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HTC智財佈局經驗談:申請專利還是買專利好?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03.25
身為In-house專利工作者,最好心中隨時都有幾項專利,一旦和競爭對手對簿公堂時可以拿來當武器。台灣手機大廠HTC在2010年被APPLE控告專利侵權後,才驚覺專利彈藥庫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除了積極申請專利亡羊補牢,直接對外購買專利也是一種自保的好策略。不過市場上在販賣專利時,常會夾雜著許多垃圾專利「整包出售」,公司真正需要的只有其中的一兩項,不過買進來之後,還是能因為專利數量提高,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專利處長王貴正指出,HTC在和APPLE第二回合的專利戰中,就是以此方式抑制對手,順利達成和解並取得十年黃金和平期。

2010 年 3 月 2 日,Apple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 起訴,主張HTC智慧型手機等產品侵害其擁有之10項美國專利,APPLE與HTC的專利戰爭自此開打。(關於HTC歐洲專利訴訟經驗,可參考本報106期文章「HTC歐洲五國專利烽火戰 — 千里訴訟求生記」。)

站在老闆的立場,要深刻體會到專利的重要性,通常只有兩種情況:「嚐到苦頭、或是吃到甜頭」。HTC是代工起家的,剛開始也沒有太多專利,直到2010年和APPLE開始打專利戰的時候,才發現沒有談判的籌碼的痛苦,除了加強申請專利,更積極的對外購買專利。無論是和Nokia、Motorola,或是大陸的華為、中興相比,HTC的專利數量並不算多,而小米雖然是手機業的後起之秀,在大陸只有一千多篇專利,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專利不夠,開始在市場上積極收購專利。對於小米這家資產超過400億美元的公司而言,買專利確實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且能在短期內累積專利武器。(HTC在台灣、美國、大陸的發明專利數量,請見本文附錄)

競爭對手談判 專利數量絕對是關鍵

買專利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非常多的判斷,不可能買到100%完美的專利,身為In-house專利人員,必須不斷跟老闆洗腦:「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專利,只有有機會把別人告倒的專利」。購買專利時,要先評估是否有先前技術,申請程序上是否有瑕疵,每間公司也要考量各自產業的屬性。另外,不要一心只想買「可以告倒別人的專利」,防禦型的專利同樣很重要。

申請專利和購買專利哪個好?申請專利比較便宜,也可以保護公司的核心價值;買專利則是很貴,但比較有效率。王貴正指出,申請美國專利通常要花上2年至3年,歐洲專利快的話,也要1.5年至2年。購買專利雖然節省時間,但成本高出非常多,專利申請費用加上賣方想要獲得的利潤,市場上一件美國專利可能要價30萬美元,費用和自行申請專利差距懸殊,好處是短時間內就能獲得大量專利。市場上在販賣專利的時候,通常都是「整包出售」,裡面可能夾雜很多垃圾專利,即使公司真正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兩項,也必須「整包吃下」,不過買進來之後,還是能因為提高專利數量,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表一、申請專利與購買專利比較

項目

申請專利

獲得專利(購買)

時間

美國專利2-3年
歐洲專利1.5-2年

只要專利分配協議簽訂後即生效

數量

一個月僅有少量

一個月供出售的專利可達數百件

技術涵蓋範圍

主要產品

多樣性

成本

申請一件美國專利至少8,000美元

一件美國專利平均市價約30萬美元

資料來源:HTC

買對專利 告贏對手非難事

HTC在和APPLE第二回合專利戰時,曾求助於GOOGLE,本以為GOOGLE專利非常豐富,沒想到GOOGLE也只有200多項美國專利,後來GOOGLE才開始到處購買專利,像是Google在2011年併購Motorola,就是著眼於Motorola擁有的1萬8,000多件專利資產。以HTC本身而言,發現智財武力遠不及蘋果後,先在2011年4月向以7,500萬美元從美國ADC Telecommunications獲得超過80項 4G LTE專利,確保有能力在美國市場面對競爭,並在同年7月以3億美元代價併購S3 Graphics 公司,取得繪圖處理關鍵技術,進一步強化和蘋果進行談判的籌碼。

表二、與手機公司相關的收購案件

時間

事件

目的

2011.7

HTC以3億美元,收購S3 Graphics(註1

在HTC現有的專利基礎上增加235篇專利及申請中之專利,以和APPLE對抗。

2011.8

Google宣布以125億美元現金(每股40美元,溢價63%)收購Motorola(註2

協助Android陣營對抗競爭對手的專利戰攻擊。

2012.7

Apple以約 3.56億美元收購指紋感應技術開發商AuthenTec(註3

取得行動支付相關技術。

2013.9

Microsoft以37.9億歐元收購Nokia的裝置與服務部門及16.5億歐元取得Nokia專利授權(註4

Microsoft透過收購Nokia裝置製造部門達到轉型軟體、硬體、與服務齊具的公司。

吳碧娥/整理

即使成本可觀,收購專利已是現在大型公司比較積極作為的趨勢。只是老闆永遠搞不懂,為什麼要花好幾百萬美金去買幾張紙?In-house IP就需要花比較長時間去說服老闆,這幾張紙到底有什麼用。

