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日本美國麥當勞:客戶是「神」的日本(第二幕)
Daniel Chang
2014.01.07
          

行業不同,當然服務方式也不同,但全球企業的麥當勞總可以拿來比一比了吧?光是與其他國家比較麥當勞員工的效率和服務態度,就可以知道日本對於服務客戶的要求有多高。(但麥當勞的薪水與便利商店差不多,一直以來都很接近勞工局定義的最低時薪)。


這間麥當勞也太多服務生了... lol


日本麥當勞影片

從影片底下一些外國人的回覆就看得出來他們對日本服務態度有多麼的欣賞了。

Steven Hope : "these mcdonald's workers don't fuck around" (Oh yeah, they don't!)

反觀美國本身,身為本土企業的麥當勞,到底又提供了什麼樣的服務呢?


美國麥當勞

美國麥當勞這種服務在日本馬上被轟到爆!絕對不是因為年紀的關係,而是水準差太多,沒有服務客戶的概念。但大多餐廳又要求給小費?WTH?? 對日本消費者來講,美國的服務品質反而需要給客戶小費咧!因為實在是沒有「服務」的概念。不過如果是以Service的來源(拉丁語:Servitus)字彙上的理解,美國的服務的確是金錢的「奴隸」。但這也不能怪美國,畢竟國家成立的歷史短,從一篇荒野一路爬升到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可能也沒時間管什麼「文化」。歐洲人會揶揄美國「沒有歷史」應該有他的理由吧,我想。

而基本上,對日本而言,利用戰敗國的理由來要求簽不公平合約並壓榨日本的美國基本上就是KUSO大馬鹿野郎。By the way, 小朋友沒事不要亂用KUSO這個字,因為它有大便的意思。如果你跟日本人說你喜歡「搞KUSO」,比較保守的人應該會幫你叫救護車送到精神病院,而比較開放的大概會問你搞完之後有沒有把手洗乾淨。所以,No more TMD KUSO, OK?  不過要不要搞KUSO是個人的自由,所以就whatever...

日本居酒屋的服務品質其實都很不錯。大多日本的餐廳,居酒屋,飯店,甚至於公司在開始工作之前都會有個「朝礼」。主要是共享前一天的結果,以及傳達今日或是今月的目標。公司大多討論的都是「數字」,但在服務業現場大多是「激勵」和「如何滿足客戶」。

你可以去數看看在以下的影片當中,他們講了幾次O-Kya-Ku-Sa-Ma(客人的意思)。所有內容都是環繞在如何滿足客人,如何用最好的笑容迎接客人,如何全心全意地服務客人等。而最後幾分鐘的「激勵」動作在台灣的職場上也很少看到。整個「朝禮」就像是之前在「日本男臺灣男」提到的「體育會系」一樣,非常熱血。

或許你會認為很好笑而且不俱有「激勵」的效果,但有如Amy Cuddy在TED Talks上提到的,“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旁觀者的你沒有感覺是正常的,但實際在做這些動作的人或許就有真正的被激勵到。

 

*本文內容經作同意轉載

作者簡介
Daniel Chang,在日工作經驗15年,在台7年,總工作經驗20多年,專長領域為行銷、品牌及管理。
部落格Facebook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