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期
2023 年 02 月 2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ChatGPT掀起生成式AI大對決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推出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一種橫空出世之姿,在全世界贏得了熱烈的目光和討論。根據Similarweb的資料統計,ChatGPT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應用程式,兩個月內累計用戶超過1億,狠狠打破過往TikTok以九個月破億的速度;2023年2月平均每天有2500萬個獨立訪客使用ChatGPT,平均每天訪問量成長3.4%[1]。ChatGPT 讓OpenAI營收大幅成長,預計2023年將達2億美元、2024年收入預計超過10億美元。

ChatGPT徹底顛覆了過去搜尋引擎的生態,不僅動搖Google的搜尋霸主地位,其他科技龍頭又將如何與之結盟或正面應戰呢?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是人工智慧的一部分,透過機器學習模型研究歷史數據的模式,進而生成文本、圖像、影片、音訊等各種內容。市調機構Gartner將生成式AI列為《2022年度重要戰略技術趨勢》的首位,並預測到2025年,生成式AI將占所有資料的10%,ChatGPT即為生成式AI的一種形式[2]

2019年,微軟曾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微軟的雲服務部門也提供OpenAI所需的雲端運算能力;微軟目前正在洽談向 OpenAI投資100億美元,將讓OpenAI的市值達到290億美元[3]。ChatGPT的大獲成功不僅讓微軟積極加碼投資,同樣在AI領域深耕已久的Google,也被迫公開展示生成式AI產品因應。

劍指Google:微軟推出整合ChatGPT的新版Bing

微軟先是宣布將ChatGPT納入Microsoft Teams Premium版,當中整合了來自ChatGPT的技術,包括利用自動生成會議紀錄、個性化的時間軸標記、推薦工作事項等等[4],接著2月8日又宣布推出整合ChatGPT的新版Bing搜尋引擎,將Edge瀏覽器整合 OpenAI旗下的AI技術,更容易理解使用者輸入的字詞,進一步搜尋出完整的答案,產出更符合實際解答的內容,以提供全新的聊天體驗。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表示,AI人工智慧將從根本上改變每個軟體,搜索引擎的新時代將來臨,目前整合 ChatGPT 的Bing搜尋引擎預覽版已經上線。

微軟表示,全新的 Bing體驗建構於新一代的OpenAI模型,提供比 ChatGPT 更強大的運作,能為搜尋功能提供客製化的搜尋結果,微軟開發了一套專門使用 Open AI的Prometheus模型,讓使用者在更安全的環境下,獲取相關度更高、即時且更精準的搜尋結果,並將AI 應用於核心搜尋演算法,提升了基本搜尋的精準度與相關性[5]。Satya Nadella在受訪採訪時亦不諱言,將以新的Bing正面迎戰對手Google,並讓世人知道是微軟迫使Google隨著新的Bing而起舞[6]

圖一、使用者可以透過新版的Bing,以對話的方式提出問題並獲得答案。

圖片來源:Microsoft

Google推出對話機器人Bard

早在2014年,Google就收購了英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而OpenAI在2015年底才創立;再加上ChatGPT是基於Google在2017年發布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Transformer,Google還曾在ChatGPT問世之前就推出過對話型AI模型LaMDA,但因為集團整體的布局考量而錯失先機,ChatGPT不僅威脅到Google的搜尋龍頭地位甚至衝擊營收。對於生成式AI, Google會如何展開下一步?

對此,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公開表示,Google從2018年開始全面投資 AI,手上握有LaMDA、PaLM、Imagen 和 MusicLM等最新的AI技術,Google將創造出全新的方式來處理訊息,包括語言、圖像、影片和音訊。Google將在近期推出一個名為「Bard」的實驗性對話 AI 服務,基於輕量版本的LaMDA模型作為支援,讓用戶以「搜索伴侶」的形式使用,第一步先開放給受信任的測試人員,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廣泛提供給公眾。

根據Google透漏,AI能加深使用者對訊息的理解並有效轉化為有用的知識,使用Google進行搜尋時,不僅可以尋求快速的事實答案,搜索中的AI功能將可協助使用者了解全局並獲得相關見解,滿足人們希望探索各種不同觀點的需求。這些新的AI功能很快會在Google搜索中推出。此外,Google更計畫向開發者提供生成語言API資源,幫助開發人員更輕鬆地使用AI 進行創新服務[7]