王貴正提出忠告,「建議作專利的人,最好能夠心中都有些專利,可以拿來跟你的競爭對手告」,除了申請專利之外,還要時時分析你的競爭對手,手上隨時都要有一些「比較好的專利」當作籌碼。什麼樣的專利是適合拿來告的專利?那就是能讓法官比較容易判斷出是否有侵權的專利,以及比較難做迴避設計的專利。要考量到法官幾乎也都沒有技術背景,像HTC和蘋果的訴訟中,蘋果拿了10項屬於軟體底層的技術專利來告HTC,這對法官來說不但很複雜又難以理解。

王貴正:專利是個良心事業

台灣廠商比較少遇到國際性的大型專利訴訟,大部分的專利工程師都只是默默的工作。每當有專利工程師來HTC面試時,王貴正喜歡問對方,「專利是什麼樣的工作?」這幾年來他聽過各種千奇百怪的答案,卻沒有得到他心中的答案。王貴正說,「專利其實是一個良心事業」。他解釋道,因為專利申請到最後,不只是拿到一個專利證明書的號碼而已,有沒有想過這個專利將來到底能不能拿來告人?許多In-house專利工程師從專利事務所拿專利申請稿件時,甚至因為沒有時間看,就直接回覆對方「提出申請」。過兩三年後,沒有意外公司就能拿到一張專利證明書,並成為In-house專利工程師的工作表現,但專利證明書若不拿來告人,放在檔案資料庫歸檔之後,這件事似乎就這麼結束了。這個專利到底有什麼用處?其實也無從驗證。因此,王貴正才會形容,專利是個「良心事業」,只有真正面對訴訟時,才會知道平常良心夠不夠了!

從美國到中國 HTC專利佈局隨業務重心移轉

談到專利佈局,王貴正提醒要看產品屬性和對手策略,基本上產品銷售到哪裡,專利就要佈局到哪裡。以HTC本身為例,台灣是HTC專利佈局時的首選,雖然HTC從未在台灣發起過專利訴訟,未來仍會持續積極佈局台灣專利,再來則是大陸、韓國和日本。歐洲方面,HTC會在專利制度比較健全的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等國申請專利。

過去通訊業者的主力戰場都在美國,HTC最常發生專利訴訟之地也在美國,因此美國為HTC海外專利申請的最大宗,不過現在重心逐漸轉移到中國大陸,因為電子業幾乎所有代工廠都在大陸,在當地獲得專利才能有效制衡競爭對手,HTC也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有意在大陸申請專利的廠商,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溝通,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專利訴訟的管理=財務成本的管理

談到專利訴訟管理,王貴正認為老闆不一定會太在意輸贏(因為可能勝負早已定),但對成本則是錙銖必較。HTC處理專利訴訟時,專業部分都是委託律師,內部技術性問題則交給工程師處理,財務方面的溝通才是HTC專利工程師主要的任務。

身為In-house 專利人員,對於成本控管絕對無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收到帳單時會非常痛苦。原因很簡單,美國地方法院的專利訴訟案件要花上300萬~500萬美元跑不掉,美國ITC的訴訟案件,保守估計都要600萬美元。歐洲專利訴訟(例如德國、荷蘭、法國、義大利)一個專利就要60萬~150萬美元;日本的專利訴訟費用也不比歐洲低多少。

由於律師費用非常昂貴,因此選對律師、和律師做良好的溝通,更是專利訴訟管理的要務。專利訴訟進行到最後,最重要的是要幫公司做出最好的決策,王貴正建議,「盡量朝向和解進行,其實訴訟不一定要贏才叫贏,小輸也是贏、省錢也是贏。即使在審判的前一天,都要想辦法和對手談看看是否有和解的機會」。

回想起HTC和APPLE第二回合專利戰時,HTC本有把握靠4G專利告贏APPLE產品侵權,但還是設法在進入審判前和APPLE談判和解。因為HTC這場專利戰打得漂亮,如今才能換得HTC與APPLE兩家公司長達十年的黃金和平時期。

 

備註

  1. 參考資料:HTC收購S3 Graphics
  2. 參考資料:Google宣布以125億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觀察
  3. 參考資料:蘋果以 3.56 億美元收購指紋感應器制造商 AuthenTec
  4. 參考資料:微軟收購Nokia完成交易

 

附錄

圖一、HTC發明專利數量分析(TIPO)

AN/(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專利總數:1,565件
資料來源:Patentcloud.com

圖二、HTC發明專利數量分析(USPTO)

AN/(HTC) /專利總數:1,178件
資料來源:Patentcloud.com

圖三、HTC發明專利數量分析(SIPO)

AN/(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專利總數:1,509件
資料來源:Patentcloud.com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