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期
2024 年 01 月 24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智權報文章分類/搜尋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
技術國安化興起,企業應如何做好預防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當前地緣政治議題的重大性快速上升,原因有二,第一當然為以軟體為驅動的數位經濟牽涉到大量數據傳輸、交換、分析應用等議題,以中國為主的國家透過企業與各種手段滲透其他國家,盜取營業機密與搜集個人資訊的行為引起各國警惕;第二要素為美中衝突已經從貿易端的實體清單,進一步發展為全面科技戰,對戰略物資如半導體、電池、高階材料、稀有金屬也成為各國近來供應鏈政策重點,而當前人工智慧無疑又是雙方戰場的重中之重。

美中在科技發展的出招接招更為激烈

2021年6月由美國提出《百日供應鏈報告》(The 100-day supply chain review)明確指出需降低對他國關鍵物資依賴,對比拜登的《印太經濟架構》、《CHIPS法案》、《QUAD四方聯盟》,可看出供應鏈已與地緣政經發展合為一體,半導體大廠如Intel、三星、台積電、ASML等企業被視為這場圍堵科技發展的主角,即便非自身願意,但全球政府端已經開始強烈干預產業政策發展。另外,為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也設立250億美元的回流基金(Reshoring Fund)協助企業設廠與招攬員工,使得過去的離岸製造要調整為近岸生產,特別是半導體、電動車、電池、衛星等戰略產業。

而為了避免被美國技術「卡脖子」,中國也積極以供應鏈自主、技術發展自主為訴求,例如在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已提出,中國將竭盡全力透過自主創新及產業進口替代,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半導體、新一代通訊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能源、綠色環保、航太、海洋裝備等,以「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準」,同時制定中國標準2035,以市場換取建立國際技術標準。中共「十四五規劃」的未來發展經濟的重點在實體經濟而非網路經濟,因此必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數位能力與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使中國成為科技製造強國。在這樣的情勢下,這也促使中國大力發展「中國標準2035」,該標準起源於「中國製造2025」,目的為使中國能降低依賴國外技術現狀的窘境,並以此掌握未來全球市場,推進大陸與國外標準體系相容性,以標準互聯互通促進產業合作和經貿便利化,降低技術授權金支付,最終目標成為國際標準的主導者。

另外,近期中國中央經濟會議也指出,接下來該國重點工作任務有九項,分別為產業創新、擴大內需、體制改革、對外開放、防範風險、三農問題、區域協調、生態環境與社會保障,其中,產業創新由2023年的第 2 位躍居首位,標誌因應美國科技封鎖,北京當局需加快科技自主,強調數位經濟、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物製造(biological manufacturing)、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ation)與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

中國人工智慧在軍事上的作為

雙方攻防重點領域之一即是人工智慧,由於美國和中國已經代表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任何一個國家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國家權力和在全球舞台上的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從軍事上來說,人工智慧對於國家軍事力量也是革命性的,中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將人工智慧視為軍事力量和軍民融合的革命性因素,55正如美國國防部同樣認識到人工智慧的進步「將改變社會,並最終改變戰爭的性質」。56中國正在投資這個未來。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解放軍已經資助了一系列人工智慧軍事項目,涵蓋指揮決策、裝備系統、機器人、自主操作導引和控制系統、先進計算和智慧無人武器系統。

習近平呼籲軍隊加速人工智慧研究,為未來戰爭做好準備,同時,北京理工大學正在招募高素質青少年參與新的人工智慧武器開發計畫,毫無疑問,中國政府正準備最大限度地發展人工智慧,以服務軍事實力的最大化,許多軍事專家談到未來可能存在一個自動化戰鬥以及戰鬥和戰爭性質發生變化的世界,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例如自主監視無人機或智慧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系統),中國充分認識到這一事實,中國政府及其私營企業在開發人工智慧時可能會比美國企業受到更少約束,可能會導致人工智慧的更快部署和更多實驗,但可能導致人工智慧的不當的使用,例如監控與盜竊機密。

