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電動車和AI領域頻頻祭出開放原始碼大旗,無私地推動產業創新。然而,若深入剖析其開放原始碼策略,卻發現馬斯克的慷慨背後,藏著精心設計的商業算盤。這場看似利他的開放原始碼大秀,實則是一齣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好戲。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眾所矚目的馬斯克,向來以特立獨行和言語犀利著稱。他的一舉一動總能引發市場的震盪,他的一言一行也常成為輿論的焦點。而眾所周知,他在電動車或者是AI技術領域都有極佳的技術水準,不僅軟硬體整合技術領先業界,甚至擁有自研半導體與平台的能力。近年來,他把開放原始碼掛在嘴邊,甚至也實際做出開放特斯拉電動車部分硬體技術,以及對其AI大模型Grok進行開放原始碼,吸引了開放原始碼界的共襄盛舉,也順便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對此,支持者讚其無私推動創新;而質疑者則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博眼球的花招。事實上,馬斯克或許真心信仰開放原始碼,但他最終目的都還是為了自己商業帝國的發展。
電動車技術大放送:擴大市場,鞏固地位
回顧2014年,馬斯克高調宣布開放特斯拉的電動車專利,涵蓋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美其名曰「為了推動產業進步」。這一舉動,引來不少環保主義者的讚頌。表面上,特斯拉無私地將關鍵技術分享給對手,助其加速電動車研發,最終造福消費者。
藉由開放原始碼,馬斯克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引燃了電動車市場,整個電動車市場集中資源迅速擴大產業規模,而且多數都遵照了特斯拉開放的那套規則。特斯拉並沒有因為開放原始碼而損失市佔,反而獲取了市場空間。這看似矛盾的結果,正是馬斯克開放原始碼策略的精髓所在。
事實上,特斯拉對真正的核心技術,如電池配方、自動駕駛算法等,卻絲毫未鬆懈控制。馬斯克深知,這些領域才是決定產業制高點的關鍵所在。透過開放一些相對成熟的專利,特斯拉巧妙地引導了產業的技術走向,使其朝著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這場「捨小利,攬大權」的開放原始碼棋局,也為特斯拉贏得了創新、進步的品牌形象。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當下,馬斯克將自己塑造成引領產業變革的先鋒,吸引了大量追捧。這種無形的品牌溢價,反過來又為特斯拉的市場拓展鋪平了道路。
可以說,馬斯克的開放原始碼策略堪稱商業謀略的典範。它不僅擴大了電動車的市場規模,更將特斯拉推上了產業制高點,鞏固了難以撼動的領先地位。在這個精心設計的商業棋局中,馬斯克可謂是將利益最大化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AI模型Grok「開放」:吸引開發者,鎖定生態
2024年3月,馬斯克又一次出手,將自主研發的大型語言模型Grok開放原始碼,並允許商業使用和修改。這一舉動,再次引爆了AI界的震盪。Grok模型的規模之大、性能之強,已經遠超過一直以來以開放原始碼為主打的Meta所建構的開放原始碼AI模型生態。其64層的Transformer結構和314億個參數,更是成為開放原始碼AI模型中的革命性產品。
但這恐怕只是馬斯克佈下的局。眾所周知,AI大模型的訓練需要鉅額成本,而資料和運算力才是AI領域的核心壁壘。Grok的開放原始碼,並未撼動馬斯克的護城河分毫。反而,馬斯克藉此吸引無數開發者,讓其自願投入馬斯克的懷抱,為其平台生態錦上添花。
事實上,Grok的開放原始碼並非毫無保留。馬斯克只釋出了部分源代碼,許多關鍵技術細節仍然隱而未宣。這種「半開放原始碼」的做法,無疑為馬斯克保留了相當的操作空間,一旦開發者被其開放原始碼蜜糖所俘獲,進而構建應用,是否還能輕易脫離馬斯克的技術體系?
另外,馬斯克Grok開放原始碼1.0版之後,隨即公布了升級版的Grok 1.5版,性能更好,也更聰明,但1.0版也已經足夠供規模不大的中型企業部署自己的AI服務,算是被淘汰技術的再利用,原本這些企業可能都會選擇OpenAI或者是Google的AI服務,甚至是選擇Meta的開放原始碼方案,如今憑藉Grok 1.0版的開放原始碼、自主可控性高,以及相對低廉的部署成本,這些AI巨頭眼中的肥羊可能就會重新考慮方案的選擇。
憑藉Grok,馬斯克有機會在AI應用的各個領域,樹立自己的標準和規範。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基於Grok進行再創造,馬斯克的技術體系將深入更多開發者心中。當「Grok Inside」成為AI應用的代名詞時,誰還能輕易撼動馬斯克的江湖地位?
從這個角度看,Grok的開放原始碼就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決策,更是馬斯克商業布局的一部分。藉由開放原始碼的名義,他不斷擴大自己在AI領域的影響力,進而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在這場看似利他的開放原始碼秀背後,馬斯克又一次展現了他高超的商業謀略。
開放原始碼表象下的資本角力
當前,開放原始碼運動正面臨異化危機。這場源自草根的知識共享理念,逐漸演變為科技寡頭鞏固壟斷的武器。在這個數位時代的「圍城」中,馬斯克可以說玩得爐火純青。
他以電動車專利吸引競爭者做大市場,卻把真正的核心優勢牢牢抓在手裡,並成功擴大自己對供應鏈的影響力;他以開放原始碼AI模型拉攏開發者,實則是要讓天下的程式設計師為自己的生態護城河構築更高的圍牆。在這場資本主導的開放原始碼遊戲中,馬斯克無疑是最精明的玩家之一。
事實上,開放原始碼的理念本是為了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知識共享而生。但在資本的推動下,這個初衷正逐漸被轉變為巨頭們的競爭工具。透過選擇性地開放技術,它們一方面打著利他的旗號,博取社會讚譽;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維護了自身的核心優勢,鞏固了產業地位。過去的Google、微軟、英特爾如此,現在的Meta、特斯拉亦如是。
在這場開放原始碼的角力中,最終真正的受益者,恐怕並非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普通消費者,而是馬斯克這樣的科技巨頭。透過精心設計的開放原始碼策略,他們事實上在重構著產業的競爭規則和遊戲規則。
結語:開放原始碼與封閉原始碼的選擇
開放原始碼,本應是一場技術創新與知識解放的盛宴。但在資本的操作下,它似乎正逐漸淪為科技寡頭們的私家宴席。透過精心設計的開放原始碼策略,他們一方面打著利他的旗號,博取社會讚譽;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維護了自身的核心優勢,重構著產業的競爭規則。
馬斯克的開放原始碼遊戲,就是這場宴席中最精彩的一幕。從電動車到AI,他以看似慷慨的姿態,將自己包裝成推動創新的推手。但若仔細拆解其中的商業邏輯,就會發現馬斯克的真正目的,是藉由開放原始碼實現利益最大化。
透過開放專利,他迅速做大了電動車市場,卻把最核心的技術牢牢抓在手裡;藉由開放原始碼AI模型,他成功吸引了無數開發者,卻將其圈入自己的生態牢籠。在這場開放原始碼的魔術秀中,馬斯克無疑扮演了最精明的魔術師。
作者: |
林宗輝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大葉大學 |
經歷: |
電子時報半導體資深分析師
MIT Techreview 中文版研究經理
財訊雙周刊撰述委員
美國波士頓Arthur wood 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