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Kalin Hristov曾透過AI程式能視為著作人之觀點,以主張AI著作可給予著作權之保障[4]。其從美國著作權法的「職務上著作」(即「a work made for hire」)原則出發,該概念為若一著作係為受雇目的而創作,則雖該著作是由員工所創作,僱用人(可為公司、組織、或個人)仍為著作人。Hristov指出關鍵在於「僱用人」(employer)與「員工」(employee)的解釋。以「著作人」(author)為例,Hristov指出不只是個人,公司、或組織皆可做為「著作人」。
AI程式目前仍無法比擬人類智慧。AI程式是人類所撰寫,且訓練AI程式所需要的資訊也是人類所編撰,而AI程式所產出之資訊其適當性或正確性也是人類所決定。在此思維下,美國學者Jane C. Ginsburg與Luke Ali Budiardjo等建議以「主導者著作人」(principal-author)的角度思考AI程式撰寫者或訓練者應為著作人[5]。
「主導者著作人」情境指有兩個行為人,主要行為人指導次要行為人,而由次要行為人進行創作,但次要行為人是按照主要行為人所指示的細節內容來創作時,則主要行為人即為著作人。以Andrien v. South Ocean County Chamber of Commerce案判決為例[6],系爭地圖著作是原告將數個地圖委託給印刷公司所編製成之地圖集,而該印刷公司於印製時有指派H對該些地圖拍照及調整尺度,以利於彙編成適當的出版格式。該案法院認為證據揭示原告對該地圖集的編製有給予細節的指引,而且該指引未經H予以心智投入的修飾或技術上的增進,故原告應是系爭地圖著作的著作人。
另以Lindsay v. The Wrecked and Abandoned Vessel R.M.S. Titanic案判決為例[7],系爭著作為水下照片或影片,而雖原告未親自拍照或攝影,但該案法院仍認為原告為著作人。該案法院指出原告於拍攝前先確認鏡頭角度和拍攝順序,且於拍攝時仔細指點攝影師應如何打光,而且最後會確認拍攝的片段有其期待的畫面。因為原告高度控制拍攝過程,該案法院認為原告取得著作人身份。
Jean-Pierre Briot, Gaëtan Hadjeres, & François-David Pachet,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Music Generation 2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2020).
Yoonchang Han, Jaehun Kim, & Kyogu Le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ominant Instrument Recognition in Polyphonic Music, 25(1)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20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