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的運用愈來愈廣泛,產業界也逐漸意識到對AI技術進行專利保護的必要性。因此,從2015年開始,全球AI專利的申請與獲證量也年年激增。展望未來,只要運算和通訊技術能夠持續進化,也必然有更新的AI應用問世,我們現在看到的AI專利數量盛況,可能才剛開始而已。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人工智慧雖然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直到近五年才在產業應用上開花結果。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智權組組長張展誌指出,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2019年發布的AI趨勢報告,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功能應用為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與語音處理,而應用領域則為電信、運輸、生命與醫療科學、個人裝置與人機介面等,絕大部分都是在2010年後才逐漸問世。
產業應用逐漸成熟,也帶動了企業進行專利佈局的誘因。張展誌使用Derwent Innovation資料庫,對1985年至今全球範圍內的人工智慧專利進行分析,發現雖然從2001年開始的申請量、獲證量就年年成長,卻是直到2015年以後才開始爆發。以申請量來看,張展誌指出,2017年至今的申請量,就佔了調查期間(即1985年至今)的80%(圖1)。
近五年內,全球AI專利申請、獲證量呈現暴增
圖1:2001年至今每年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上)與公開量(下)變化
資料來源:「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那麼,在近五年內,哪些企業才是AI專利的要角呢?張展誌表示,專利數量最多的還是美國老牌科技公司IBM,在2017年至今申請與獲證的專利總數量高達4287件,比第2名的騰訊、第3名的微軟總和還要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大專利權人當中,除了第6名的三星電子來自韓國外,其他9家企業或學校都來自美國和中國,例如前5名當中,除了騰訊外,還有中國金融業巨擘: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科技以及國家電網(表1)。
表1:2017-2021年全球前十大AI專利權人
排名 |
專利權人 |
專利量 |
1 |
IBM |
4287 |
2 |
騰訊 |
2115 |
3 |
微軟 |
1554 |
4 |
平安科技 |
1281 |
5 |
國家電網 |
1279 |
6 |
三星電子 |
1268 |
7 |
百度 |
1057 |
8 |
Google |
955 |
9 |
電子科技大學 |
846 |
10 |
天津大學 |
846 |
資料來源:「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中國的專利數量龐大,應該跟他們的專利申請補助政策有關,」張展誌指出,以排名和數量來看,這五年內中國專利權人的申請態度確實非常積極,尤其除了企業以外更有許多大學也積極申請AI專利。不過在2021年,中國官方全面停止專利申請的資補助政策後,這股布局力道是否還會維持下去,值得持續觀察。
若從技術類別來看,IBM、微軟、騰訊等巨頭的布局重點分別為G06N、G06F、G06K三類,占比高達84%。其中,IBM和微軟都相當重視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中的自然語言處理、區塊鏈等技術,而騰訊則是著重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的G06N(基於特定計算模式之計算機系統)上(圖2)。
圖2:近5年前3大AI專利權人(IBM、騰訊、微軟)之技術布局
資料來源:「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台灣:阿里巴巴居領先地位,但專利獲證量相當有限
至於台灣,AI專利的面貌就與國際上大不相同。首先,在主要專利權人上,只有三星電子及Google也同時列在全球前十大AI專利權人裡,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科技製造業,如艾斯摩爾、三菱電機、超捷(SST)等,當然也不乏工研院、中華電信、宏碁、鴻海等台灣本土要角。不過,排名第一的,還是這些年來默默佈局台灣專利的阿里巴巴(表1)。對此,張展誌認為,阿里巴巴的申請量雖然多,但就獲證量來看,反而還比工研院、三星電子、中華電信和資策會少。
表2:近5年台灣AI專利主要專利權人
RANK |
Name |
No |
1 |
阿里巴巴 |
68 |
2 |
工研院 |
45 |
3 |
三星電子 |
37 |
4 |
中華電信 |
30 |
5 |
資策會 |
28 |
6 |
艾斯摩爾(ASML) |
25 |
7 |
高通 |
21 |
8 |
三菱電機 |
18 |
9 |
宏碁 |
17 |
10 |
鴻海精密 |
17 |
10 |
Google |
17 |
10 |
超捷(SST) |
17 |
10 |
科磊(KLA Tencor) |
17 |
資料來源:「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在專利技術的分類上,台灣與國際也有些許差異。除了G06N、G06F以外,張展誌指出,台灣的AI專利還相當重視G06Q(專門適用於行政、管理、商業、經營、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也就是在實際商業操作上的應用布局。舉例來說,阿里巴巴的AI專利就包括保險、稅務、投資組合等金融類,還有行銷、購物、付款、拍賣或電子商務等商業類的方法專利,工研院則是在存貨、物流、工作流程等行政類方法上著墨。G06N、G06F、G06Q三者合計,也占了近五年台灣AI專利的76%。
圖3:近五年來台灣AI專利主要布局技術
資料來源:「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最後,不論是國際或台灣,AI專利的申請量都還在高峰期,意味著眼前的技術布局重點、或者專利權人的強弱勢地位,都還有很大的變化可能,而技術本身也還在持續發展。張展誌認為,除了明顯居於領先位置的IBM以外,若業者想要對AI專利進行布局,也必須對於美國、中國、韓國申請量較多的專利權人動態多加關注,更要隨時了解技術發展重點,才能找到完善的布局策略。
資料來源:
- 「邁向智慧製造與智慧軟體之路首重AI、大數據研討會」會議資料,工業總會,2021/08/18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