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期
2020 年 11 月 11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掌握5G時代商機,電信商必須主動開發新服務!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跑得快不見得跑得穩。雖然在這兩年的5G競賽中,德國往往不是頻譜標售或者落地營運的領先者,但不論在消費者以及企業的應用服務上,都已經看得到成熟的商業化方案。如果電信營運商不想再當「笨水管」,加速開發頻寬以外的應用,才能抓住5G時代的新機會。

雖然從2019年開始,5G就已經正式商業化,但根據資策會MIC的估計,到2025年之前,全球通訊的主流技術都還是4G為主,屆時5G的占比也僅是略高於20%(圖1)。不過MIC也強調,若是對比當初4G開台的經驗,這兩年5G在用戶數以及營運商家數的發展成績都已經超前許多。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徐子明舉例,4G正式商業化時,第一、第二年分別只有14家和28家電信營運商提供服務,但5G卻是在商業化的第一年就有65家營運商。

圖1:全球行動用戶數占比推估

資料來源:GSMA,MIC整理,2020年10月

即使4G仍是主流,5G潛力仍不容小覷

高昂的頻譜標金,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另一個5G進展緩慢的原因。徐子明指出,5G頻譜的標售大約自2017年開始啟動,由於絕大多數國家仍採用傳統的價格標,在總標金不斷衝高的情形下,營運商付出的頻段成本已經遠高於4G,帶來龐大的營運壓力;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得電信商的跨國漫遊收入下滑,消費者為5G高資費買單的意願也不樂觀,連帶影響這兩年的營收表現。「所以,電信營運商勢必要在5G世代推出更多應用,挖掘更多客群,」徐子明說。

5G開台初期,美國、韓國電信商呈現出「搶頭香」的熱烈競爭,隨後中國大陸也加入戰局,在短短一年內就把5G用戶數衝到億級的規模;然而,除了更快的傳輸速度以及更高昂的資費外,5G在生活上造成的改變可能還很有限,許多過去數年喊得震天響的應用商機,例如5G展演、5G製造、遠距手術等,也都還停留在實驗階段。

真正已經做出改變的,反而是不爭搶開台頭香的德國老牌電信公司:德國電信(TELEKOM DEUTSCHLAND)。今年8月,德國電信正式推出名為「Magenta Gaming」的自有雲端遊戲平台,並將其定位成遊戲界的Netflix,讓用戶藉著5G的串流服務,即時享受超過150種遊戲的娛樂體驗。

圖2:德國電信已正式推出全雲端的Magenta Gaming遊戲平台

資料來源:https://www.telekom.de/magenta-gaming

Magenta Gaming最大的賣點,就是消費者不再需要購買Xbox、Swift、Play Station等昂貴的硬體設備,也不用選擇加入Google、Apple或者Amazon的陣營;而且Magenta Gaming採用訂閱制,用戶只需要每個月繳交6.95元的月費就能開始使用。

在德國,已經有70家企業取得5G專網執照

德國也是目前最積極推動企業專網的國家之一。徐子明指出,德國聯邦政府已經核發出超過70張的專網頻譜許可證,核發對象包括航空、製造、汽車業的龍頭企業。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Bundesnetzagentur)表示,釋出這些頻譜的目的在於推動德國的工業4.0政策,讓企業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們很期待企業能利用這些頻譜來創造更多應用方案。」

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旗下的漢莎技術公司(Lufthansa Technik)是第一批獲得頻譜執照、也最早建立5G專網的德國企業。漢莎技術公司的主力業務是飛機零件與飛機引擎的修理、維護、翻新。今年二月底,漢莎技術與伏德風電信(Vodafone)合作,由漢莎技術提出需求,並由伏德風負責規畫營運,在德國漢堡的飛機維修基地架設私有的5G電信網路。

圖3:漢莎技術公司的5G專網,讓技術人員可以用AR模擬機艙陳設

資料來源:Lufthansa Technik

由於維修基地的面積廣達8,500平方公尺,而且工作時處理的數據資料又關乎飛航安全,使得漢莎技術有著強烈的自建網路需求。漢莎技術表示,他們計畫使用擴充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來模擬機艙內的空間規劃,以節省技術人員實際進行裝修時的工作時間;此外,他們也計畫利用專屬的頻譜,讓客戶不需親自到飛機維修基地,也能夠遠距檢查工作進度,甚至即時與現場的工程師討論。漢莎技術也表示,如果漢堡的5G專網試點成功,未來將推廣至其他的部門,讓即使是日常的飛機維

在3G、4G時代,電信商都只是賺不到大錢的笨水管角色;但進入5G後,技術內涵、客戶需求都跟過去大不相同,也許就是電信商翻身一搏的好機會。

 

參考資料: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