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隨處可見的電子血壓計、醫生掛在脖子上的傳統聽診器、還是大型醫療院所才有的電腦斷層掃描,這些醫療資訊的品質和數量,是後續醫療行為能否成功的決定性關鍵。醫學診斷在本質上就是不折不扣的資訊產業!
本刊在前文(美國FDA引領醫藥研發新變革 )曾提及,美國在去年剛核准全球第一例的數位藥物上市,開啟了藥物研發的新紀元。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醫療器材的持續進化,尤其是與資通訊技術相結合後,許多新創公司紛紛提出顛覆傳統概念的新型態醫學診斷手法,以色列的新創公司Retsight,以及台灣的安盛生技(iXensor)就是最好的例子。
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眼球的構造卻比一扇窗戶要複雜許多。Retsight技術總監Oded Anner解釋,醫師若要觀察眼睛是否產生病變,尤其是眼球底部、使外在光線得以成像的視網膜時,只能透過瞳孔往眼球窺視。「這個方法經過了百年,不管技術、器材怎麼演進,原理都沒有變過,」Oded Anner補充。
圖1:檢查眼睛的方法經歷了近兩百年,本質上仍一成不變
資料來源:「2018台以創新論壇 - 智慧醫療新契機」會議資料,2018/08/29
Resight計畫開發更安全、便宜的眼科診斷儀器
目前臨床上用於檢查視網膜的設備,有直接眼底鏡與間接眼底鏡兩種。Oded Anner指出,以能夠觀察較大面積的間接眼底鏡為例,不但價格較為高昂,而且使用前要先使用散瞳劑使瞳孔放大,須以強光穿透瞳孔,最後所得的成像為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影等缺失,而Retsight的目標,就是要開發出成本低廉、減輕患者風險、尤其是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所用的新型眼底鏡。
針對現行檢查手法的缺失,Resight的技術不再是透過瞳孔,而是使光線穿透眼球外圍的鞏膜來觀察視網膜的狀況。Oded Anner指出,使光線避開瞳孔的好處,除了能減低使用散瞳劑以及強光照射可能的風險,能觀測的視網膜領域也變得更加完整。目前這項技術還在開發階段,預計不久的未來就能有實際應用出現。
圖2:Resight計畫以光線穿過鞏膜的技術取代現行,減少透過瞳孔觀察視網膜的風險。
資料來源:「2018台以創新論壇 - 智慧醫療新契機」會議資料,2018/08/29
台灣的安盛生科(iXensor)則是把個人行動裝置運用地淋漓盡致。安盛生科技術長陳彥宇表示,有超過50%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手機上紀錄與健康相關的個人資訊,全球目前已有超過9萬個的健康、運動相關App,每天有近4百萬筆的下載量,「行動醫療的市場相當龐大。」
安盛生科把手機變成隨身血糖機
雖然市場龐大,但想要從中勝出還是得與眾不同。安盛生科的核心技術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作為感測分析儀器,產出量測結果。以時常需要監測的糖尿病患者為例,現在的血糖監測裝置雖然越做越輕便,但在外活動仍不免要帶上試紙、血糖機、採血針等,而且採樣結果也往往不能自動儲存;安盛生科把檢測的試片與智慧型手機相結合,當患者在試片上採完血液後,就可以使用手機上的前鏡頭立即就試紙上的成色直接量測,再將分析數據即時呈現在手機螢幕上,也同步儲存在雲端系統。換句話說,透過安盛生科的技術,每一支手機都可以是功能更全面的血糖機。
圖3:安盛生科用智慧型手機的鏡頭直接分析血液樣本(上),
並即時產生分析結果(下) 資料來源:「2018台以創新論壇 - 智慧醫療新契機」會議資料,2018/08/29
相較於傳統的血糖機,陳彥宇表示,智慧型手機的量測結果不但更為準確,所需時間也更短,患者使用起來也更為方便。而除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測外,這套技術更可以使用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監測、婦女健康管理以及流行病的管理上。
「我們看到的大方向是,未來的醫療會越來越去中心化,也會越來越趨向整合,」陳彥宇觀察,這幾年來,不只Apple、Google這些科技巨頭紛紛投入醫療事業,連保險公司也藉著進軍醫藥通路來分食大餅。在大公司積極搶進、新創企業不落人後的情形下,未來的智慧醫療產業,必然十分精彩。
資料來源:
「2018台以創新論壇 - 智慧醫療新契機」會議資料,科技部主辦,2018/08/29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