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期
2024 年 02 月 21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智權報文章分類/搜尋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中國AI半導體乘勢而起,卻面臨泡沫化危機
林宗輝╱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AI晶片作為推動商業化應用的核心元件,受到各國高度重視。中國政府也將AI晶片作為戰略方向推動發展。在國家政策扶持下,中國AI晶片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結果不如人願,中國的AI晶片產業被過度高估,產業基礎實力與外界評價和預期不符。也因此,在2023年生成式AI大爆發之後,中國AI半導體產業快速泡沫化,被國際大廠拋在腦後,營收普遍出現嚴重虧損。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支持AI晶片產業發展,但成效極為有限。儘管有政策扶持,但客觀看來,中國AI晶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非常不足,無論是在架構設計還是演算法方面,核心技術仍然依賴國外進口,產品性能與功耗等各方面指標都與世界先進水準存在明顯差距。

在政策和資本的共同推動下,2016年興起的中國AI熱潮使一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也踏入了過早商業化和過度融資的陷阱。這種過度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產業發展方向,許多中國AI晶片企業急於爭奪規模和資本,而忽視了技術積累和產品反覆驗證,結果造成了打腫臉充胖子的局面,使得即便是在2023年生成式AI大爆發的順風下,諸如寒武紀以及壁仞等中國AI晶片公司仍面臨嚴重虧損的局面。

更為致命的是,在中美科技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產業持續被美國高科技制裁打擊。中國AI晶片企業更是雪上加霜,被切斷了最先進製程技術和設備的獲取途徑。面對制裁,要突破對外依賴,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只能說難上加難。

訂單靠關係,不是靠實力

尤其是寒武紀,作為中國寄望極高的AI晶片企業,也面臨商業化困境。根據資料,寒武紀成立至今,只有一個商業化項目被認為是“唯一賺過錢”的,就是與華為的合作。對於寒武紀來說,最大的打擊無異于大客戶華為的流失,在痛失大客戶的同時,也多了一個直接競爭對手。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一直依靠融資維持企業的生存,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客戶也僅限少數國家企業單位,難以拓展市場。根據寒武紀的財報,從2017年到2022年六年以來,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0%、99.95%、95.44%、82.11%、88.60%和84.94%,集中度非常高。

中國企業經營最重要的是靠關係,即便在AI產業也是一樣。舉例來說,當年寒武紀與華為的成功合作主要得益於華為出身的梁軍。梁軍是寒武紀與華為之間商業合作的關鍵推手。但是寒武紀技術實力不足,雖然靠關係拿了第一筆訂單,但後續華為仍決定拋棄寒武紀改自行研發,甚至不准媒體與寒武紀提到華為的晶片裡面有寒武紀的技術。

後續寒武紀的訂單也多半是來自股東的中科院系統下的企業,基本上沒有任何民間企業願意採用寒武紀的產品,這也導致寒武紀的AI應用生態無法有效擴散。

除了商業策略的問題以外,在製程技術方面,中國AI晶片企業也面臨諸多困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中國企業無法獲取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和設備,這導致產品性能受到限制。整體而言,中國AI晶片企業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製程方面都存在嚴重缺陷。

中國AI晶片企業商業化能力存疑

中國多家AI晶片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估值飆升,但商業化能力備受質疑。領先企業如寒武紀、壁仞科技在中國AI晶片領域可能相較起其他中國同業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然而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商業化落地能力仍明顯不足。這些公司獲得的高估值與其實際的營收表現和盈利能力不符,企業市值被炒到天價,卻沒有辦法在市場上實現獲利。

具體來看,中國AI晶片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不足,核心技術仍依賴國外。2023年NVIDIA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超過百億美元,在NVIDIA的陰影下,寒武紀欲振乏力。中信證券報告顯示,在中國雲端智慧計算市場和邊緣智慧計算市場中,市場份額主要由NVIDIA等企業所佔據;在智慧計算集群系統市場,基於NVIDIAGPU產品的集群佔據市場優勢地位。此外,由於成本高,性能差,在產品定價過高亦導致市場接受度不高。這些公司銷售管道薄弱、品牌影響力亦相當有限。

總體而言,中國AI晶片企業獲得的高估值與其商業化實力不相符合。資本市場的炒作將這些公司推上高峰,但當泡沫破滅,公司的缺陷顯露無遺。這些公司能否找到突破口,真正實現產品的市場化,仍存疑問。空想主義下的中國AI晶片企業,其前景和命運令人憂慮。

此外,隨著ChatGPT這波生成式AI潮流的興起,寒武紀等中國AI晶片企業沒有等來轉機,反而自家產品直接被NVIDIA打趴在地上。缺乏生態,性能吹牛,成為中國AI晶片企業的普遍現象,也連帶導致2023年這個全球生成式AI起浪的年代,中國AI晶片業界卻仍虧損連連。

難以突破的多重困境

在架構設計方面,中國缺乏原創性,現有技術都來自國外公司。在核心的AI演算法與框架方面,多數技術都來自歐美的開放社群,自研比例極少,導致重要的演算法專利掌握在美國手中。在設計工具和電子設計自動化方面,中國也依賴進口。可以說,AI晶片的全流程技術,中國完全依賴國外。

在人才方面,中國也面臨巨大困境。由於教育環境惡劣,無法培養出世界一流的AI晶片科學家與工程師。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學生各種盜取關鍵智慧財產的行為被詬病,因此歐美一流學府對中國學生也都採取更嚴格的審核,使得科技流入中國企業的速度大幅變慢,加上近年中國經濟轉壞,外商大舉離開,大量人才移民外國。這些技術和人才缺失,使中國AI晶片企業難以實現原創性突破。

在產業環境上,中國AI晶片企業也面臨重重困境。由於科技封鎖,中國被徹底切斷最先進的技術和資源。無法獲取先進製程設備,產業生態被打散。在商業化運營方面更是能力嚴重不足,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中國AI晶片產業從設計到製造的所有環節,幾乎都掌握在國外供應鏈的手中,即便是中芯製程成功獲得突破,達到7奈米的水準,但良率極低,單片晶圓的報價甚至遠高於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中國業者在經濟轉差,客戶大減的狀況下根本無力負擔,且因為良率太低,即便是拿到最多政府補貼,最有錢的華為也搶不到足夠的產能。這也導致所謂中國的技術突破與自主淪為紙面宣傳,對產業的實際幫助極為有限。

在資本市場,中國AI晶片企業也面臨泡沫破滅的巨大風險。過度膨脹的高估值完全脫離企業的技術實力,一旦泡沫破滅,後果不堪設想。許多公司可能會直接面臨倒閉危機。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很難在AI晶片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目的,與世界領先水準的差距只會進一步拉大。中國AI晶片產業發展前景堪憂。

 

作者: 林宗輝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大葉大學
經歷: 電子時報半導體資深分析師
MIT Techreview 中文版研究經理
財訊雙周刊撰述委員
美國波士頓Arthur wood 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