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反創新社會透視           
 
燃料稅年溢收百億補貼遊覽車計程車油價 合理嗎?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的燃料稅政策非常特別,有於多數國家燃料稅採取量能課稅原則,台灣政府走自己的路,每一台車只分CC數大小、無論使用多少油,都採取同價格課稅。而在這種設算的概念下,使得台灣的燃料稅不但每年可以課到350億的巨大金額,更溢收至少100億以上。即便前行政院長陳冲在前年信誓旦旦表示要在103年讓燃料稅回歸以量計稅,但現在來看,這個支票可能要跳票了。而且在實務上,基於政府維持油價補貼政策的考量,儘管補貼的是營業用車,但在害怕失去這麼龐大稅基的前提下,要政府放下燃料稅這塊大餅恐怕有實際上的困難。

但,弔詭的是,政府現在減免燃料稅達45%的是營業用車,範圍包括「經公路機關核准之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汽車貨櫃貨運業、及遊覽車客運業」,政府補貼油價、要中油發給加油營業卡、每公升減免達5元的是「公路與市區客運、計程車、載客小船、船舶運送業」,然後交通部將之命名為「弱勢族群油價/燃料稅補貼措施」,以上行業是否真屬於弱勢族群,或是否要全民以這麼龐大的稅收額來加以補貼,是相當值得討論的事情。

國人對於台灣的物價變化,總是有非常多的不滿,通常媒體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認為業者物價調高,對民生消費不利,接著名嘴、政治人物、網路評論跟著在漲價和凍漲之間隔空辯論,大多數人民通常不會去了解油價或物價上漲背後的原因,台灣政府官僚也不會去改善市場物價變化的流暢度,主要就是以補貼政策為主,然後等到下次又出現同樣問題,一樣的戲碼再度搬上檯面,不斷的循環,許多核心問題永遠也無法解決。

汽油、水、電是人民必備的消耗性資源,Joe這次針對台灣政府設定油價的機制來描述看法,當然,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議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是,台灣目前的油價設定機制,是否有更好的折衷辦法。

台灣本身沒有產原油,原油從外國進口,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觀察2006年以來的國際油價,台灣中油設定的國際油價參考指標是6.5D3.5B(65%杜拜油價、35%布蘭特油價)來計算,並且考量台幣匯率來計算,2011年以來,國際Brent原油油價大多時間都維持在100美元以上,北美西德州原油大部分時間維持在100美元附近震盪,平均價格低於Brent原油,從國際原油價格可以觀察到,台灣近年來油價高漲基本上無法避免,但中油的油價計算公式讓台灣汽油價格震盪縮小了(2009〜2011年Brent原油高低價差約3倍,但台灣國內汽油價差最高約2倍以內),原因來自於台幣匯率和油價補貼政策的影響。

台灣人對於近年來油價高漲感到不滿,沒錯,台灣近年來民生用油確實是維持高漲,但台灣沒產原油也是事實,攤開價格到國際上相比,並非只有台灣如此,下圖是globalpetrolprices的國際油價統計,以7月21號該周和新台幣來當作計價基準,我只列出當地油價低於台灣的國家,總共統計160個國家,油價從低到高排列,台灣第58順位,其中超過40個國家是產油國,非產油國且油價比台灣低的國家,經濟體規模和原油消耗量相對台灣小很多,換句話說,台灣是少數高度原油消耗量(約世界第21名),本身不產原油,但油價是全球相對低的國家,單純看數據推想,Joe好奇台灣究竟從哪裡買到便宜的原油,竟然能提供類似產油國,相對便宜的民生汽油,但更深入研究可以發現,事實上,台灣汽油的消費者,使用燃料車的綜合成本,其實是相當高且不公平,因為這些成本轉移到「稅」裡面了。


資料來源http://www.globalpetrolprices.com/gasoline_prices/

台灣的能源政策其實是相當不公平的制度,例如台灣民眾只要擁有燃料汽機車,都需要繳交燃料稅,以汽車排氣量500~8400cc為例,每年必須繳納2160~15720元的燃料稅,機車燃料稅則是600~3960元,政府燃料稅收至少350億台幣,台灣採用按車徵收的模式,和大多數國家採用隨油徵收的模式大不相同,台灣人只要持有車輛,不管有沒有開車,開車里程數不管多少,只要車沒變,燃料稅是固定的,按照不同排氣量來徵收燃料稅,政府每年至少溢收100億以上稅收,台灣油價補貼政策的錢來自於納稅人,所以肉眼看到的相對低廉油價,其實不是真實價格,還要加上燃料稅。