圖二、使用Google搜索見解時的AI功能示意圖

圖片來源:Google

然而, Google 2月8日在巴黎舉行AI發表會時,卻因為Bard答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有什麼新發現?」導致Google母公司Alphabet盤後股價大跌超7%,市值瞬間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被指第一波交手輸給AI競爭對手微軟。

不過,ChatGPT的成功未必就能徹底顛覆Google在搜尋市場的領導地位,畢竟Google擁有豐富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後續發展非常值得觀察。

中國版ChatGPT:百度、阿里、騰訊公佈人機對話專利

ChatGPT大熱門後,對於搜尋引擎的衝擊較大,因此中國科技巨頭中最積極的就是百度。

百度近日宣佈旗下的類ChatGPT產品「文心一言」(ERNIE Bot)將於3月和大家正式見面,隨後,包括每日經濟新聞、重上游新聞、澎湃新聞、讀創用戶端、湖北廣播電視台、河南廣播電視台等超過30個媒體平台都宣佈加入「文心一言」,成為百度的生態合作夥伴。

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十餘年,在人工智慧四層架構中的底層的晶片、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層的搜索等應用均有佈局。文心一言是百度的大模型新項目, 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可應用在搜索問答、雲計算、內容創作生成、智慧辦公等眾多領域。

圖三、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全景圖

圖片來源:百度

近日,百度申請的「交互方法、模型的訓練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專利亦獲得授權。根據專利摘要顯示,該專利涉及深度學習、智慧搜索、NLP等技術領域,能利用無標注樣本語句,透過無監督的對比學習訓練方式,訓練深度學習模型得到第一級模型;以及利用樣本語句對(包括語義相同的兩個樣本語句)訓練第一級模型,得到一級目標模型[8]

圖四、百度「交互方法、模型的訓練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專利

圖片來源:愛企查

根據外媒報導,阿里巴巴正在開發 ChatGPT 的競爭對手,加入聊天機器人的熱潮。阿里巴巴強調,自2017年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發可自動生成內容的人工智慧技術,但對於何時推出聊天機器人,阿里巴巴並未給出確切時間表。[9]若此項技術成功開發,預計可以整合更多阿里巴巴旗下服務,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淘寶及天貓商城服務。

除此之外,騰訊科技「人機對話方法、裝置、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專利,也在今年2月初獲得授權,透過機器與用戶之間自然且順暢的溝通,將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度。根據該專利所使用的方法,當人機對話被啟動時,能在預設文本庫中獲得進行對話的參考文本,並根據所述對話參考文本,確定出用於生成應答資訊的背景資訊;並根據所述對話資訊和所述背景資訊,確定出所述對話資訊對應的應答資訊。

圖五、騰訊科技「人機對話方法、裝置、設備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專利

圖片來源:愛企查

騰訊在2016年成立AI Lab,由來自世界知名院校的100多位科學家,以及超過300位經驗豐富的應用工程師組成,基礎研究方向包括電腦視覺、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結合內容、遊戲、社交和平台型四類AI為騰訊的業務提供服務。騰訊稱目前在ChatGPT和生成式AI相關方向上已有佈局,基於此前在AI大模型、機器學習演算法以及自然語言處理(NLP)等領域的既有技術,未來將進一步Al等前沿研究及應用探索[10]

ChatGPT走向訂閱制

回頭看引發這場生成式AI軍備競賽的ChatGPT,雖然短期暴增上億的註冊使用者,為ChatGPT帶來了超出預期的熱度,但使用者也明確感受到ChatGPT回應效率低落,同時OpenAI更面臨了系統維護成本大增的壓力。因此在2023年2月,OpenAI也開始了商業化的嘗試,宣佈推出付費試點訂閱計畫ChatGPT Plus,定價為每月20美元,付費版功能包括高峰時段免排隊、快速回應以及優先獲得新功能和改進等[11]。KPMG安侯企業管理董事總經理謝昀澤預測,訂閱制可為OpenAI提供可預測的收入,確保其持續性發展,有利於開展更多的研究和開發工具,進一步推動生成式AI的發展和普及。若ChatGPT推動訂閱制能成功,不但可以打破過去AI市場以提供企業服務模式(2B)為主的商業模式,成功創造出面向消費者(2C)的新網路應用,還能協助AI開發團隊掌握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情況,優化產品和服務進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備註: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