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期
2016 年 11 月 30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電子報訂閱管理  
 
專利很多、有用的不多,來聽台灣學界的真心話!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日前媒體報導,由於政府補助金額降低,造成大學申請專利數量下滑,對此科技部回應,「調降專利補助比例,是盼學校認真經營專利,而非申請一大堆卻都不技轉,浪費國家公帑,專利不開創價值,那就是負債!」[1]其實國內專利很多,但是有價值的卻不多,問題就出在源頭的「評估」(evaluation)沒做好,學校花很多成本在申請專利、維護專利,卻很少在申請專利前認真進行評估……

資策會科法所11月下旬舉辦「預見大學研發成果產業化大未來」論壇,協助大學及企業了解研發成果商業化相關議題的重要性。資策會科法所副所長吳文珠致詞時表示,學校具有豐富的研究人力資源與前瞻的研究能量,但偏重學術研究的走向,不見得能符合產業需求;而學校對缺乏具有實作經驗與產業化觀念的專業團隊,都造成台灣技術商品化的阻礙。

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銘:專利的評估和行銷不可少

過去幾年中正大學技轉案件均呈現穩定成長,雖然去年技轉金額明顯下降,但今年到11月為止,技轉已經有兩倍數成長。目前國內各大學都有成立技轉中心,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銘認為,學校不能把技轉單位當成一個申請專利的部門,中正研發處將技轉視為一個商業的生態系統(Ecosystem),過去沒有將技轉視為一個Ecosystem時,時間上會拖很久。

圖一、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銘教授

吳碧娥/攝影

黃士銘坦言,「國內專利很多,但是有價值的不多」,問題就出在源頭的「評估」(evaluation)沒做好,學校花很多成本在申請專利、維護專利,卻很少花資源在申請專利前進行評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正在評估方面作了一些改變,在申請專利前會製作一份「風險評估表」,主要考量兩個構面:「這個老師過去申請了多少專利」以及「申請的專利中有多少個有用?」黃士銘說,以前沒有這張評估表時,都是老師提出專利,學校照單全收或出部分的錢;現在是委員審查制,越沒有價值的專利,申請需自付的金額越高,老師在提出專利申請前會更加審慎評估,長久下來就會形成良性循環,事先篩選可有效降低學校不必要的成本。

專利「行銷」的部分更是以往各大學所容易忽略的,一般作法都是將專利資料提供給科技部,並公告在各學校網站上,並沒有一個更好的介面去接觸到可能的買主。中正大學在南科園區有一個據點,充分利用此據點作為對應廠商的觸角。黃士銘指出,其實台灣很多廠商都面臨不知道如何技術升級的問題,也沒有可靠的合作對象,經由此一佈點做為宣傳,就會有越多的公司前來洽談技轉,有談就會有機會。黃士銘在今年2月接手技轉中心,學校要求技轉中心要自負盈虧,本來有可能在4月就破產,現在11月了還有盈餘。黃士銘建議,大學若有心經營技轉業務,多做宣傳是有效果的,因為大廠也會擔心專利被其他對手買走,對於先期技術的技轉也非常有興趣。此外,各大學應利用產業的群聚效應,像中正是鎖定智慧機械,相關大廠在尋找相關專利時,就會特別鎖定中正標的。

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td.資深顧問沈亞欣:
台灣專利推廣其實可以發生得更早

牛津大學創新科技有限公司(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td.)為英國牛津大學的衍生公司,在推動跨國技術移轉上享有盛名,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td.資深顧問沈亞欣與會分享技轉經驗時提到,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td.會從頭到尾參與牛津大學的專利申請,而且是從「專利準備公開時」,就開始推廣專利商業化,經過一至兩年的行銷時間而後授權。沈亞欣發現,台灣通常都是等「拿到專利」才開始思考技轉,兩者大不同。因為取得了專利才開始推廣,換算下來就是一項技術研發出來,至少要等到第三年之後才開始推廣授權。台灣技轉辦公室在評估專利申請上比較被動,協助尋找外部資源也較少見,推廣其實可以發生得早一點。

圖二、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td.資深顧問沈亞欣

吳碧娥/攝影

此外,台灣幾乎沒有初始項目的評估機制,造成許多專利取得、維持好幾年才發現沒有用,不是市面上已經有產品,或是業界根本不需要,都是因為之前沒有做正式評估的結果。沈亞欣認為,這是台灣技轉一個很嚴重但可立刻改善的問題,因為專利從申請到維護,費用是年復一年累積上去的,直到後面才思考這錢花得有沒有用,這是比較可惜的。

美國日本很多學校的金主來自業界,私人企業投資在學校研發比例占GDP的2%~3%,因為業界競爭的是「技術」而非「價格」,對於技術需求最大,希望能參與學校研發的過程,長期合作下產學之間對於彼此的需求已有默契,這種環境在開發中國家是比較不存在的,因為開發中國家大部分的科研經費還是來自政府,私人企業對於技術轉移相當陌生。沈亞欣指出,技轉除了賺錢還有社會價值,如果台灣的產業環境不改變,只重視價格而不是技術,技轉的環境很難有所改變。

中原產學營運總中心副執行長王世明:「創造需求」讓技轉效果更好

私立大學受到少子化影響,預算越來越少,學校期待老師的研發除了教學功能之外,也能成為收入來源。中原大學從18年前開始運作產學營運總中心,自第3年開始就有能力發績效獎金。成功的技轉來自於業界的需求,但老師在提出研究時,可能根本沒有思考到商品化的問題,以前中原的作法是「先了解需求再回來做媒合研究」,因此產學營運中心會回饋業界的需求給老師,做為產學研究計畫的依據,但有些老師樂於產學合作,有些則會拒之門外。

圖三、中原產學營運總中心副執行長王世明(圖右)

吳碧娥/攝影

王世明感嘆,即使是一樣好的技術,廠商很少願意付錢向學校購買,卻肯花大錢買國外的技術,問題出在學校不會談判,更不懂一項技術後續的商業利益有多大,即使學校學會鑑價也沒用,因為廠商不肯花錢買。因此中原不再只是「了解需求」再去媒合研究,現在是主動「創造需求」,從商業導向進行調查,掌握一項技術的商業市場有多大時,比較容易談到好的授權金。

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中心代理主任葉忠祐:國內技轉法令限制多

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中心代理主任葉忠祐指出,國衛院是聚焦於製藥、奈米醫材、疫苗等領域的研究單位,目前已累積400多項專利,去年有5個技轉案、今年有11個,雖然技轉案量不多,這兩年簽約下來的金額均可達到新台幣2.7億元。不過,台灣研究單位在技轉時受到許多外部的法規限制,像是多元公告、國內廠商優先、境外實施要有管制、技轉以非專屬為主,因此國衛院至今仍不敢執行專利讓與。

圖四、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中心代理主任葉忠祐

吳碧娥/攝影

因為專利不走讓與模式,國衛院採用里程碑付款模式進行非專屬技轉,過程中由廠商支付所有的專利費用,技術在早期就轉移到業界,產學之間仍持續分工合作,達到階段性的成功再付費給國衛院。葉忠祐表示,「廠商若願意花錢陪你走完一段商業化的歷程,應該要感謝他,而不是一下子要拿廠商很多錢,但很多發明人並沒有這樣的概念。最近也有發明人用三個專利要和廠商開價3億元,在台灣的困難度是很高的。」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