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發表了一份備忘錄,宣告美國將制定一套能維持國家競爭力的通信頻譜策略,顯示美國也不想在這場5G大戰中缺席。確實,世界各國都已經迫不急待迎接5G的到來,但台灣要到一年半後才開始標售5G頻譜,腳步似乎慢了點……。
5G還沒釋照,台灣的電信業者與主管機關就出現異見。在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10月29日舉辦的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SRB)上,政務委員吳政忠提出,未來電信業者可以考慮共用基地台,以降低建置成本,「不需要每家業者都開一條高速公路」。但業者立刻提出質疑:現今每家業者都有自己的基地台,為什麼還要共用?而且共用的基地台該由誰出資、又該怎麼管理?
這個問題也反映出台灣推動5G的現實困境。幾年前的4G頻譜標售,各家電信公司都花了一大筆錢,一年後即將開標的5G,是不是另外一個大錢坑?還有,5G基地台共用的必要性在哪裡?
5G難題1:頻譜釋出
依照規劃,今年年底5G的關鍵技術標準就會成熟,明(2019)年進入準備期,2020年就能正式進入商業化運轉。因此,為了讓業者能夠做好準備,許多國家已經在今年陸續完成第一階段的5G頻譜標售,其中英國、愛爾蘭、韓國跑得更快,在上半年就完成了初階段的競標。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指出,英國、韓國的5G頻譜標金,比起4G都有下降的趨勢,例如英國在4G的標金為14元台幣(MHz/人),到了5G就急降到4.6元,韓國也從10.7元降到5.86元;至於愛爾蘭、芬蘭、西班牙等國的標金,更不到2元(圖1),顯示降低標金已是世界趨勢。
圖1:世界各國5G頻譜標售進度
資料來源:「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SRB)」會議資料,2018/10/30
標金降低的邏輯不難理解:一開始,頻譜既然奇貨可居,掌握頻譜分配權的國家必然將標金拉高,方能獲得最大利益,然而若業者的資源全部都花在頻譜競標上,恐怕就沒有多餘心思進行應用開發,4G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既然5G的目的就是讓更多聯網應用可以成真,只要業者取得頻譜的費用能夠降低,就可以更著力於應用層面。
5G難題2:基站建設
「無線通訊的基地台,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machinery!」台灣諾基亞行動網路業務總監鄭志中形容,行動通訊其實是由一座座的基地台建構起來,「每個人的手機拿起來可以撥打跟接聽,不同電信公司甚至不同設備商之間的訊號也必須相互連結,就是這個產業的特色。」
新聞常常報導台灣都會區的行動基地台過於密集,但到了5G時代,密集程度只會有增無減。為了提高傳輸速度,5G使用的頻段比現在更高;「可是別忘了,頻段跟涵蓋範圍(coverage)本來就是互相矛盾的,」中華電信執行副總林國豐提醒。因此,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繼續廣設基地台。根據Small Cell Forum統計,專供5G使用的小型基地台在2018年全球布建量為600萬台,不過2025年時,因應新增的聯網需求,布建量可能翻倍成長至1,200萬台。
圖2:2015~2025年全球小型基地台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SRB)」會議資料,2018/10/30
5G基地台的建置成本太龐大,正是必須共用的原因。其實,網路切片(Networking Slicing)就是5G技術的核心,在同一個基地台上把不同的網路應用服務切割開來,各自獨立運作,即使其中任何一個網路出現錯誤,也不影響其他網路。「不過我們的測試結果發現,網路之間互相干擾還是難免,可能要看將來技術成熟一點的時候能不能解決,」林國豐說。
老實說,台灣直到2020年才會開啟5G頻譜的標售,在競爭上已經落後了一大步。這並非沒有好處,至少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教訓,讓自己在發展5G時少犯點錯。現在看起來,台灣政府最應該學得一堂課,就是別再把頻譜標售當作國庫的搖錢樹,同時儘早與業者溝通基地台共用的建置規劃,否則就算5G上路了,我們還是會毫無進展。
資料來源:
- 「First to Next 未來零時差5G應用 X 動態頻譜 趨勢論壇」會議資料,2018/10/26
- 政委拋議題 5G「共用1條高速路」?,聯合報,2018/10/30
- 「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SRB)」會議資料,2018/10/30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