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頁岩氣發展衝擊下 能源和石化產業因應策略探討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11.16
         

在全球能源危機的陰影下,各國除了鞏固本身既有資源外,也不斷在開發新能源上努力。而美國大選出爐,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對美國發展頁岩氣 (shale gas) 的決心又注入一劑強心針。歐巴馬在去年的國情咨文中就支持頁岩氣發展,可預期的是頁岩氣將受惠於開採技術及政策的催生下風起雲湧發展,不僅未來10年內可望讓美國從天然氣輸入國變成輸出國,更帶來數10萬個工作機會,振興美國石化業與工業。美國發展頁岩氣的風潮不僅撼動全球能源供應和石化業,也可能威脅台灣石化業的競爭力,因此工研院於11月16日舉辦的ITRI FORUM中,就邀請了石化業領域專家Dave Witt及台灣本土能源方面的領導業者及學術專家,包括中油副總經理林勝益、台電處長徐振湖、清華大學教授萬其超及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等,共同探討台灣石化產業因應之道。


頁岩氣進料成本 遠低於石油腦 衝擊台灣石化業

工研院副院長劉仲明指出,頁岩氣其主要成分是頁岩層中的天然氣,目前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亞、大陸、非洲、歐洲等一帶;在應用面上除了可提煉出天然氣外,在經過分離和轉換後,則可提煉出石化業的上游原料乙烯、丙烯等。美國是首先開採並利用頁岩氣興建1,000萬噸新乙烯廠,台灣目前的石化業,是以石油腦 (Naphtha) 為進料成本;相對於以頁岩氣為進料成本,成本會高出50%;但台灣至今並沒有發現具開採價值的頁岩氣,因此目前國際競相開採頁岩氣的做法,恐將對台灣石化業的發展產生威脅,使整個台灣石化供應鏈在國際競爭力上面臨嚴峻的考驗。


ITRI FORUM與會貴賓,由左而右貴賓為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台灣中油公司副總林勝益、 IHS Chemical的專家
Dave Witte、工研院副院長劉仲明、台電公司徐振湖處長、清華大學教授萬其超。

但石化產業又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產值高達1.9兆,產業中包含台塑集團、台聚集團、和桐集團、南紡集團等國內重量級上市公司50家。台灣石化產業在近年來已經遭受大陸、中東擴充新產能的競爭及外銷大陸市場萎縮的衝擊,未來更可能面對因為美國大量以頁岩氣新建乙烯廠,帶來新產能、新技術的威脅。

美國發展頁岩氣 降低對外能源依存度 

國際知名諮詢公司IHS Chemical的專家Dave Witte針對頁岩氣發展的趨勢指出,美國是全球開發頁岩氣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國家,自從1981年第一口頁岩氣井透過橫向井水壓裂技術成功開採後,頁岩氣的開採產業便進入一個新的里程。在2000年美國頁岩氣的產量為130億立方公尺,而到2005年成長至209億立方公尺,年平均成長率為9.9%;到了2010年產量更增加到1,359億立方公尺,接近2005年7倍之多,年平均成長率高達47.7%,預估到2035年將成長至12.2TCF,約占美國天然氣產量的一半。美國大量開採頁岩氣,除大大提高美國本身的能源自給率外,同時也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根據MIT的報告顯示,頁岩氣的持續發展,有可能延緩到再生能源發展,預估將使美國再生能源發展延遲20年。

美國在頁岩油的發展,也極有可能讓美國成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跟俄羅斯,成為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尤其以美國現在一天的產量接近達到900萬桶來算,單單德州一天的產量就有200萬桶,相當有潛力。Dave Witte還指出,由於頁岩氣在美國開採的趨勢,近來也已吸引全球知名企業參與,包括Exxonmobil、shell、DOW、Sumitomo等都規劃在美國建置新規模化學工廠,到2030年在美國將新投資1,000億美元。

台電公司處長徐振湖表示,雖然現在美國的頁岩氣仍以國內供應為主,但煤炭價格已經受到影響而大幅滑落,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業者也開始調整計價結構;這對仰賴進口燃料發電的台電來說,每年3,000億元的成本壓力就能因此減輕。此外,中油公司副總經理林勝益認為,因為台灣有超過九成的能源都仰賴進口,未來除了尋求採購或購併、探採新能源的機會外,更應該藉機發展高值化的石化產品,或者在能源產地生產中間品運回國內,以維持台灣石化產業的發展。

因應之道: 加入頁岩氣供應鏈 + 石化差異化 + 石化高值化

工研院產經中心 (IEK) 材化組副組長曾繁銘指出,美國開採頁岩氣的作法,已經形成國際趨勢,大陸、澳洲、中東、蘇俄等國家也積極探勘和開採境內頁岩氣,進而促成未來以天然氣為進料的石化產業蓬勃發展興起。由於以頁岩氣為進料生產乙烯的成本約比石油腦 (Naphtha) 為進料成本降低 50%,這對其他以非天然氣為進料的石化業如台灣將形成衝擊。曾繁銘強調,台灣目前發現的頁岩氣儲量均有限,大都不具開採價值,但是美國和其他各國頁岩氣的發展勢必造成我國能源和石化產業的衝擊。因此提出三點因應之道:

(1) 在能源供給方面,應進一步構思台灣參與頁岩氣礦產供應鏈的策略。除了隨時掌握國際頁岩氣發展趨勢與價格波動,簽署最有利購氣合約外,建議政府和國內主要應用廠商 (中油、台電),應該進一步構思參與頁岩氣礦產供應鏈的策略。唯有在穩固的液化天然氣來源與合理進口價格條件下,才能永續拓展天然氣應用與發展天然氣產業。

(2)在石化產業方面,應積極投入研發生產與頁岩氣資源國家差異化的產品。由於濕頁岩氣 (wet shale gas) 含有約10-20%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可以經過裂解和轉換成為石化上游原料,因此預期未來乙烯、丙烯和其下游的大宗石化品會受到頁岩氣價格競爭。因此業者需要積極投入研發,生產與頁岩氣資源國家差異化的產品。

(3) 在石化產業趨勢面,在2017年前針對頁岩氣發展提出對策,就設廠地點、產品線種類、產品高值化等策略及早規劃因應。預期2017年起美國發展頁岩氣的作法,將開始對全球石化業造成很大的衝擊。需及早因應美國頁岩氣帶動石化產業的新一波成長趨勢,以及未來在大陸、中東、南美洲等以頁岩氣為進料之乙烯裂解廠的佈局;都將造成C1、C2等大宗石化產品競爭態勢將大轉變,因此建議台灣廠商就設廠地點、產品線種類、產品高值化等策略及早規劃因應,才能在下一波競爭中勝出。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