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台灣人真的是亞洲最幸福嗎?

Joe╱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9.02
         

行政院主計總處依照OECD 2013年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BLI)架構及統計結果,公布台灣2013年國民幸福指數統計,台灣是亞洲最幸福國家,超越日本和南韓,甚至只落後德法等中歐國家3個名次之內,官方數據跌破全台民眾眼鏡。

主計處同時公布,2011年底國富毛額187.4兆元,國富淨額147.2兆元:2011年底國富毛額187.4兆元;扣除折舊後之「國富淨額」為147.2兆元,是近5年增加最多的一年2011年台灣各地土地公告現值調升,就讓國家財富增加6兆元。另外建商蓋了不少房子,加上房價上漲也貢獻了2兆元,全台家庭的房地產價值為31.4兆,除以全國 805.7萬戶,平均每戶擁有的房地產價值是390萬元,平均每個家庭房地產價值增加24萬元,總計目前全國房地產價值至少高達105.2兆。財富增加了,但台灣人真的幸福嗎?

下圖是各項目所占百分比:

資料和數據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民國100年國富統計報告」


資料和數據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民國100年國富統計報告」

在台灣,沒有房地產 = 財富難增加

另外2011年平均每人國富淨額包含海外資產、房產、機械設備、其他耐久財為634萬元,比2010年增加45萬元,每戶則是1826萬元,比2010年增加107萬元,增加最多的項目是房地產,有價證券減少23萬最多,海外淨產平均減少5萬元。從數據來看,在台灣不持有房地產,財富難以增加。

資料和數據來源:行政院主計處「民國100年國富統計報告」

房地產在台灣人資產中占非常高的比例,2011年房地產占國富淨額是105.2兆元(71.5%),主要集中在公部門、企業等,全國家庭手上的房地產為31兆4574億元,約占全國家庭總資產的38%,每戶家庭將生活設備、耐久財、半耐久財、金融性資產及房地產等所有家當加起來,2011年每戶淨額比2010年增加 14萬元,其中房地產增加24萬元,所以扣掉房地產,每戶家庭其他財富其實是減少的,台灣人民財富增加,根本就是來自於不動產的帳面增值,並非因為經濟表現好,而且對於大多數持有房地產小於一戶的民眾來說,房地產是自住的必需品,沒辦法賣出房地產這項家當,房地產的上漲對他們來說,意義實在不大。

台灣經濟結構持續扭曲惡化

不管從官方數據中是否可以準確評量台灣人的幸福感,從近期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第2季經濟成長率來看,台灣經濟隱藏危機,結構持續在扭曲惡化是不爭的事實。

8月公布第2季初步統計實質GDP,經季節調整後與上年同期相比(yoy)成長2.49%,比7月以前預估的數據都還要高,政府沾沾自喜,主計總處稱為「軟性擴張」。從數據中可以看到,2012年第二季的基準值是 負0.12%,2013年第二季竟然只有2.49%,在2012年第二季以前,台灣連續六季GDP成長年率持續下降,在基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最近四季的GDP成長率並沒有持續上揚,這和2009年第四季到2010年第三季的高經濟成長率概念類似,不是2010年表現非常好,而是2009年的經濟實在太差,如今的政府完全是鴕鳥心態。

平均薪資未成長  民間消費慘淡

項目 成長幅度
民間消費 1.69%
餐飲消費 0.06%
上市櫃股票成交值 12.44%
民間支付共同基金服務費
(含手續費、經理費及保管費)
44.17%
2013上半年食品類消費 2.28%
2013上半年非類食品消費 0.81%

第一季民間消費成長0.30%,當時政府提出許多促進民生消費的政策,第2季經濟成長高於預測,來自於民間消費成長1.69%高於預期,但主要是因為上市櫃股票成交手續費,和共同基金服務費大幅增加,但比例較高的零售業和其他非食品消費,幾乎是全面慘淡,成長幅度遠不如以往,雖然整體就業人數持續上升,但影響民間消費的關鍵因素,平均薪資並未見明顯成長,應該照顧勞工的勞委會,永遠倒戈向資方,人民沒有穩定增加的收入,哪敢大膽消費,民間消費成長的果實根本沒辦法讓大部分的產業雨露均霑,當時政府抬出的政策,現在從數據來看,根本是毫無效率可言。

