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一大亮點,就是將生技新藥條例所獎勵的對象,擴大適用到醫材產業。台灣在血糖機、血壓器的市佔率早就已經傲視全球,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力道,但未來若想要往高階醫材發展,除了技術之外,更有法規、品牌、行銷通路的考驗,難度一點也不比當年發展科技業更低。這一仗,能撐到最後的才會是贏家。
在台灣提到醫材產業,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聯合骨科。聯合骨科成立於1993年,是台灣老牌的人工關節製造商,2015年的合併營收為14億元,毛利為9.85億元,意即毛利率是電子業難以想像的71%。但即使如此,董事長林延生還是認為聯合骨科才剛起步。「全世界人工關節市場有將近80%被四家美國公司佔據,我們只有小小的0.3%左右,其實還很小,還有很多路要走;」為了能在國際上跟這些大廠抗衡,聯合骨科至今每年都砸下將近一半的營收在研發以及行銷上。
從2007年到現在,雖然全體生技業的營收連年成長,但其中大半的成長動能都來自醫療器材。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分析,2015年時製藥產業因為原料藥競爭加劇,導致營收衰退了7%,反而是醫材和應用生技雙雙成長,尤其醫材產業受惠於隱形眼鏡銷售增加,整體營收成長了8%(圖1)。
圖1:2007年至今醫材及整體生技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生技產業白皮書,經濟部工業局,2016年
「賺裡子」的醫材產業
從圖1中也可以發現,近八年來醫材產業對整體生技產業的營收佔比,從不到40%一路成長至將近45%,等於將近一半的生技產業營收,都是靠醫材貢獻的。換句話說,雖然近年來市場的注目焦點都放在新藥開發上,但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各式各樣醫材廠商,才是真正的生技產業支柱。其實,醫材產業是一連串醫療相關用品的統稱,從藥妝店裡的一盒棉花棒、醫學中心裡的核磁共振檢測儀器、到人體內的心血管支架,以及愛美女性趨之若鶩的各色隱形眼鏡,廣義來說都屬於醫療器材的範疇。
根據產品的風險等級,醫材還可以分為Class 1到Class 3三個等級。舉例來說,聽診器、紗布口罩等屬於低風險等級、隱形眼鏡、血糖儀屬於中風險等級;高風險等級的產品多為體內的長久植入物,如血管支架、人工眼球水晶體等等。
三種產品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產品上市前所適用的查驗程序。衛福部食藥署的葉旭暉視察指出,Class 1的產品在上市前,廠商只需要簽署切結書即可,但Class 2以上的產品就必須繳交技術資料和臨床報告,而Class 3也沒有簡化流程的適用,廠商的負擔也比較大。
圖2:不同等級的醫材,上市前查驗登記程序也不同
資料來源:「高階醫材研發技術平台暨商機論壇」會議資料,2016/08/10
高階醫材不一定高風險
邵耀華發現,談到醫材產業時,大家常常把高、低階醫材的概念與風險等級掛勾。「例如高階醫材就一定是高風險(Class 3)等級的;其實很多Class 2的產品也是高階醫材,」他指出,台灣應該利用在傳統製造業以及電子工業的優勢,全力往高階醫材發展。他點出眼科、牙科、骨科的替代填充物,以及高階醫學影像(如超音波造影)的商機都已經浮現,接下來應該再往體外診斷、微創手術前進。
醫材產業不比其他電子製造業,只要打入大品牌供應鏈就功德圓滿。因為產品關乎人們的健康甚至生死,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產品查驗程序,即使過關也得再想辦法打入醫療院所的採購體系。即使只是做代工,國際大廠為了維護品質信譽,也很少為了成本考量輕易更換供應商,更不用說初創品牌的台灣醫材公司,想要成功打入醫療院所體系更是難如登天。這也是為什麼歷史悠久的聯合骨科拚了那麼久,全球市佔率還不到0.3%的原因。
醫材產業比的是氣長。技術只是起點,在真正成功之前,還得歷經無止盡的失敗、退件、前功盡棄,能夠苦撐到最後的,才會是贏家。
資料來源:
- 「高階醫材研發技術平台暨商機論壇」會議資料,2016/08/10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