人工智慧正日益促進世界各地的獨裁治理,稱為「數位威權主義」,透過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大規模部署,例如加強全市範圍的臉部識別,可以實現或加強國家治理的獨裁原則,中國企業一直在傳播促成這種獨裁治理合理化,中國業者已向新加坡、阿聯酋、辛巴威和馬來西亞政府出口臉部辨識系統。中國公司也向埃塞俄比亞、厄瓜多、南非、玻利維亞、埃及、盧安達和沙烏地阿拉伯的政府出口更廣泛類別的監控技術,從國民身分證到生物辨識感測器、網路監控軟體等。這種介於軍事/半軍事的作為已經引起西方國家不滿,也是美國積極制裁的主因之一。

美國正在強化其人工智慧戰略

從產業來看,美國公司嚴重依賴中國製造技術(例如深圳),隨著美國製造的人工智慧應用越來越多地部署在可能依賴中國製造硬體的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這種依賴可能會增加,貿易和供應鏈聯繫有助於兩國進一步發展人工智慧,中國是美國人工智慧硬體的主要市場,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研究人員可能會研究類似的人工智慧問題,共享用於開發人工智慧系統的數據,或共同撰寫研究論文,所有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強了兩國人工智慧領域之間的合作,但現在這可能是需要防患的地方。

美國人工智慧發展與中國人工智慧發展之間的相互連結和相互依賴還不止於此。中國清華大學於 2018 年 6 月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所,由Google人工智慧負責人傑夫迪恩 (Jeff Dean) 擔任該研究所的顧問,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在美國設有多個研究實驗室,作為其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中國最大的零售商與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建立了研究合作夥伴關係,資助電腦視覺、機器人、機器學習、預測和自然語言處理等研究領域,前Google中國業務負責人李開復在中國經營人工智慧培訓機構,該機構利用了中國政府人員和一些北美「領先」電腦科學家的專業知識。

當然,美國也並非毫無作為,近期措施包含包括實施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資源(NAIRR)試點計劃,加強智慧財產權(IP)保護和打擊智慧財產權盜竊,推動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和氣候變遷方面的應用,並呼籲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考慮行使其規則制定權,進一步確保人工智慧市場競爭等。同時,政府也呼籲加強美國在海外的領導力:制定全球參與促進和製定人工智慧標準的計畫以及其他措施,構成美國人工智慧外交的基礎。

企業需仔細觀察美國接下來的政策作為

美國尚未實施一項有完整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美國早在 2017 年就表示,人工智慧工人的流失「甚至沒有出現在他們的雷達螢幕上」,儘管美國在開發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方面擁有強大的優勢,人工智慧發展仍需政府整體投入,雖然陸續成立戰爭中人工智慧道德的國防創新委員會、聯合人工智慧中心、國會人工智慧委員會等,但這些依舊不夠應對中國崛起。未來無論誰當選,美國聯邦政府需要投入更多人工智慧外交,與中國目前倡導的數位威權主義模式較勁,這牽涉到如何協助較小國家建立外交網絡能力等政策行動、建立國際規範、倡導全球開放網路的價值以及道德人工智慧的道德使用,並強調民主利用人工智慧對經濟成長的價值等措施。

此外,應也能預期美國強化管制企業如何鑽過現有出口管制的漏洞,向沙烏地阿拉伯等獨裁國家出售監控技術,或是讓中國軍供產業購買晶片或者獲得其他人工智慧技術。另外,儘管美國和中國人工智慧領域之間的許多研究合作無疑對兩國都有利,但由於中國普遍存在的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美國正在許多領域失去技術優勢;這當然包括人工智慧,司法部未來可能將起訴中國駭客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作為首要任務。除其他政策變化外,增強聯邦調查局起訴網路犯罪案件的激勵措施、加強機構間合作以及增強外交網路能力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美國政府也應該將對中國知識產權盜竊的起訴與對發生盜竊行為的實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結合,並與潛在的美國盟友合作,加強其網路安全。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