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全球衝突事件頻繁,各國除了開始積極建立應對戰略、強化供應鏈的韌性之外,新興科技也開始與國防、軍工等產業進行技術結合,讓此一產業別近幾年開始快速崛起。因此,以下將針對國防產業與當今的科技之技術結合、應用與未來發展進行討論。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全球軍工產業新技術正發展快速
根據Markets & Markets於2022年的調查[1] ,全球國防開支約為1.7兆美元,其中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貢獻達到63%。此一數據突顯出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中,國家對於「國防安全」議題的關注日益增長。以歐洲為例,光是德國就宣布將注入1,083.2億美元的國防資金,以應對烏克蘭與俄羅斯2國間持續不斷發生的衝突,這對國防工業來說意味著一件事—需要成長。在此一驅動力上,數項技術應用正在吸引軍工產業的投入。
首先,是具有自主功能的下一代無人機反制系統的技術發展。無人機與無人機反制系統的技術革新將有助於提高士兵的安全性和戰爭的效率。
第二,是對人工智慧(AI)的投資。過去,國防產業獨樹一格並具有高壟斷特質;近期則開始與新創公司進行合作,特別是在AI領域上。例如,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已在AI的應用上申請18億美元預算,而中國每年在AI系統上則是花費16億美元。美國空軍目前正在開發由AI所驅動的無人戰鬥機,以能有效分配戰線人力。透過對新技術的投資,各國國防產業正在為更快的創新和提高生產力做好準備。
第三,是對太空能力和飛彈防禦方面的改革。隨著日本防衛署與美國國防部對高超音速飛彈系統和攔截器的共同開發,對太空能力和態勢感知的技術投資正在成為焦點。
最後,是各國的國防部門正在積極投入創新業務,以美國為例,其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幫助DoD與具備對應技術能力的商業公司進行合作,其中包含美國和其盟友國境內各種類別的公司。下表為DIU主要在6大領域與商業技術業者合作。
表1. DIU主要與商業技術業者合作的6大領域
AI/ML
基礎模型、生成式AI、模擬軟體、干擾設備
自主性技術
小型無人機機群、無人海面載具、地面載具自動導航軟體、無人機反制系統、3D導航
網路和電信傳輸
網路安全、戰場中的遠端操作、軟體資產管理、自動安全驗證、後量子密碼學
能源
電池、載具電氣化、大規模式電網儲能、廢棄物能源回收
人類系統
穿戴式技術、生物經濟的延展性、針對生物武器等威脅偵測及保護
太空領域
火箭、太空數位基礎設施、太空物流和模組化、低軌衛星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How to work with U.S. DoD's 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 CCC.[2]
軍工產業的新創獨角獸
另外,許多新創業者憑藉其創新產品的潛力來提升估值。舉例而言,Anduril、Epirus、HawkEye 360、Palantir、Rebellion和Shield AI等新創公司一起加入了國防獨角獸的行列。Anduril公司預計其營收將在2026年達到10億美元。北約創新基金(The Nato Innovation Fund, NIF)更承諾將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投資10億美元給這些國防新創企業,此作為突顯了投資界正逐漸意識到國防新創企業所帶來經濟上顛覆性的潛力。
AI/ML的應用技術除了帶來武器、設備的創新外,也縮短其行政流程執行的時間,例如:簡化外文文件翻譯工作流程的Vannevar Labs、加速政府採購和銷售自動化的Dextral.ai、增進工程效率和品質自動化的Axion Ray及提升跨搜尋功能的Yurts.ai等新創公司。
軍工產業發展的要素
在軍工產業中,有三個要素相當關鍵。
第一,是產業的規模。目前英國所有在軍事支出投入的預算—裝備、薪資、研究等高達685億美元。但與美國投入的8,770億美元,以及中國投入的2,920億美元巨額預算相比依舊微不足道。
第二,為市場所在地。這與美國公司在全球榜單[3] 中持續占據主導地位有關,位在美國市場的軍工企業在全球前10名中占了6名,而這6家公司(分別為洛克希德·馬丁、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波音、通用動力與L3Harris)的國防收入超過2,000億美元。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在軍工事業的營收排名第7;國防收入達253億美元的英國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下稱BAE)大部分軍備銷售業務也多在美國進行。
