也決定合併成立新單項總會,MLB也初步同意讓選手參加奧運會,前述變革的相關細節尚在協商進行中,棒壘球未來能否以將以單一項目出現在奧運會上,牽動中國棒球隊能否爭取更多政府支援的走向。
命運顛簸的中國職業棒球聯賽
當國際奧委會宣布裁撤棒球項目,中國棒球與奧林匹克分手後情勢急轉直下,聲勢逐漸蓬勃的棒球發展突然頓失政策資源與企業贊助,此一氛圍也陸續影響中國成棒代表隊在國際賽事的成績,失去奧運光環的棒球僅剩職業化一途。
職業棒球在國外是一項高商業、高娛樂價值的產業,但在中國情況卻不是如此。中國棒球聯賽(CBL)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棒球聯盟,2002年成立時僅有北京龍隊、天津雄獅隊、上海金鷹隊及廣東閃電隊等,到了2005年擴編四川蛟龍隊及江蘇希望之星隊,2009年更增加河南吉象隊。然而,由於賽事品質不佳,CBL從2002年成立以來命運顛簸,其在北京奧運結束後所獲得的贊助開始減少,原先打算開發中國市場而投入人力物力支援的日本職棒也逐漸縮小合作規模或是撤出,導致中國棒球聯賽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逐年縮減,甚至發生聯賽停擺兩年多的現象。
CBL另一特色在於國際化,除了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南美洲的外籍球員或教練外,台灣亦有不少知名職棒球員曾過海協助CBL發展,如郭建成(時報鷹)、江泰權(統一獅)、鄭百勝(統一獅)、杜福明(統一獅)、廖敏雄(時報鷹)、黃文博(味全龍)、賴有亮(俊國熊)、林光中(味全龍)、孫昭立(味全龍)及呂文生(統一獅)等,陸續前往CBL擔任選手、教練或職員,對CBL皆有相當的貢獻。
2014年中旬,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運動管理中心對外發表與北京世華聯合體育發展公司的合作計畫,正式重啟中國棒球聯賽。2015年分為甲乙組升降制度,總排名第六名與第七名的隊伍將進行附加賽,獲勝者會取得晉級下季中國棒球聯賽甲組的參賽資格。按往年的戰績來比較,天津雄獅多次奪得聯賽冠軍,其主力球員泰半為國家隊成員,天津、北京、江蘇及廣東可謂中國棒球發展的重鎮,天津雄獅及江蘇天馬曾多次前來台灣進行春訓,或與中華職棒球隊進行友誼賽。
由於中國棒球隊長年在國際賽事成績不佳,難以獲得中國棒球迷的熱烈支持,相較國家足球隊的恨鐵不成鋼,國家棒球隊仍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或許有棒球迷會問:中國棒球聯賽究竟是不是聯盟?答案:不是。雖然中國棒球聯賽的賽制已經略具職業棒球的規模,但卻始終未邁入職業階段。筆者發現CBL的本土球員薪水採月薪制,依照所屬球隊的財力與球員表現略有不同,一般為1,000人民幣到4,000人民幣之間,但賽季進行時有的球員可以領到7,000人民幣。外籍教練與外籍球員薪水較高,月薪約有數千美元不等,各種方面來看頗類似中華職棒(CPBL)草創階段。然而,CBL中間雖發生停賽事件,卻沒有發現類似CPBL簽賭或兩聯盟對峙的情形。我們暫時可以得到一個結論:CBL聯賽品質不太容易吸引到中國棒球迷的熱烈迴響,但中國棒球迷對於美國職棒大聯盟或日本職棒賽事或球員卻如數家珍。
打造棒球產業供應鏈體系
2015年底中國大陸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中國棒球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25)」,提到希望在2025年棒球核心產業、緊密產業及相關產業總規模超過500億人民幣。嚴格來說,體育事業向體育產業轉變過程中,棒球產業幾乎符合經濟新常態變化趨勢的各要素:中產階級為主流消費群、擁有龐大的國際成熟市場和中國市場窪地、典型的個性化消費、新型產業和服務業等。中國大陸目前約有50個普通棒球場,12支省級專業棒球隊,註冊球員1千餘人,業餘棒球隊近2000支,棒球特色學校500餘所,如何串連起這塊棒球產業供應鏈的大餅,成為難以回答的習題。
