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期
2017 年 1 月 25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電子報訂閱管理  
 
由2017CES看未來3年消費性電子產業動向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6年CES展聚焦於科技如何改變生活,今年全球消費性電子的競爭重點已從物聯網(IoT)轉向人工智慧(AI)。根據IDC預估,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172億美元,成長至2019年的486億美元,年成長率達23.1%AI技術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並促使物聯網軟硬整合更為完善;而物聯網生態體系間的相互串聯,將成為引領未來3~5年產業發展的核心……

根據美國消費科技協會(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簡稱CTA)統計超過300種消費性電子產品,2017年消費性電子產業達2,925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1.5%,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隨著智慧化汽車的發展,汽車電子市場未來成長力道最強,預估2019年市場規模達1,520億美元。

2017年消費性電子以AI展開新競局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研究經理葉恆芬指出,2017年消費性電子由硬體戰爭,演化至整合式服務創新的戰爭,硬體公司「服務化」的趨勢明顯,用戶購買產品並非完全看中設備功能,而是著重「服務」的能力,舉例來說,消費者購買Amazon Echo並非為了買無線喇叭,而是要想要對話式的智慧管家服務。對終端業者而言,如何由產品出發,強化軟體、平台及服務體驗能力,布局整合式創新,為產業下一波競爭重點。

圖一、消費性電子演變趨勢

圖片來源:工研院IEK(2017/01)

葉恆芬以今年參加美國CES展的第一手觀察發現,2017年消費性電子的競爭重點在於人工智慧(AI),並整理出CES 2017通訊應用領域的三大重點。

重點一:智能變革,人工智慧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加速融合

人工智慧市場無意外將大幅成長,與消費性科技產品結合的潛力則有待開發。根據IDC預估,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172億美元,成長至2019年的486億美元,年成長率為23.1%,其中以財務金融(28%)、健康照護(19%)、零售(17%)、製造(14%)人工智慧的主力應用從區域市場來看,人工智慧概分為亞太、北美以及西歐等三大區塊,由於日本投入機器人研發經費規模持續增加,中國以政策支持互聯網AI應用發展,因此亞洲為全球AI市場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區域。

圖二、2014~2019年人工智慧市場發展

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IDC(2016/07);工研院IEK彙整(2016/08)

AI相關技術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美國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認為,AI技術目前邁入快速發展期,隨著語音辨識(Speech Recognition, SR)技術漸成熟,兩年內可普及應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虛擬個人助手(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 VPA)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也將在未來5-10年內成為主流技術。今年CES中,AI主流應用分佈在智慧家庭、無人駕駛、機器人、健康照護等領域,以AI晶片為基礎持續擴散。

圖三、2017 CES中AI的主流應用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 (2017/01)

智慧家庭、汽車為AI首波戰場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估2015~2018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市場將達196億美元,其中居家服務機器人市場占有率約74%,為最具市場潛力之機器人類型。今年CES展場有多家業者推出居家機器人,以臉部、影像辨識為核心,提供陪伴、教育與娛樂服務、居家監控等,甚至可以透過辨識物體作物品協尋;外觀由滾輪加平板,演進到小體積、桌面型,鏡頭功能由拍照向辨識演進,衍生更多應用,包括Google、Microsoft、Cisco、Samsung、Apple、Qualcomm、Intel等國際大廠,近期均透過併購物聯網公司擴展AI能力。

圖四、國際各大廠近期AI布局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 (2017/01)

機器人在今年正式進入智慧家庭場景,LG宣布與Amazon Alexa合作,結合智能語音控制成為Smart Home Vocal hub,以語音、影像辨識為基礎,推出一系列機器人產品,可透過Hub Robot聲控指令控制家中電視、空調,並回報起居安全狀況;目前正投入研發老人照護、居家安全服務等機器人應用。2017年LG將結合人工智慧、IoT與雲端,來達到家庭、汽車等物與物之間溝通(Device to Device)的創新,人工智慧家電、機器人技術及電視將是三大主軸。家電產品方面,LG預計導入深度學習演算法,並與ONF、Google、Amazon策略合作以提高產品互通性。

重點二:應用引領,新應用案例持續帶動5G網路技術發展

高通(Qualcomm)CEO Steve Mollenkopf 在今年CES的Keynote中提到,5G經濟效益將會在2035年全面顯現,重要性堪比電力發明,屆時5G將協助零售、教育、交通、娛樂等產業提升生產力,將創造12兆美元的產值,超過中、日、德、法、英去年消費者支出總和。2035年5G產業鏈可帶來3.5兆美元營收,創造2,200萬個工作機會,對全球GDP有顯著帶動效果。

此外,高通與AT&T、愛利信(Ericsson)將在2017年下半年合作進行5G NR標準的互連互通測試無線外場測試,由高通負責終端技術、愛利信提供基地台,AT&T提供相關頻譜,將使用高頻mmWAVE頻譜測試,希望促進28GHz、39GHz頻段5G商用部屬。高通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全球首款5G modem晶片Snapdragon X50,將有利更多工業物聯網的新型態服務發展。

愛利信則以媒體/遊戲、固定無線寬頻、製造業、車輛、智慧城市、健康照護六大面向描繪5G應用願景,相較過往更聚焦於智慧城市、健康、車聯網。英特爾(Intel)也在CES期間宣布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同時整合6HGz以下及28GHz頻段的高低頻整合5G Modem晶片,應用在無人機、IoT以及自駕車等相關應用之測試。

重點三:自我學習,終端智慧能力持續提升

葉恆芬發現,今年消費性電子趨向商品化(commodity),軟體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提高,今年CES展場出現更多具備自我學習的裝置,根據用戶習慣和行為進行分析學習,作出不同回應,終端裝置自我學習能力提高,物與物的溝通將成為終端後續重要發展方向,自然語言、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將持續演進,與消費性電子結合將帶來利基市場,成為消費性電子產業後續發展核心方向。

葉恆芬總結,消費性電子產業未來發展有以下四大方向:

  • 以生活體驗引領產品發展:Digital transformation時代來臨,ICT產業正逐步跨出傳統電子業領域,朝車用、健康照護、旅遊、工業等多元應用擴散,以生活體驗價值引領技術需求及產品思維。
  • 軟硬整合為關鍵:觀察消費性電子產業硬體服務化明顯,結合軟體、平台及服務體驗能力,布局整合式創新,為產業下一波競爭重點。
  • 以AI First幫軟硬整合加值:人工智慧將促使物聯網軟硬整合更為完善,為消費性電子產業帶來半導體、網路雲端連結技術商機,促使產業出現跨界競爭與洗牌機會。
  • AI+IoT發展核心精神為「競爭即合作」:物聯網生態體系間的相互串聯,將引領未來3~5年產業發展核心,以服務平台跨界協作將取得突破的機會。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