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不可不知、即將引發金融革命的區塊鏈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6.05.05

從去年開始,台灣產業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區塊鏈(Blockchain)」。雖然講的明明是資訊技術,但反應最大的卻是金融業,因為每一份研究報告都指出,在不久的將來,區塊鏈技術將把現有的金融秩序「砍掉重練」─ 當然,如果金融秩序被改寫,產業秩序也勢必同樣被顛覆。

在4月底舉行的立法院「區塊鏈技術發展與應用」公聽會中,前金管會主委、立法委員曾銘宗表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未來全球有10%的生產毛額都會透過區塊鏈完成,CNN也報導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吸引了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這個技術還在起步,也就是說台灣現在開始投入不算晚,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曾銘宗說。

比特幣背後靠的就是區塊鏈技術

顧名思義,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套由無數區塊(Block)彼此相連結(chain)而成的通訊技術,每一個區塊當中都儲存同樣的資料,而且彼此的權限相同,吳高低之分;只要一發生變動,所有的區塊都會即時被通知,除非超過一半的區塊認同,否則該項變動將被整個體系拒絕。換句話說,區塊鏈就像是一套分散式的網路記帳本,讓使用者得以快速、安全在網路上進行交易,前幾年聲勢浩大的比特幣(Bitcoin)正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才廣受追捧。

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解釋,與傳統金融業相同的是,區塊鏈也得依靠信任才得以運作;「但它信任的是協定而非權威」,劉世偉譬喻,網際網路雖然是由美國軍方所研發,但網路之所以能夠遍及全球並不是大家相信美國國防部的權威,而是認同TCP/IP這套通訊協定;同樣地,原生於網際網路的區塊鏈,也是往「共享、平等、自由」發展 ─ 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業,尤其是政府主管機關一談到區塊鏈,總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關鍵。

圖1:中心式網路與分散式網路比較;區塊鏈的分散式網路效益明顯高於中心式網路

資料來源:「區塊鏈技術發展與應用」公聽會管中閔簡報,2016/4/26

受邀發表看法的台大財金系教授管中閔一開場就指出金融與網路迥異的運作邏輯。「金融業涉及大眾利益,所以需要高度監管,但是在資本要求與管制規範下,新創公司當然難以發展;而且倘若只為了鼓勵新創事業就一味要求主管機關進行法規鬆綁,這樣是否合理?」

目前的金融產業正是典型的「中央集權」式網路。銀行的存、放、匯款都環繞著中央銀行進行,就連發行信用卡也得透過聯合信用卡中心處理;證券商則是仰賴證交所、櫃買中心和集保公司為生,任何一筆交易都得在這些單位認可後才能放行。因此,即使我國的金管會、中央銀行都抱持樂見其成的態度,但區塊鏈技術提倡的「眾人皆平等」理念,無疑將對現行的金融體系造成巨大衝擊。

金融業與網路業的運作迥然不同

中金公司(CICC)今年一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所有金融業務當中,最容易被區塊鏈取代的就是交易難度低、頻率高的業務,例如境內或跨境支付、證券交易與過戶、資金結算等等,但未來也可能擴及群眾募資以及衍生性商品交易。換句話說,未來也許貨幣還是得由國家發行,但貨幣的流向、流通速度以及真正持有人已非現行支付清算平台能夠掌握,屆時就連央行也不得不依賴區塊鏈了。

圖2:金融交易依難易度與交易頻率分類

資料來源:「区块链:改变金融业基础架构」,中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2016/1/29

目前已經有部分金融機構將區塊鏈技術實際投入應用,例如NASDAQ就打造了股東會電子投票系統Linq,Ripple的跨境外匯交易服務也快速發展當中。除了金融業,像是能夠自動執行或終止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財產權的登記或變更,乃至於任何大量、即時的資料處理,也都是全球區塊鏈業者正努力探索的領域。很明顯地,當網路已經是生活必需品時,人們不可能固守傳統、保守、僵化的金融管制;現在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是否要接受區塊鏈,而是當全世界都在認識、研究、使用區塊鏈時,台灣的金融業者和監管機關何時才願意擁抱他們不熟悉的新興科技?

參考資料: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轉寄連結或分享連結。唯未經本公司同意,
不得將《北美智權報》文章之全部或部分內容,以違反著作權方式為之,違者必究。如欲獲得授權,請洽編輯部:anitali@naipo.com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