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的天災人禍,太陽光電業者最懼怕颱風,太陽能電廠的產險業者也是一樣。理由很簡單,因為太陽能面板多是架在屋頂,就算是架在平地像是停車場,也有一定的高度,所以通常都能躲過水災,唯有在海邊的案場才有可能被海嘯清洗;其他像是火災、地震等,受災的面積範圍都比較有限。唯獨是風災,如果案場的結構不夠牢固,被吹走或掀起的太陽能面板可不是一、二片,而會是整個案場好幾十片全部飛走,而且風災的範圍大,可能牽涉到好幾十個案場。在歷經2015年蘇迪勒、2016年尼伯特兩個大颱風之後,太陽能案場的產險市場起了什麼變化?產險業者對太陽能電廠的業主又有什麼建議?
致力於國內太陽能電廠建設及營運管理的盛齊綠能與著名的逆變器大廠SolarEdge Technologies於1月30日共同舉辦了《太陽能專案融資及綠色金融發展研討會》,會中,台北富邦產險協理林信宏分享了產物保險業者對太陽能案場風險管理的觀點。
林信宏表示,富邦產險於2016年在台灣市場的市占率為22.8%,但在太陽能產險這一領域市占率卻有約35%,也就是說每3個案場就有一個案場是由富邦來承保的。為什麼富邦在太陽能產險這一塊市占特別高呢?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林信宏指出,主要原因是在2015年及2016年有蘇迪勒及尼伯特颱風肆虐,很多保險公司在2015年賠了很多錢之後,在2016年就不經營這一方面的產險了。另外有一些產險業者在2016年開始經營,在經歷尼伯特颱風付出高額理賠後,在2017年就把太陽能的產險業務結束了。但在2017年幾乎都沒有颱風,所以最近很多保險公司又開始投入太陽能案場。林信宏開玩笑說,產物保險公司因為競爭很激烈,所以大家記憶都很短暫。
圖1. 太陽能案場保險規劃建議
資料來源:《太陽能專案融資及綠色金融發展研討會》台北富邦產險協理林信宏簡報資料
風災讓太陽能產險業者慘賠
在進一步分析颱風對太陽能產險業者的影響時,林信宏打了一個比方:「一個500KW案場融資,一年本息約140萬元,估計年發電收入約300萬,如果電網規劃得好的話,那即使有40%(200KW)板子不發電,60%發電收入仍然足以支付貸款。但對保險公司而言,2500萬案場的年保費只有10萬元左右,一旦要理賠,保費一下子就會賠光,因此產險公司對於天災的容忍度非常低」。
林信宏指出,在2015年蘇迪勒颱風的浩劫中,富邦產險理賠損失金額超過一億元,損失超過保費的23倍,也就是說要連續23年都不出險,才能彌平蘇迪勒颱風所造成的損失。自此之後,公司對承保的案場也會慎選,會挑一些場域比較安全、建構比較穩固的案場來承保。
風災過後產險公司核保偏好調整
太陽光電系統是把支架固定在屋頂結構或地面基礎上,再把太陽光電模組鎖在支架上固定,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斷了,就會整個模組都飛掉。林信宏說,有時候就算選用了最好的支架、最強壯的模組,但碰到命中註定的颱風時,還是跑不掉,模組仍是會滿天飛。不過,案場結構要很牢固是基本的,「如果沒有確實做得很牢固,那即便撐過了2015、2016,又怎麼知道2018、2019會不會出現從你家門掃過的颱風?」
林信宏表示,在風災之後,富邦產險的審查變得比較嚴格。他說,「有些業主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有一些保險業者並沒有如此多的要求,為什麼富邦特別嚴格?太陽能電廠通常一經營是十幾二十年,其實這只是第一年需要比較嚴格的審查而已,只要第一年沒有問題,以後就會延續下去承保。所以業者不用排斥」。
有部分產險業者因為一開始沒有嚴格審查,一旦碰到重大天災,就損失慘重,也被迫要退出市場。林信宏指出富邦就是希望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好,雖然有些只是小地方,但小地方如果沒做好,在環環相扣的情況下,後果會很嚴重。
太陽能面板電子設備險核保考量因素
就產險業者的觀點,林信宏列出了一些太陽能面板電子設備險核保考量因素,供案場業主參考:
- 建築結構物 (構造別、地點、樓層) :有些保險業者要確定是架在鋼筋混凝土上的才願意承保,有些保險公司決定如果是架在農舍上就不會接 ;但林信宏認為在蘇迪勒時大台北很多架在鋼筋混凝土上的案場也是被吹走一大片,反而架在農舍上的受損不大,所以比較重要的是架設的形式。
- 太陽能板架設型式、與固定面距離
- 周遭環境狀況
- 現場完工照片
- 設計圖說(支架及扣件的固定方式與規格)
- 結構計算書 (當地風速、設計師考量因素及最終設計風速)
- 系統商經驗
- 電器安全
除上列資料外,林信宏指出核保還需考量以下因素:
- 標的年份
- 損失經驗 (被保險人過往投保狀況)
- 保險期間 (一年期、短期)
- 投保金額 (是否為太陽能設備建造金額)
- 每一保單之案場數量及各案場投保金額
- 新進業務或續保業務
至於主要風險檢視因子則包括下列數點:
- 架於特等建物或架於農舍
- 系統架設型式
- 支架與基座的固定施工
- 系統支架的強度是否足夠
- 扣件與材料種類
- 設計是否存在疏失
- 廠商經驗
- 維護保養
結論
林信宏表示業主、系統商與所有承包商均應攜手共同執行風險管理,而且風險管理應從設計規畫階段即開始導入,而在營運期間的重要工作,應包含相關的檢測評估、損失因子分析與老劣化預測等。此外,也可藉由第三方驗證提升系統安全與可靠度,唯有損害防阻加上保險規劃,才能確保系統可靠、穩定、長期(20~25年以上)運轉。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