比較中國大陸內籃球、足球、排球等三項團體球類競技運動而言,中國棒球運動發展緩慢,基礎相對薄弱,棒球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產業規模小,賽事影響力不大,專業場地嚴重缺少,後備人才匱乏,棒球緊密及相關產業發展薄弱,棒球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未能有效形成,但未來的發展後勢看漲,因棒球在中國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2025年將中國棒球發展目標訂為高達500億人民幣的產值,是立意明確的政策宣示。筆者認為打造中國自身的棒球產業供應鏈體系,不僅是硬體建設的提升,還需要軟體設施配套,打造棒球產業供應鏈體系方為厚植中國棒球實力的基礎。
依據中國大陸經濟總量、人口規模、人均收入、交通便利、特殊特色和地方支持力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可針對性的在一些省份、城市進行棒球重點推廣和產業落地,積極推動和建設國家級棒球產業發展基地、訓練中心,國家級棒球產業園區、科技示範及創業園區、運動實驗基地、綜合貿易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的設立和認證工作。關於棒球產業鏈的脈絡,筆者可粗略區分為棒球科技、棒球文化創意、棒球醫療、棒球旅遊、棒球會展、棒球影視、棒球廣告、棒球彩票、棒球金融與保險、棒球酒店與餐飲、棒球地產等棒球相關產業,從體育觀光產業模式較有擴張中國棒球市場之契機。
筆者建議在政策設計上,或許可在北京、天津、江蘇、廣東等地,仿照「棒球村聚落」的機制,從基礎的硬體建設提升,需要軟體設施配套棒球講習與研討會議:例如裁判培訓和進階機制、基層教練的進修、棒球專業經理人的培養,並強化棒球組織與政府屬雙向溝通模式,避免偏向單方推展。另一方面,財源部分可透過地方政府與企業球團合作,雙方簽訂合約,以OT(Operate-Transfer)的模式委外經營,政府轉為監督者的角色,企業球團則提供資金及專業技術,負責球場的經營與管理。委託民間經營優點為減輕地方政府財政負擔、引進專業人才及技術以管理球場、專業管理及效率品質的提升、營運財務由得標廠商自負盈虧等。
中國如何發展棒球產業拭目以待
國際奧委會宣布裁撤棒球項目,中國棒球與奧林匹克分手後情勢急轉直下,聲勢逐漸蓬勃的棒球發展突然頓失政策資源與企業贊助,此一氛圍也陸續影響中國成棒代表隊在國際賽事的成績,失去奧運光環的棒球僅剩職業化一途。縱使中國大陸政府在體育政策方面不斷釋放種種利多,宣示棒球產業總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召喚下,職業化仍是中國體育領域多年來待解的難題。
世界體育產業市場比重中,棒球產業占12%,僅次於足球和橄欖球,是籃球和F1賽車的總和。美國棒球產業最發達,2015年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年產值接近百億美元,位列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第二位。中國球迷看得到全球棒球發展的趨勢,對於中國如何厚植棒球實力其實也有挺多想法。
棒球發展到極致時可算是一項宗教事業,球迷可同支持球隊同喜同悲,已是世足及奧運的水準。棒球產業鏈的發展可適當地結合棒球科技、棒球文化創意、棒球醫療與康復、棒球旅遊、棒球會展、棒球影視、棒球廣告、棒球彩票、棒球金融與保險、棒球酒店與餐飲、棒球地產等棒球相關產業,從體育觀光產業模式較有擴張中國棒球市場之契機。按照目前的世界棒壘球聯盟棒球的世界排名,兩岸棒球在世界排名為分別為第4名及第22名,考慮到台灣對棒球運動的熱衷,中國大陸如何振興棒球,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
作者: |
林士清 |
現任: |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學歷: |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班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
經歷: |
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組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 |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