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從2019年核定長達10年的「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主要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台灣,台灣近年來也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並在2024年將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由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底即可發射升空,推動國際深太空合作,鏈結台灣與國際太空產業。
圖1.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右三)帶領研究團隊展示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攝影:北美智權報/吳碧娥
中央大學今年參與教育部在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的展出,分享「台灣登月及太空環境探索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中央大學「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DSRP)重量僅有400公克,設計完全由中央大學一手包辧,是台灣第一個深太空科學酬載,旨在了解深太空輻射環境及其對人類科技產品的影響。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開發,主要是累積過去飛鼠號(IDEASSat)的開發實飛經驗,加以改良精進游離輻射容忍度,要讓游離輻射的風險降至最低,同時要掌握熱控,使軟硬體設備得以在嚴苛的太空環境下得以運行。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所謂的「深太空」是距離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太空環境,當中的游離輻射環境充滿嚴苛的挑戰。陽翼先進科技引介中央大學並促成與SpaceBD太空服務公司共同合作,將「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加入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任務,通過地面測試和驗證成功後,已在去(2023)年12月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準備參與ispace HAKUTO-R Mission 2 任務。
VIDEO
「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是一顆0.3U大小的太空酬載,掛載在ispace Hakuto-R登月小艇外部。酬載包含控制板、運算單元、嵌入式軟體、輻射劑量儀及可用來儲存資料並偵測單粒子位元翻轉的快閃記憶體。酬載外殼透過輻射片及多層隔熱薄膜保護內部電子元件避免受到外面嚴苛的熱輻射環境影響,是這項研發的創新亮點。
圖2. 中央大學展出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圖片來源:創博會官網
張起維認為,在台灣還在發展深太空酬載開發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順利整合及完成任務的科學酬載,同時HAKUTO-R登月小艇要能成功登陸並自主運作,也是一項必須克服的艱鉅挑戰。近年來立方衛星的崛起,可大幅降低衛星的發射費用與開發時間,掀起國際太空產業熱潮。此次的登月計畫的雄心壯志,建構於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累積的堅實基礎,從2021年飛鼠號、2022年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CU Boulder)和印度太空科學與科技學院(IIST)合作的INSPIRESat-1,乃至2023年與鴻海科技共同研製的PEARL 1C和PEARL 1H (珍珠號),2023年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的ARCADE。中央大學目前已從無到有成功主導或合作發射五顆小型人造衛星,建構出科學酬載完整成功的飛行履歷,以及最高等級的技術就緒能力,未來將繼續推動與國際間的深太空合作。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