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期
2021 年 06 月 23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人工智慧AI人才何處覓?Google、Microsoft搜括最多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最近幾年,不管是媒體報導、市場調研、產業報告、創投焦點,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了AI人工智慧產業,看來AI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透百工百業,就像是半導體一樣,在未來幾乎每個產業都少不了AI。但與半導體不一樣的是,除了最高階的先進製程外,半導體的技術可以說是相對的成熟,所以基本上人才的獲得難度不算太高,只要薪酬符合市場行情,員工的招募應該不難,但能否留住人才,特別是頂尖的人才,則是另外一個議題。相對於半導體及資通訊技術,AI人工智慧仍是發展中的技術,就算是目前應用比較普及的語音辨識、電腦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等,仍然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善,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跟隨。另一方面,雖然AI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達特矛斯(Dartmouth)會議,迄今已有超過60年歷史,但事實上,AI應用的起飛及大量企業投入也不過是這10年左右的事,相關的人才培育亦然。因此,人才嚴重缺乏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AI的人才究竟有多缺?一家國外專利事務所負責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雖然有點誇張,但卻可貼切描繪現況:「假如你是一個半導體、5G、物聯網人才,你還是要飛到我們公司來面試,不會享有什麼特別待遇;但如果你是一個AI領域的人才,就算你身處月球,我們也會想盡辦法飛過去跟你面談。」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過去10年間,隨著全球AI人工智慧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無不費盡心力投入相關領域的人才培育。據北京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識智能研究中心發表的 《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1- 2020》(下稱報告)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為止,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學者數量共計155,408位,覆蓋120多個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及東亞地區。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高層次學者」的名單。

報告所指的高層次學者是AI 2000的最具影響力學者名單 (AI 2000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1]2021年度AI 2000推出200名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和1800名提名學者,分佈全球,其中美國占大多數,達1,164人次,占比58.2%,中國大陸在學者規模上位列第二,為222人次,占比11.1%。與此同時,二百多位學者在多個領域上榜,比如 Yoshua Bengio 在五個領域取得傑出科研成果。[2]

報告中的「AI人才」指的是入選 AI 2000榜單的 2,000位高層次學者。由於同一學者會入選不同的領域,因此報告經過去重處理後,得出AI高層次學者共計1,833位。如以地區分類,則美國AI高層次學者的數量最多,有1,244人次,占比62.2%,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且是第二位中國大陸196人次 (占比9.8%)的6倍以上。德國位列第三,是歐洲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家;其餘國家的學者數量均在100人次以下。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前十大的國家如圖1所示。

圖1. 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排名前十大國家

来源:AMiner

Google擁有最多AI人才,Microsoft、Facebook緊隨其後

雖然這裡的人才指的是高層次學者,但這些學者不是都藏身在學研機構中作研究、寫論文的。事實上,也有不少被大企業網羅,投入AI的應用開發。圖2是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排名前十大的單位,當中有7家學研機構,3家企業。其中有9家是美國的單位,而排名第九的北京清華大學則是唯一的中國學術單位,不得不說美國在AI人才的培育及取得上,占了領先的地位。從圖2可見,全球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前十大單位中,居首位的是美國的Google,擁有 135人,也是唯一一家高層次學者數過百的機構;另外2家企業分別為Microsoft (80人)、Facebook (51人) 。

其中,Google人才的領域分佈與Microsoft明顯有所區隔,反而與Facebook重疊比例較高。Google人才主要分佈領域包括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安全與隱私;而Microsoft人才主要分佈領域則為數據挖掘、資訊檢索與推薦、資料庫、人機交互、可視化及電腦網路。

圖2. 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排名前十大單位

来源:2021年AI 2000,AMiner

AI人才培育  大專院校任重道遠

從圖2《人工智慧領域高層次學者人數排名前十大單位》中明顯可見,AI領域高層次人才培育及養成有很大部分是從學校著手的,因此才會出現十大中學研單位的數目比企業多一倍的現象。

