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進入2023年後AI相關應用已經進入食衣住行各個產業當中,也讓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重心從過往的硬體零組件,轉為軟硬整合的系統與應用服務。而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以及產業界對淨零碳排、數位轉型的需求日益增加,未來物聯網與AI的結合必然更加密切,對業者將是一場新考驗。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統計,2022年台灣的物聯網產業總產值正式突破了2兆元新台幣。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2021年時,物聯網產業的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感測層,像是關鍵零組件、聯網模組、IC半導體等硬體產業,但在2022年,感測層的產值僅成長了8.6%,反而是系統整合層與應用服務層的產值,分別有22.9%與16.3%的高速成長。
圖1:物聯網產業體系可分為感測層、網路層、系統整合層與應用服務層
資料來源: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年會-物聯網產業趨勢分享,亞洲.矽谷 物聯網產業大聯盟,2023/4/14
2023年,企業物聯網支出預期仍有近20%成長
他指出,2022年時,由於非接觸、雲端服務的需求大增,使得物聯網在淨零、智慧製造、生活等領域出現更多應用場景,各國政策也鼓勵更多5G、AI的應用場域測試,帶動了整體軟硬體商機,也出現了更多新型態的整合式服務與商業營運模式,使得系統整合、應用服務產業的產值明顯成長。
至於2023年,儘管在種種國際政經因素衝擊下,全球經濟活動普遍放緩,甚至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都有停滯成長的警訊,但根據IoT Analytics的預測,2023年的企業物聯網支出還是有18.5%的成長。
這股成長力道從何而來?蘇孟宗指出,結合了雲端、大數據的AI技術,例如近期爆紅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更開啟各式各樣的應用想像空間。事實上,包括ChatGPT在內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技術,都屬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使用者只要輸入數個關鍵提問或指令,系統就會產出與真實結果幾無差異的資料。由於產出的資料可以包括文字、音訊、圖像等形式,所以包括設計、娛樂、媒體、軟體開發都是應用範圍。蘇孟宗認為,從2022到2030年,生成式AI的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高達34.6%。
此外,全球人口的高齡化趨勢,以及企業在淨零、永續面向的轉型,也是支撐物聯網應用持續深化的推手。以人口變化為例,根據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的預測,由於勞動人口短缺,生產線將加速自動化發展,到2025年時,機器工作量占比將達到47%,人力占比則減至53%,代表人機協作將成為工業生產的新常態。
在這些趨勢下,實際應用逐漸開花結果。2016年創立的以色列新創公司Uveye,專精在AI視覺辨識領域,並將這項技術應用在車輛檢查上。過去不論車廠、汽車經銷商或者車主想要檢查汽車的外觀、底盤有無缺陷,都必須耗費大量時間檢查,而Uveye則以高解析度鏡頭,搭配AI分析系統提供快速、精準的車輛檢測服務。
Uveye的AI汽車檢測技術服務,已獲得國際大廠認可投資
目前,Uveye已經開發出汽車底盤、輪圈及輪胎和全車檢查三種服務類別,並獲得通用汽車(GM)、現代汽車(Hyundai)、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等汽車業領導廠商投資,檢測服務也獲得眾多OEM業者及經銷商、二手車商採用,前景十分看好。
圖2:Uveye的ATLAS全車外觀檢測系統
資料來源:https://www.uveye.com/
波蘭的新創公司Foodsi,則是看到了食物浪費背後的商機。根據統計,全球每年被浪費掉的食物高達10億噸,不僅帶來了資源耗損、碳排的問題,後續處理也對環境造成負擔。因此,Foodsi推出了串聯餐廳與消費者的線上平台,企圖落實零浪費的目標。
Foodsi的作法其實很簡單:它們先與華沙的餐廳合作,讓店家將快過期的產品資訊輸入平台;另一方面,用戶可以透過手機App,下單選購當天還未售出的食物。Foodsi對顧客的好處是可以享受至少50%的折扣優惠,節省不小的開支,而店家也可藉此回收一些食品生產成本,同時降低後續的處理費用。目前,Foodsi已經成功吸引到80萬名用戶(圖2)。
圖3:Foodsi平台上的即期商品,至少都有50%的價格折扣優惠。
來源:https://www.foodsi.pl/
長遠來看,蘇孟宗認為,全球供應鏈重組、企業加速數位轉型、淨零減碳規範,將是物聯網產業下一波的新挑戰。他建議,科技業者應深入評估AI可能帶來的正負影響,並且把握住產業數位轉型、綠色轉型兩大方向,就能在物聯網產業下一波的競爭中勝出。
資料來源:
- 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年會-物聯網產業趨勢分享,亞洲.矽谷 物聯網產業大聯盟,2023/4/14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