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PE 專欄           
 
Internet時代來臨,智財行業何去何從?
Elent╱IH資深專利工程師,中國專利代理人
2014.07.16

前陣子中午與朋友夫婦吃飯、叙舊聊天。因爲他最近在創業,所以我們就談起創業的思維,他給我談了很多網際網路 (Internet) 思維,說他想搭建一個平台,類似微信(Wechat)或者淘寶,加入平台註冊用戶3億,會跟他合作給他案源的假設只有1%,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等掌握大批案源後,他就會找下游合作的事務所甚至個人,把案子消化掉。因爲掌握大量的案源,下游事務所鑒於量大,也願意接受更低的代理費。

網際網路思維,我倒是贊同的,這對於各行各業來說,應該是未來發展趨勢吧。但是具體到下游事務所,以及企業用戶的角度,我提出了疑問:「平台會收佣金,下游事務所也會收取費用,企業爲什麽要選擇通過一個平台去找事務所而不是自己去找事務所?另外,事務所拿到更少的代理費,分給代理人的抽成更少,對代理人而言,不是更加雪上加霜嗎?代理人更是像賣白菜一樣做專利,求量來維持生存的境况會更加嚴重,代理人的自我提升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會受到更多抑制。這種模式,便利了做平台的人,却對行業良性發展起不到更好的作用。」

要改變一個行業,肯定要解决行業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讓大部分人得到實惠,別人才會接受這種模式。所以我給了一個方案,通過建立平台,獲得大量案源,同時積累大批行業實務人員,把案源分配給這些人單獨完成,也就是說,這些行業實務人員相當於自由職業者,也類似淘寶的賣家,同時平台建立一個質量管控部門(類似淘寶的法務打擊仿冒等);在利潤分成上,因爲省去了中間環節省去了老闆的利潤分配(大家知道,在代理行業,老闆榨取了絕大部分的抽成),這樣可以給代理人更多的抽成。比如傳統模式,代理人抽成比例爲10%,在網際網路的模式下,可以給到50%以上的抽成。代理人不用像現在一樣低價求量,而是可以在單件案件上投入更多的時間,撰寫質量得到提高。針對代理人的在職提升來說,目前大部分事務所是沒有系統專業培訓的,即使有,也是事務所內部就個案的指導,絕大部分代理人接受外面最新行業進展的機會很少;當代理人拿到更多的回報後,時間上也可以寬鬆,不會爲了維持生計而每天拼案件量,轉而可以拿出一部分錢自己去决定提升自己哪部分能力。這樣處理案件,更加接近實務的前言,與最新的審查思路、最新的法條理解等等相接軌。對於整個代理行業來說,代理人和代理質量都得到實惠。

今天再回想這個話題,我覺得還可以再深化一下,網際網路對任何行業的衝擊,歸根結底是因爲在網際網路下一切變得透明。在我前面的提議基礎上,我想,如果能够仿照淘寶的模式,建立類似淘寶的打分體系,讓那些沒有職業道德混日子的人暴露在陽光下,某個人劣評多了就會無人問津,某個機構劣評多了也會業務量越來越少。企業作爲用戶,有了一個透明化的信息獲取渠道,一切也將會走入正軌。其實代理機構內部中,已經存在客戶打分體系,如果一個代理人氣跑了很多客戶,這對代理機構也是有害的,所以從微觀層面,這個打分系統已經小範圍存在。但是,如果整個行業到了一個統一的平台上,供客戶去打分,可能會有很多變化。就像馬雲說的,互聯網時代,沒有了鐵飯碗,很多人都是在就業和失業之間游蕩,一切都是看客戶的反饋來决定,一切都是市場行爲。但是,這樣的做法,會觸動很多不做實際工作,又有話語權的代理人的利益,砸了人家的飯碗,所以會困難重重,也只能在這隨便說說。

另外,今天跟同事討論,我們都很無奈的去接受另一個現實:就是目前的國家政策環境下,涌現大批做平台圈錢的,而且不乏成功的先例,有大量資本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於是,看到宣傳厲害的、平台做的好的,就投進去。在這個導向下,做實業的人越來越少了,用同事的話說,做實業太難了,要求投入的資金太高,而且工商稅務等等都在等著收費呢,之前她去過一個工廠考察,效益也不差,但都停著沒怎麽開工。另外一個朋友那邊給了更確切的數據,他老弟開的工廠,一年産值3000萬,淨利潤也才200萬,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也落不下幾個錢。也許國家在這方面應該做出引導和規範,給予真正創造價值的環節合理的利潤,優化利益分配模式,不然,沒人做實業了,我們要怎麽發展呢?

智慧財產權行業,當網際網路時代來臨時,我們每個人是否認清了前面的方向,並且要怎麽應對呢?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去思考。

 

作者簡介:
作者Elent小姐大學主修材料化工,並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曾任職富士康智權部門,後轉任專利事務所;目前為某大企業內部智權從業人員 (In-house IP),有十餘年專利從業經驗,具中國專利代理人證照資格。歡迎關注作者博客Elent職業生涯側記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