假設持有一台2200cc的汽車,燃料稅6210元,駕駛人一天開車20公里,一個月600公里,一年7200公里,每公里耗油0.1公升,一年大約是720公升,燃料稅等於每公升強制徵收6210÷720=8.625元,如果駕駛人行駛里程數越多,那麼每公升燃料稅就會下降,完全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開車越少的駕駛人,反而變相負擔更多費用,公共交通較發達的地區,當地人民或許不需要私人交通工具,可以省了這筆支出,但對於公共運輸不發達的地區而言,這些人民不得不持有私人交通工具,還要額外負擔不公平的稅制,而把燃料稅修改成按油徵收的修正法案,到現在還躺在立法院。

另一項問題在於台灣的油商供應業者與政治勢力掛勾,讓市場自由競爭制度無法存活,2002年,台灣埃索環球石油公司(ESSO Taiwan)取得汽柴油輸入許可執照,進軍台灣供應油品,立刻採用大幅降價的市場價格戰,當時中油因為進口原油完全免稅,而ESSO等油品進口商卻必須付出10%的關稅來進口汽柴油,另外,台灣的法規還規定,油品進口商必須有高於一萬公秉油品的安全庫存量,和投資興建儲油槽,大幅提高ESSO經營的成本,ESSO營運初期降價,中油和台塑被迫跟進降價,在一系列的降價過程中,可以觀察到中油的降價空間深不可測,並非調降油價就會倒閉,最後在立法院一黨獨大的政商運作、法令制衡、與極度不平等的競爭之下,ESSO只能2003年退出台灣市場,因為經營無利可圖,中油和台塑壟斷台灣油價市場的勢力又穩定下來,控制油價所得的獲利又能回流到特殊的政商系統,獲得政治勢力支持,國營事業工會重要幹部兼職政黨高層,完全取得控制勢力。

近年來,台灣人民早已看透中油的營運效益差,但中油又不願意積極改善或公開真正的經營成本,台塑和中油兩家油品供應商,上下交相賊,台塑的民營效率肯定高於中油,但油品價格大多時候同步漲跌,台塑獲利率更大於中油,靠著政治勢力庇佑,政府封鎖了外國油品廠商的進入,讓中油在國內完全無可以抗衡的競爭者。

台灣的油價供應系統必須回到自由市場機制,當然必要時可以加上政府的適當干預,例如美國的模式,在美國,大多地方購物都需要負擔消費稅,例如加州可能是8%左右,也有稅率高一些的地方,每個州稅率不同,每個消費者購物都會知道繳了多少稅給政府,每種商品的稅率可能不同,人民消費繳稅給政府,政府為人民服務,但燃料汽柴油則有另外的稅率,實際上去查美國的燃料稅,美國各州油品稅率如下圖。


http://www.commonsensejunction.com

美國每州稅率都不同,第一行是美國各州汽油稅,第二行是聯邦稅,統一是每加侖0.184美元,第三行是各州稅加上聯邦稅後的每加侖總稅率,平均是每加侖0.489美元,美國大多數消費者很難直接知道加油時到底繳了多少稅,美國各州政府把加油站的經營權給各家油商,油商們各自制定價格,讓消費者自己選擇,價格完全就是市場機制,當然,為了避免以前石油商們壟斷市場價格的歷史重演,所以美國政府可以在必要時釋放戰備儲油,壓低油價,加入市場競爭,石油業者們自然不敢恣意妄為。

換句話說,美國的民間業者和人民加油,採取的主要是自由市場機制,誰的油品質較高,價格符合水準,誰的市占率就高,政府扮演的是背後的黑手,只要油價被聯合壟斷控制,政府就會出來干預市場,如此一來,油價上漲,人民會怪油品供應商,不會認為是政府的責任,油價上漲太嚴重,政府出手,和人民站同一邊,這種機制算是相對較理想的,比政府直接控制油價和貼補能源支出來的更理想,既不會造成政府的負擔,也不會造成政府和人民做對,政府開心抽稅收,坐山觀虎鬥,穩賺稅金,業者會顧及品質和售價,才能在自由競爭市場存活,消費者也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美國的消費者,消耗汽柴油越多,繳的稅越多,但是在台灣,反正消費多少汽柴油都是繳相對應的燃料稅,消費越多,燃料稅負擔反而減少,而油價要不要補貼,政府都是從人民手中拿錢,差別只是直接從口袋或是間接從稅收拿錢,整個制度充滿不平等。
不過要徹底打破台灣油品的壟斷市場,還有改革能源政策,單純從商業角度來切入還不夠,必須先撂倒中油和台塑等兩大集團背後的政治保護傘,打破既得利益者的政商關係與法令封鎖,才能建立真正有利於台灣消費者的自由市場機制。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joejoeyourmoney.pixnet.net/blog)

作者: Joe(蔡佑駿)
現任: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