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期
2024 年 03 月 06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智權報文章分類/搜尋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特斯拉銷售量被比亞迪超越,但核心競爭力仍明顯具優勢
林宗輝╱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比亞迪(BYD)和特斯拉(Tesla)無疑是其中的兩個主要競爭者。近年來,比亞迪在中國及歐洲市場取得了顯著的銷量成績,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根據公開數據,比亞迪在2023年的全球銷量實現了顯著增長,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其市佔率和影響力持續擴大。此外,比亞迪也積極拓展歐洲市場,通過與當地經銷商合作,推出了適應歐洲消費者需求的電動車型,試圖在歐洲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然而,相較於特斯拉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強大的品牌建設以及全球化的市場布局來確立其在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導地位,比亞迪是透過積極的市場擴張和價格競爭獲得了一定的銷量增長,但其策略的可持續性及長期效果引人質疑。

根據比亞迪數據顯示,其在2023年第4季售出526,409輛純電動車,而特斯拉同期銷售484,507輛電動,市場紛紛表示特斯拉這次真的遇到麻煩了。

然而,銷售量是否代表一切?比亞迪的這一系列快速擴張和銷量增長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首先,比亞迪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價格競爭和市場補貼政策的支持。在中國市場,比亞迪能夠利用成本控制的優勢,提供相對低價的電動車,吸引了大量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但這種以價格為導向的策略,可能會對品牌形象和產品品質造成長期的不利影響。低價策略雖然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升銷量,但在電動車市場日趨成熟和消費者需求逐漸提高的背景下,單純依靠低價競爭的模式難以為繼。

此外,比亞迪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成果,與特斯拉相比似乎還存在一定差距。特斯拉不僅在電動車的基礎技術上持續創新,如電池技術、動力系統等,同時在自動駕駛技術上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相比之下,比亞迪雖然在電池技術等方面有所建樹,但在自動駕駛等高端技術領域的發展相對緩慢,這可能會限制其在未來電動車市場競爭中的表現,另一方面,比亞迪在中國市場銷量雖佳,但其產品品質明顯不良,其火燒車、自燃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比例遠高於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其他國際電動車業者,在此情況之下,除了價格低廉以外,很難取得國際客戶的認可。

同時,歐洲市場對電動車的技術要求和環保標準極高,同時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也極為重要。儘管比亞迪積極進軍歐洲市場,但要想在當地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別是與具有強大品牌吸引力和技術實力的特斯拉相比,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比亞迪的短期銷量成功背后的隐患

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上的迅速崛起,展示了其在製造能力和市場推廣上的實力,透過針對性的市場策略,比亞迪成功吸引了大量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者,尤其是在中國本土市場,這種策略使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然而,這種以銷量為導向的策略,隱含著對品牌和產品未來發展的多重風險。

首先,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和市場擴張帶來的快速銷量增長,可能會使比亞迪在面對政策變動時顯得捉襟見肘,歐盟方面擔憂,比亞迪可能透過中國政府補貼的低價競爭策略扭曲市場,對本土及其他國家的電動車製造商造成不公平的競爭壓力,目前也正在積極調查。隨著全球各國政府對電動車補貼政策的逐步調整,比亞迪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品牌價值來維持市場競爭力,而非單純依賴價格優勢。

其次,技術創新在電動車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比亞迪雖然在電池技術和電動車製造方面擁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相對落後於特斯拉等競爭對手。這不僅限制了其產品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也可能影響其長期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擴張策略。

最後,中國科技產品常見資安問題,即便是大品牌產品也難擺脫此陰影,目前美國政府已經打算全面禁止該國個資透過各種方式流入中國,如果比亞迪無法在資訊收集政策取得歐美信任,那麼未來遭到各國政府抵制的力道恐怕也會越來越大。

比亞迪積極尋求進入歐洲、東南亞等市場,但在品牌認知、消費者偏好以及當地市場規範方面面臨諸多挑戰。與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的特斯拉相比,比亞迪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建設和產品適應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斯拉沒有輸:自動駕駛和充電樁生態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不僅僅建立在其創新的電動車技術之上,更得益於其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全球充電樁網絡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和發展。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FSD,通過不斷的資料收集和機器學習,已經成為業界公認的領先技術之一。雖然目前仍受限於各國的法律審核,但未來自動駕駛仍是全球電動車必備的功能,取代道路上危險的用路人。

此外,特斯拉全球範圍內的Supercharger超級充電站網絡,為特斯拉車主提供了便捷的充電解決方案,大大減少了長途旅行中的充電擔憂,且不僅是提供給特斯拉使用,不久前特斯拉也公布開放其超充授權給第三方電動車業者,包括福特、通用、Volvo 、Rivian、Polestar 和賓士都已經加入,且更多車商也都在洽談中,光是福特與通用兩家業者,每年需要支付給特斯拉的充電授權費用可能就高達數億至數十億美元,這方面的收入也將成為特斯拉的另一頭金牛。

相較之下,比亞迪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全球充電樁網絡建設方面的發展,雖然也在積極進行中,但與特斯拉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特斯拉不只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全球充電樁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的持續優勢,鞏固了其在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其整體獲利表現也要優於競爭者。對比亞迪而言,為了降低車價,除了拿取中國政府的補貼,並給予好處,最重要的就是要求供應鏈降價,導致相關元件品質不斷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電動車產業進入價格競爭之後,電動車故障率越來越高,中國電動車產品被當地消費者稱為裝了四個輪子的電子垃圾的主要原因。

比亞迪並沒有超越特斯拉

在當前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中,特斯拉與比亞迪的對決凸顯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策略。特斯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強大的品牌建設以及全球化的市場布局,確立了其在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並在沒有計入政策補貼的情況下讓產品本身與服務都具備高獲利能力,比如說。相反,比亞迪雖然在短期內通過積極的市場擴張和價格競爭獲得了一定的銷量增長,但其策略的可持續性及長期效果引人質疑。

雖然比亞迪在追趕電動車市場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比亞迪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相對極少,主要依靠模仿和市面上競爭者的技術來取得產品的發展。而特斯拉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巨大,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產品。換言之,比亞迪因為研發投入少而實現了毛利率超越特斯拉,其銷售絕大部分都集中在經濟狀況不斷惡化的中國市場,並沒有真正全球化,相關行銷成本也低,不像特斯拉在全球市場四散開花。

因此,要說比亞迪已經超越特斯拉仍為時過早。

 

作者: 林宗輝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大葉大學
經歷: 電子時報半導體資深分析師
MIT Techreview 中文版研究經理
財訊雙周刊撰述委員
美國波士頓Arthur wood 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