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期
2018 年 08 月 2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創新生態圈大調查:誰在創業?為何創業?如何成功?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政府、學校以及企業界的推波助瀾下,創業在台灣已經成為一股風氣。打開報紙的財經版面,幾乎每天都有新創企業的報導,各式各樣的創業競賽以及周邊服務,這幾年內也不斷出現,顯示社會對於新創企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也願意投入資源到這項風險較高、但機會無限的新產業中。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就針對台灣的新創企業、創投、創業加速器等業者進行調查訪談,希望描繪出台灣新創環境的現況與需求,作為未來發展的參考。調查結果也發現,雖然新創活動已經相當熱絡,但新創企業仍然普遍面臨到資金不足、人才缺乏以及國際化程度不足的問題,使得未來發展受到侷限。

創業非大多數人職涯目標

儘管台灣到處都在舉辦學生創業競賽,每個大學院校也紛紛開設創業相關課程,但學生並非主要的創業家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梁華玲指出,在台灣,每個人創業前超過90%已經有工作經驗,平均有11年的經歷,其中有在國外求學、工作經驗的也超過50%(圖1)。

圖1:台灣新創企業家輪廓

資料來源:《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創業的主要原因中,有35%是因為看到有利的市場機會,而且創業者的學歷背景,也以商科、文科相關居多,」梁華玲補充,就這些調查結果來看,台灣以「機會型創業」為主,創業的目的大多較重視自我實現,創業者的教育程度高、也更能承擔風險,因此創業為其職涯的選項之一,並非為了生存而創業;從連續創業(創業超過3次以上)者在調查中僅佔7%也可看出,以創業作為終身職業,並非主流選擇,絕大多數的創業家都是累積相當工作經驗後,再進入到創業領域中。

營收缺口大,是每個新創企業的痛

創業後的兩個最大問題,就是找到投資人以及把生意做大,而它們又時常互為因果。調查指出,有超過70%的新創企業,認為自己的營收和獲利狀況不如預期,其中更有48%的新創企業,承認自己還在虧損當中。

對於獲利不佳的原因,這些企業中有25%認為,缺乏銷售管道或客戶來源是主要原因,也有14%認為製造成本過高,未達經濟規模;假設資金充裕,有40%的新創企業也認為,在未來3~5年內最需要改善業務行銷以及打入新市場(圖2)。總而言之,如何創造營收成長,幾乎是每個新創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

圖2:新創企業在資金充裕時,未來3~5年最需改善、提升的項目

資料來源:《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新創企業普遍知名度不高,營收本來就不易大幅躍升,不過調查結果發現,超過新創企業的營收來源中,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比例高達70%,而以海外為主要市場的比例僅有12%。梁華玲指出,台灣的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如果營運重點只擺在台灣,很容易遇到瓶頸。因此,她建議,創業者必須從Day One就開始思考全球化策略,積極向外尋求合作機會,才能讓營運早日步上軌道。

新創企業若要走出台灣,應該思考的策略之一就是找金主幫忙。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新創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引入策略投資人,主要考量就包括國際化的資源挹注以及豐富的專業或產業經驗。說穿了,新創企業就是希望除了資金以外,還能牽線引進其他資源。然而,引資無法一廂情願,新創企業想引入有利的投資人,但投資人也在尋找優質的新創公司:怎樣的新創企業,才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呢?

梁華玲建議,新創企業在進行募資前,應該先檢視本人、本事、本錢三項要素:

  1. 本人:創業者的人格特質、團隊組成的多元性、創業動機是否夠強烈
  2. 本事:是否具備競爭優勢、所在產業是否有足夠的發展前景
  3. 本錢:創業團隊是否有充分的執行力,尤其是財務管理,資源配置的能力

創業永遠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在不斷燒錢、營收卻遲遲不見起色的死亡幽谷期,事業很容易就此衰敗下去。累積了相當實務經驗後再投入創業,確實是較穩當的做法,但創業者仍然必須步步為營,才能安然度過死亡幽谷,享受創業成功的果實。

 

資料來源: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