以中國大陸為例,從2018年起開始重點發展,主要藉由高校成立AI學院研究院 、設立AI專業課程的方式來培養AI人才。 大陸教育部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畫》中提出,要加強人工智慧領域專業建設,形成「人工智慧 +X 」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當時目標是到 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 +X 」複合特色專業課程,設立 50 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並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在台灣的部分也不遑多讓,筆者粗略的統計,在最近3年已經有近20家大專院校成立AI人工智慧相關學位/學程(附表1)。雖然沒有打出「人工智慧 +X 」的口號,但事實上各大專院校相關的AI學位/學程就是以「人工智慧 +X 」的概念打造出來的。像是醫護起家的中臺科技大學於2020學年增設人工智慧健康管理系,目標培育能將AI技術導入健康產業和醫療院所的人才;以工科起家的大華科技大學2020學年增設「智慧製造工程系」、「智慧車輛與能源系」;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於2019學年度起,設立全台第一個人工智慧學系(AI系),課程目標以人工智慧、區塊鍵、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等四大方向為主軸;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成立人工智慧暨醫療應用科……等等。以上各校的例子均是在學校本身的專長 (X) 上,再加上人工智慧技術,以達到「1+1 > 2」的加乘效果。

 

附表1. 台灣近3年新增之AI人工智慧相關學位/學程

學校名稱

AI相關系所或學程名稱

台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碩士班

中臺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健康管理系

文化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組

長庚大學

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 (民國111年申請成系)

中興大學

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亞洲大學

人工智慧博士學位學程

中原大學

電機資訊學院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課程

淡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人工智慧物聯網組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人工智慧組

聖約翰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

大華科技大學

智慧製造工程系、智慧車輛與能源系

華夏科技大學

智慧車輛系

崑山科技大學

智慧機器人工程系 (原電腦與通訊系改名)

臺北醫學大學

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

成功大學

人工智慧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人工智慧與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工智慧學系(AI系)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人工智慧暨醫療應用科技

輔仁大學

人工智慧及資訊安全學士學位學程

資料來源:各大專院校,製表:李淑蓮,2021年6月22日

附表2.  中國大陸70所高校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研究所名單

高校名稱

學院/研究院 名稱

成立時間

華中師範大學

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2020年5月

北京師範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6月

華東理工大學

人工智慧與智慧製造交叉研究院

2019年5月

中國人民大學

高瓴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4月22日

北京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4月

廈門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4月

上海電力大學

上電-臨港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4月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工業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4月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智慧礦山與機器人研究院

2019年4月

西安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1月22日

東南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1月4日

華中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1月

西北工業大學

虛擬實境與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9年1月

西南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12月26日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人工智慧海洋聯合研究院

2018年12月1日

山東大學

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

2018年12月

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深蘭科技人工智慧聯合研究院

2018年12月

大連理工大學

人工智慧大連研究院

2018年10月22日

福州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10月14日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

2018年10月

電子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9月27日

南京郵電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9月20日

南通大學

南通大學智慧資訊技術研究中心

2018年9月

四川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2018年9月

華東政法大學

人工智慧與大資料指數研究院

2018年8月

煙臺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31日

北京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21日

北京郵電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19日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2日

南京理工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2日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7月

海南大學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7月

華東師範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所

2018年7月

清華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6月29日

浙江理工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6月25日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兩江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6月9日

西南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6月6日

哈爾濱工程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6月

湖南工程學院

人工智慧產業學院

2018年6月

浙江大學

人工智慧協同創新中心

2018年6月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5月27日

吉林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5月26日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5月17日

南開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 年5月16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 年5月5日

天津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5月

天津師範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4月25日

河北工業大學

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學院

2018年4月23日

山東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4月21日

清華大學&南京市

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4月20日

長春理工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4月16日

南京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3月6日

重慶郵電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2月7日

上海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8年1月18日

湖北工業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1月13日

湖南工業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1月

武昌理工學院

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

北京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7年12月13日

西南政法大學

人工智慧法學院&人工智慧法律研究院

2017年12月6日

蘇州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7年11月19日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工智慧學院

2017年11月2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

人工智慧技術學院

2017年5月28日

中山大學

智能工程學院

2017年5月11日

同濟大學

人工智慧研究院

2017年5月7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類腦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7年5月

北京協和醫學院

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2017年4月

北京聯合大學

機器人學院

2016年5月

湖南大學

機器人學院

2016年4月26日

復旦大學

類腦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2015年3月

山西農業大學

智能工程學院

2013年12月

西安工業大學

人工智慧與模擬研究所

1994年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發展報告 2011-2020

 

參考資料:

 

備註: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