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讓孩子開心長大! 創意變裝 親子互動好逗趣

張瑋容╱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11.04
         

回想自己小時候,喜歡玩遊戲、喜歡聽故事、喜歡唱唱跳跳、喜歡與同伴們一起玩扮家家酒,在玩樂中學習手眼協調,在角色扮演中學習人際互動,天天都很快樂。曾幾何時,我們長大了,卻剝奪了下一代孩子們玩樂學習的機會。也許社會變了,不再有綠地田野可以跑跳,但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成長的心,不應該變。

還記得以前小時候,學校放學後就和幾個鄰居或同學在家門外玩跳繩、捉迷藏、扮家家酒,趴在地上玩彈珠,或唱著童歌划拳比賽。長大後仔細想想,原來那都是訓練肢體協調、人際互動的過程,在玩樂中我們開心的學會了感覺統合、開心的長大。但社會變了,現在的爸媽都工作忙碌,孩子們下課後多半被送到安親班抄寫功課。快樂,不是孩子們開心長大的權利嗎?

Learn by Playing  認同,才是推動理念的關鍵

近日萬聖節變裝秀盛行,北美智權報注意到美育教育機構以變裝為主題的親子互動活動,看著家長小孩們開心參與的表情,活動似乎很有趣(圖片見文末)。強調讓孩子快樂學習,美育兒童音樂舞蹈中心台北永和分校徐凡琦經理(照片一)接受了北美智權報的電話專訪。首先,家長都這麼忙碌,如何能撥出時間陪伴孩子們快樂學習呢?「當你認為這件事很重要,縱使你很忙,你都能擠出時間來做這件事。」從 1983 年創辦至今,徐凡琦認為一定要先讓家長認同,才有辦法推動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家長能認同快樂學習,「除了辦變裝活動來增加家長和親子的互動,我們也會不定期的辦屬於家長的『音樂座談會』,我們要先告訴家長音樂是什麼?音樂能怎樣讓孩子陶冶身心?不單僅是欣賞音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這是完整的感官全方位發展。還要讓家長知道音樂是用來玩的,和爸媽們玩音樂遊戲,希望家長能暫時卸下身上的重擔與包袱。通常都是家長玩得很開心、認同了之後,就會希望孩子們也能這麼開心。認同,才是推動理念的關鍵。」

照片一、正在接受北美智權報視訊專訪的美育兒童音樂舞蹈中心
台北永和分校
徐凡琦經理(仙女老師)


照片來源:美育兒童音樂舞蹈中心台北永和分校 Facebook 粉絲團

把音樂變好玩  開心學藝術

記得以前上音樂課,只喜歡唱歌、玩樂器,但是很怕老師上樂理課,上了樂理課就要認五線譜,再來就是把音譜背起來。如何把音樂變成好玩的遊戲,是奧福的音樂教學精神()。美育採用奧福音樂教學法,徐凡琦生動的說起奧福的故事:「奧福是德國的音樂家,小時候總是被媽媽逼著苦練鋼琴,有天他在公園裡看一群孩子們在樹下玩躲貓貓,邊跑邊追的過程中邊唱歌,奧福看孩子們玩得好開心,而且在玩的過程中隨著情緒和感動,音樂就唱出來了。奧福於是想著學鋼琴和音樂就該這麼好玩,所以開始研究發明這套教學法。」訪談中引發好奇,詢問變裝秀如何搭配故事發想遊戲主題?徐凡琦的回答一直都很活潑,「我們的課本不單只是一本音樂課本,它其實是音樂故事書。像這次變裝主題我們是用第四冊的課本其中一課『ㄇㄚㄌ一ㄇㄨㄌㄧ變變變』,故事主軸是講老巫婆和小徒弟的逗趣故事。所以這次我們並非專以萬聖節為主題,我們會不定時、不定期的舉辦主題活動來讓家長與孩子們互動玩遊戲,從音樂故事書發想出活動主題。」

「在一顆球丟啊丟的過程中,孩子就可以在遊戲中認識自己的十根手指頭;在球轉來轉去的過程中,是在訓練孩子未來彈鋼琴的手型。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應該要有很多喜感,在玩樂過程中放進專業原理,就像利用積木來訓練孩子的空間概念、認識幾何圖形、訓練邏輯思考、並進行感覺統合的創作,這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學習創作。」說起教學理念,徐凡琦滔滔不絕,渲染力很夠,音樂遊戲不分年齡,大人更該保有赤子之心。

鼓勵父親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共讀共學才健全

說起親子互動的參與度,徐凡琦笑著說「向來都是媽媽參與度比較高,大部分會帶小孩來上課的都是媽媽居多,所以我們初期活動以媽媽為主,近五年來的演講和座談我們極力鼓勵爸爸們來參加,發現爸爸們玩起遊戲都比媽媽還瘋。」父親多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從孩子的身上可以學到更多反饋,但千萬不要心急的揠苗助長,因為「醫學報告指出,3~5歲的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是最強的,高達90%,但是這年紀的孩子專注力只有一個廣告的時間,不能同一個東西和孩子玩 50 分鐘,他一定會倦怠疲乏、無聊而分心,所以我們一堂課有至少20種道具、遊戲、樂器、玩法來吸引孩子的注意,用故事的情節去串連成一堂包含音樂、戲劇、文學、圖畫的課。」徐凡琦針對孩子的專注力補充說明,瞭解孩子的專注力時間,更能掌握及理解孩子的學習行為。

孩子多半沒有選擇的權利,能否讓孩子快樂學習,取決於父母。徐凡琦再說起幼兒教學理念,「我們想告訴家長親子共讀共學很重要,現在的小孩很認真讀書,爸媽很認真賺錢,但孩子可以和爸媽一起討論一件事情的互動時間真的很少。課業的學習壓力佔滿了孩子大部分時間,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每天抄功課、每天背書呢?如果讓這些課本變得好玩,背書真的不用這麼痛苦。讓孩子從玩樂中學習,才可以更加事半功倍。對幼兒教育來說,不能用結果論來評斷成效,在孩子還沒長到那個年紀前,很多訓練是看不到結果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社會、更無力扭轉任何教育決策,但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至少我們做得到。

照片二、變裝遊戲展現創意,家長和孩子都玩得很開心


 



照片來源:美育兒童音樂舞蹈中心台北永和分校 Facebook 粉絲團

訪談後感:由於徐凡琦經理說話實在太有趣,編輯要求在電話中說一段遊戲故事,徐凡琦說唱逗趣、聲音抑揚頓挫,很容易讓人在腦中產生畫面及想像她生動的肢體動作及表情,訪談過程很是開心。看著照片中開心的家長和孩子們的笑顏,也許快樂的關鍵不只是遊戲,還有陪伴與聆聽。家長們不妨試著說故事給孩子們聽,也同時釋放自己的情緒及生活壓力。

註:卡爾•奧福,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他為兒童設計的音樂教學法,因具創造性與啟發性,尤其特別注重採用本土文化的特性和素材,以淺近、自然、活潑的方式開啟兒童的藝術視野,普遍受到各國音樂教師及愛樂者的肯定,他主張音樂教育的目標是透過提高人們的音樂素養來造就更多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1924年,奧福與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女士共同創辦結合音樂、律動和舞蹈教育的歌特學校(Gunther Schule)。從觀察兒童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奧福了解到兒童學習音樂,應該從培養節奏感開始,先從節奏樂器體驗音樂的趣味,再逐漸加入旋律、和聲等元素,後來逐漸發展而形成「奧福音樂教學法(Orff Approach)」。(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