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地,傳統擴散阻障材料對銅之黏著力差且會剝離,因而產生不良之界面特性。因此在其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中,會沉積一高溫超導體層於該阻障層上,且該高溫超導體層材料包括鋇銅氧以及一稀土元素(稀土鋇銅氧),而該稀土元素以釔(yttrium)特別合適,例如釔鋇銅氧。最後再沉積一導電金屬並覆蓋該高溫超導體層以作為導線或半導體元件內連線。如台積電專利[2]所主張之一種半導體元件(圖二),包括:一介電層(12),其中定義有至少一孔隙;一阻障層(18),沿著該至少一孔隙之底部及側壁形成;一高溫超導體(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HTS)層(20),順應性的形成於該至少一孔隙中之該阻障層(18)上;以及一金屬或金屬合金,填充於該介電層(12)之該孔隙中。其中,高溫超導體層(20)較佳係以釔鋇銅氧以類似三明治結構被夾於擴散阻障層(18)及鉭層(22)之間。從而該高溫超導體層(20)具有良好的黏著力以及在孔隙、溝槽或介層孔之寬度低於300時仍能提供低電阻。
圖二、半導體元件結構
圖片來源:台灣專利號TWI319215B,芮嘉瑋改繪
以稀土氧化物作為電晶體閘極結構摻雜劑
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為了使n型場效電晶體與p型場效電晶體具有低臨界電壓,可使用不同濃度的稀土金屬基(rare-earth metal based)摻質來摻雜n型場效電晶體與p型場效電晶體閘極結構的高介電常數閘極介電層。稀土金屬基摻質的不同濃度可在n型場效電晶體與p型場效電晶體閘極結構中產生具有變化偶極濃度的偶極層。舉例來說,台積電申請一種具有奈米結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專利[3],該製造方法至少包括:沉積圍繞奈米結構通道區的高介電常數介電層;以及使用稀土金屬基摻質並分別以不同的稀土金屬基摻質濃度對高介電常數介電層進行二次摻雜步驟。稀土金屬基摻質包括諸如氧化鑭(La2O3)、氧化釔(Y2O3)、氧化鈰(CeO2)、氧化鐿(Yb2O3)、氧化鉺(Er2O3)等稀土金屬氧化物。高介電常數閘極介電層可具有不同的稀土金屬基摻質濃度,且該稀土金屬基摻質濃度介於0.1原子百分比至15原子百分比之間。
鐵電場效應電晶體(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FET)是包含鐵電材料的電晶體,且鐵電材料包夾在裝置的閘極電極與源極-汲極導電區之間。台積電發明一種包含氮化鋁鈧(AlScN)合金的鐵電材料電晶體裝置[4],結構包含閘極層(141)、結晶通道層(120)、鐵電層(131)以及源極和汲極(圖四)。其中,鐵電層(131)係由鋁、稀土元素鈧(Sc)以及氮所組成,且該鐵電層(131)具有大於22%但小於50%原子百分比之鈧(Sc)含量的氮化鋁鈧(AlScN)層。氮化鋁(AlN)本身具有纖鋅礦晶體結構且具有強自發極化和壓電效應,再將一定量的稀土元素鈧(Sc)引入到氮化鋁(AlN)中形成的鐵電材料,可增大壓電效應,同時維持纖鋅礦結構。
US7378348B2, Polishing compound for insulating film for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sahi Glass Company & Seimi Chemical Co. Ltd., Patent issued on 2008 May 27.
US20210391471A1,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Patent publication on Dec. 1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