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利法第112條(b)規定:「在說明書的結尾,發明人或共同發明人應該提出包括一項或一項以上的請求項,特別指出並清楚主張(particularly pointing out and distinctly claiming)申請人所認為的發明客體。(註1)」
美國最高法院於2014年作出Nautilus, Inc. v. Biosig Instruments, Inc.案(註2)判決,提出專利請求項明確性原則,「要求一請求項,參考其說明書及申請歷程,對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技藝者,以合理確定性(reasonable certainty)之程度,告知該專利請求項之範圍」。其推翻了過去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所採取之標準,過去的標準是:只有在請求項「無法解釋」(not amenable to construction)或「無法解決地模糊」(insolubly ambiguous),才構成不明確。
不過,這樣的標準到底如何操作?在Nautilus v. Biosig 案中的請求項,到底夠不夠明確?最高法院在2014年的判決中,將該案發回,由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根據新標準重新判斷。而2015年4月27日,上訴法院重新做出判決(註3),但認為本案中Biosig之專利請求項,並沒有「不明確」。
Biosig公司起訴後,Nautilus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再審查(reexamine)'753號專利。該再審查程序著重於,系爭專利是否被先前技術所預見(anticipated)或因而顯而易見(obvious)。該先前技術乃1984年Fujisaki先生取得的專利,其類似地揭露了一個心律監測器,使用兩組電極,以及一個差動放大器。Biosig 公司為主張自己的專利與該先前技術有所不同,並提交了Lekhtman博士的宣示書。宣示書宣稱,'753 號專利已經足以告知一個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技藝者,如何安裝此一偵測電極,產生左手和右手的相同肌電圖訊號。Lekhtman博士解釋,此一電極設計可因空間、形狀、大小、材質不同而變化,在各種運動機器上不可能都長的一樣,但是一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技藝者,可以採取「試錯」(trial and error)程序以找到讓電波相同的方法。因而,要讓肌電圖訊號能被刪除,必須以不同的電極結構實驗,以找到最佳的方法。2010年,專利商標局做出決定,支持'753號專利請求項之可專利性(註5)。
地區法院認為請求項不明確
隨後,Biosig公司重新開啟其侵權訴訟。2011年,地區法院進行馬克曼聽證(Markman hearing),要判斷系爭專利請求項的適當範圍,以及請求項中「彼此相間隔關係」(in spaced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這句話的意思。 Biosig公司主張,所謂的「間隔關係」指的是在每一組電極的活性電極和共同電極間的距離(distance)。Nautilus公司則援引Biosig公司在再審查階段提交給專利局的說明中所講的「間隔關係」,必須比每一電極的寬度還大(greater than the width of each electrode)。地區法院最終解釋該文字,指的是「在圓棒一端的活性電極和共同電極間有一個清楚關係,且同樣或不同的清楚關係也存在於圓棒另一端的活性電極和共同電極之間」,卻沒有提到電極的寬度(註6)。
35 U. S. C. §112(b)(“ (b) Conclusion.— The specification shall conclude with one or more claims particularly pointing out and distinctly claiming the subject matter which the inventor or a joint inventor regards as the invention.”).
Nautilus, Inc. v. Biosig Instruments, Inc., 134 S. Ct. 2120 (U.S., 2014).
Biosig Instruments, Inc. v. Nautilus, Inc., 783 F.3d 1374 (Fed.Cir. 2015).
Nautilus, Inc. v. Biosig Instruments, Inc., 134 S. Ct. at 2126.
Id. at 2126-27.
Id. at 2127.
Id. at 2127.
Biosig Instruments, Inc. v. Nautilus, Inc., 715 F. 3d 891, 898 (Fed. Cir. 2013).
Id. at 899.
Id.
Nautilus, Inc. v. Biosig Instruments, Inc., 134 S. Ct. 2120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