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期
2022 年 07 月 13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碳有價時代來臨!碳排放量將影響企業獲利能力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全球已有超過137個國家、5,230家企業加入全球淨零陣線,碳排放已成為經濟貿易的重要議題,隨著「碳有價」的時代來臨,不僅國際碳價在近兩年迎來高峰,碳定價未來也將持續上升,在2030年前須達到每公噸50~100美元的水準,將直接衝擊高碳排產業的獲利能力。而在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下,首當其衝的將是促使企業達成淨零目標的金融業……

可再生能源的免费插图
圖片來源:Pixabay

全球各國淨零排放承諾,助長了碳有價的趨勢,2022年全球訂定的碳價機制數量成長至68個,另外尚有3個機制正在規劃中,共管制全球約23%的溫室氣體排排放。中國及韓國以碳交易市場為主,日本則導入碳稅系統,亞洲其他國家則考慮施行碳稅;歐洲與加拿大採取碳交易制度(ETS)與碳稅制度並行。

歐盟將採「碳邊境調整制度」,碳排放成為經濟貿易重要議題

歐洲各國面臨嚴重碳洩漏,導致大量「高碳足跡」產品輸入,現有的碳交易體制無法反應歐盟國際貿易活動所產生的碳足跡。據統計,歐洲進口產品的碳排占歐洲總碳排比例高達20%,因此在2021年7月,歐盟公布「碳邊境調整制度」(CBAM),促使貿易夥伴國負擔與歐盟境內產業相同的碳成本,避免其產業外移至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的國家或區域,以維護歐盟境內產業競爭力。歐盟預計在2022年完成相關立法程序,包括內部成員國的立法程序細節,以及歐盟與國際貿易夥伴的執行細節討論。

按照「碳邊境調整制度」的時程規劃,第一階段(2023-2025年)僅須申報碳含量,無需繳交費用,意即進口受CBAM管制的五大碳密集產品的進口商須開始履行報告義務,初期進口商僅需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試運行時期尚無須支付費用,直到2026年碳有價正式實施後,進口商必須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以繳交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費用,憑證價格將依據歐盟排放交易(ETS)每週碳權拍賣的平均收盤價格計算;如果進口商能夠提供來自生產商的相關資訊,證明進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支付了碳價,則可以減免相應的金額。

歐盟將實施的「碳邊境調整制度」,促使全球各國開始檢討自身的碳邊境及碳定價制度。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副總經理狄佳瑩表示,溫室氣體排放已不再僅是環保議題,碳排放成為經濟貿易重要議題,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未來將關乎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力。狄佳瑩舉例,加拿大正在研議碳邊境調整制度,今年8月加拿大政府啟動碳邊境調整(BCAs)諮詢,目前討論可能的做法有兩種:針對進口商品來自碳訂價較低或沒有碳定價的國家,需要支付與國內商品相同的碳成本;或是向加拿大出口商提供退稅,使國內生產商品可和其他來自碳訂價較低、或沒有碳定價國家的商品競爭。美國民主黨則提議碳關稅並獲白宮支持,擬於2024年開始實施在石油、天然氣、媒、鋁、鋼鐵、水泥等高碳排產品。

圖一、歐盟碳交易體制演變

圖片來源:KPMG

狄佳瑩指出,碳邊境稅將對於廠商出口競爭力的產生直接衝擊,直接出口產品至歐盟的製造商短期內就會受到立即影響,CBAM新法規實施後,台灣廠商必須申報營運範疇的碳排量,造成碳專業事務需求增加,除了營運成本增加,還要支付進口商轉嫁的碳成本,產品成本也會隨之上升。

碳有價時代來臨,排碳付費衝擊企業獲利力

無論是碳稅或是碳交易制度,今年度實施碳有價制度的國家成長至68個,且依據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顯示,近兩年的國際碳價都迎來高峰,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許多國家也宣布未來將更積極調增價格,可預期碳定價未來將持續上升,在2030年前須達到每公噸50~100美元的水準,這將直接衝擊高碳排產業的獲利能力。狄佳瑩提醒,企業需重新檢視成本結構並及早規劃因應策略,確保未來的獲利能力。

在各方利害關係人關注與期待下,越來越多公司響應淨零承諾、加上產業間供應鏈上下游的減碳要求,國際品牌紛紛建立積極的氣候承諾,如微軟期望在2030年前達到負碳排、蘋果於2030年前供應鏈與產品達到碳中和等永續承諾,身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的台灣企業,勢必須與國際品牌客戶站在同一陣線,能搶先回應國際客戶的減碳需求,就有機會拿到訂單、開拓國際市場;反之,若無法助攻國際品牌達成永續承諾,也將會面臨接不到品牌客戶訂單的壓力。

圖二、國際品牌的永續承諾

圖片來源:Source: 各業者/KPMG

台灣最快2024年擬開始徵收碳費

因應國際淨零以及碳有價趨勢,各國政府都在快速布局氣候相關法規。台灣監管機關各項配套規範也相繼出爐,今年3月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明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與查證規範,並按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四階段推動,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查證。正在制定中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正式納入2050年淨零目標,台灣最快將在2024年開始徵收碳費、2050年將淨零碳排納入法規。因此,狄佳瑩建議,企業需密切觀察營運所在國家的相關法規發展,將相關政策納入決策、風險控管考量,才能減緩相關政策對企業的衝擊。

圖三、《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重點方向

圖片來源:KPMG

金融業首當其衝

狄佳瑩認為,金融業在低碳轉型趨勢下首當其衝,因為受到主管機關高度監理及利害關係人關注,被視為促使企業達成淨零目標的重要媒介,需逐步掌握並降低投融資標的的碳排放量。

全球金融業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上承諾,將把碳排放納入決策考量,表明碳排放將從金融決策的邊緣選項升級為基本選項。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成員包括450多家銀行、保險公司、投資者、證券交易所、評級公司和指數供應商,資產總計高達130兆美元。GFANZ聯盟將協助全球「最晚」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在2030年前實現減排50%,於2050年前投入100兆美元,為推動轉型、企業碳減排、激勵有助於抗衡氣候變化的行業實現增長提供資金,且每年報告進展情況,企業的碳排放量將成為金融業的壓力。

金融業面對此一壓力,未來將對企業提出減碳目標的要求,藉由科學方法及權重計算方式,計算在全球碳預算的情境下,特定產業、特定公司合理的排放(減碳)額度。因此,未來企業越綠、減碳目標與成效越積極,便越容易自資本市場取得金流支持,甚至可能取得更好的條件降低資金成本;相反地,若高碳排企業未見轉型,未來將成為金融機構的擱淺資產,甚至在資本市場中失去盟友。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