第三,是旋轉門模式與遊說力量快速成長。由於軍工企業規模龐大、對政府遊說力量強,軍人、政府官員和企業之間的互通有無相當常見。尤其是那些參與武器採購和部署的高級軍官更是如此。這些具有軍工專業知識的人員在退休後將受到企業大量的仰賴,以獲取利潤豐厚的諮詢服務,或者他們可能會加入智庫或學術單位。軍工企業的營收依賴戰爭的發生。例如,近期的俄烏戰爭不只讓烏克蘭強化軍事採購,也能讓歐洲許多國家增加軍事預算,動盪的地緣政府是讓軍工產業成長的大好機會。
歐盟軍工產業碎片化
隨著俄羅斯變得更加好戰,而美國的支持可能隨時改變(特別若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變數更大)。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下稱執委會)認為,建立國防產業是維持歐盟安全的重要作法。根據歐盟調查,從1999~2021年,在國防開支總額上,歐盟增加20%、遠低於俄羅斯增加300%及中國增加600%的成長。歐盟意識到本土軍工業的實力仍不足,成員國大多數的國防採購仍來自歐洲以外的地區,特別是美國。在歐洲,軍工產業處於領先地位的是英國BAE,其國防收入幾乎是歐盟競爭對手—義大利萊昂納多公司(Leonardo S.p.A)的2倍。
圖1. 歐盟各國在2014~2024年國防支出概況[4]
歐盟國防在2023年投入的預算為2,700億歐元(約為2,950億美元),創下紀錄新高,但歐盟各國軍工產業的發展依舊存在巨大的差距。舉例而言,歐洲缺乏彈藥供應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國防經濟學家和規劃者長期以來一直主張歐洲政府須和國防公司加強合作。確實,理論上合作可以帶來經濟效益,例如降低重複採購、提高產量和降低成本,但在實際運作上面臨不少政治阻力,如國家利益、本土產業保護主義,加上官僚效率低下等問題。另外,從屬問題也存在已久,歐盟條約禁止將其資金用於軍事支出。然而,歐洲的國防工業屬於執委會的管轄範圍,他們過去曾嘗試介入國防設備市場並緩解國家效率低下的問題,但並未成功。部分成員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擔憂以及不願下放國防事務決策權意味著歐盟無法對這些成員國的國防產業政策行使權力。
BAE的崛起
企業的步伐永遠走得比政府快,在歐洲國防產業中,發展最快的無疑是英國BAE。近期,該公司獲得參與美國國防部「Insight計畫」[5] ,並取得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AFRL)價值4,800萬美元的合約,目的為協助開發軍事情報分析系統。此計畫係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進行開發,目的為透過接收訊息、建立索引和儲存大量數據,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和建立關聯來增強預測分析的能力和效能,來強化軍事分析師的情資研判能力。該計畫需要大量感知科技協助,如感測器與各資訊類型生成威脅方案的技術(建模、模擬、演算法開發、評估等)。
另外,垂直整合也是軍工產業拓展市占率的方法,BAE前陣子以55.5億美元收購美國鮑爾航空航天公司(Buy Ball Aerospace)。加上稅收抵免的優惠將使該收購的潛在經濟估計達到48億美元,這次的交易將由新的外部資金與公司現有現金資源相結合來提供收購資金。隨著俄烏戰爭期間英國政府的國防支出增加,BAE宣布公司獲得的訂單量創下歷史新高,於2024年上半年淨利潤成長57%,因此得以對外擴張,進一步增加自身業務的市占率與規模。同時,英國參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所舉辦的國際國防工業博覽會(Inter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Fair, IDEF),經過部長級會議後,英國決定將強化與土耳其的國防合作,特別是與其合作開發TF-X戰鬥機的規劃。這些合作對BAE而言皆為利多,助長了其公司未來積極投入併購的理由。
國防產業未來發展的領域
經上述各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可知,未來在國防產業主要發展的應為以下領域:
無人機系統的發展:該系統對於戰場上偵察、瞄準和實施打擊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協助前線運送物資和輔助士兵作戰的需求。
資訊安全:(1)網路已成為重要的戰場,如俄國對烏克蘭電信供應商—Kyivstar公司發起的網路攻擊就是一個例證;(2)網路社群傳播的錯誤資訊和假訊息將對社會構成威脅,若軍工產業的新創公司能針對降低社會工程、打擊網路犯罪、加強宣傳如何預防現代戰爭的新興威脅開發對應的技術將會是龐大的潛在商機。
雖然社會大眾皆不希望發生戰爭,但若善用新興技術、適當的投資軍工產業也不失為促進經濟及提升商業發展的一種方式。
備註:
責任編輯:盧頎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