進口減少  庫存降低  經濟成長堪憂

從台灣的進口商品項目來看,農工原料佔進口總額的至少75%,資本設備佔約略超過15%,而民間消費品更低,佔不到10%,台灣本身根本吃不下這麼多農工原料,這些原料都是用來加工出口,應付外部需求所產生的間接進口,第二季的淨出口成長,主因不是因為出口成長大幅成長,而是因為進口成長幅度大幅減少,廠商減少了設備進口的金額,因此第2季資本形成實質成長為負2.84%,政府的投資實質增長是-9.31%,企業因為銷售成績不佳,不敢擴大進口原料和生產,降低存貨,庫存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是負1.11%,企業不敢擴張投資,已經為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埋下隱憂

成長幅度 2012年第二季 2013年第一季 2013年第二季
GDP -0.12% 1.62% 2.49%
民間消費 1.61% 0.3% 1.69%
民間投資 -7.69% 6.31% 3.8%
政府支出 2.5% 1.26% -0.18%
進口 24041.7億 22901.2億 23607.8億
出口 26028.2億 25086.5億 26742.3億
淨出口數值 1986.5億台幣 2185.3億台幣 3134.5億台幣

如果第二季的經濟成長優於預期,是來自於企業不敢擴大投資進口設備,進口成長大幅減少,讓淨出口增加,或是投資人贖回金融投資商品負擔了大量手續費,而增加了民間消費的帳面數據,那麼第二季的經濟並非政府所說的「軟性擴張」,反而是經濟前景緊縮的徵兆

反觀同時期的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第二季數據是,民間消費成長1.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是1.21%,民間企業投資成長9.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是1.48%,企業庫存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是0.59%,淨出口逆差逐漸縮小,出口成長8.6%,進口成長7.0%,從對經濟負成長轉為零成長,這是強勁的經濟復甦數據。

台灣企業長期縮減投資 炒樓惡性循環

台灣經濟成長大約60%來自於民間消費,台灣經濟成長並沒有雨露均霑的回流到人民手上,政府壓抑人民的薪資成長,人民的收入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回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水平,民間消費從2008年以來,成長越來越弱,企業跟著越來越保守,這段時間內,政府持續調降企業的稅賦負擔,維持鄰國較低的水電和燃料支出,擴大外勞引入的數量,全台各地強制徵收人民土地,大興土木搞科學園區,政策上傾向各個私人企業,透過貿易協定,企圖引導台商這些餓魚返鄉,結果,2008〜2012年,民間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分別是負12.36%、負11.25%、21.12%、負3.1%、負4.19%,台灣企業已經進入長期縮減投資的惡性循環,這對於提高人民收入和增加民間消費都是大不利的徵兆,許多企業甚至跨行轉進投資房地產,成為炒作房地產的幫兇,能產生實質生產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台灣眼下除了房地產業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產業有明顯高於房地產業的營運利潤,百業氣氛低迷。

台灣人如今前仆後繼的將儲蓄投入房地產業,貸款業務10多年都集中在房地產高度成長,而且是極度誇張的比例上升,排擠其他消費性貸款支出,加上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可支配平均所得成長速度遠不如消費支出的成長,導致國人近十年來,儲蓄越來越少,大多數的人都在花老本,購房者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只好縮衣節食削減其他消費,這是造成台灣內需無法提升的原因之一,缺乏內需經濟動力,台灣的企業在未來恐怕會更保守。

「幸福指數」真的如實的呈現台灣人的幸福嗎?政府對「失業率」高低的關注力,因為那會影響政績和選舉選票,事實上,對於失業的人來說,不管失業率是5%或10%,失業者就是失業了,當派遣制度盛行,人民因為生活困苦不得不接受低薪的工作機會,這樣的低「失業率」真的會讓人民幸福嗎?還是政府官僚的「自我感覺良好」,只在乎數據變化的政府官員們,治國應該深入民間體察民眾的真實感受,這樣才能彌補數據的不足和盲點。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