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各國發展路徑與目標日益明確,淨零排放的綠色政策更成為東南亞各國疫後發展的重要引擎。正在推動綠色新政的泰國,除了斥資3,000億泰銖預算打造「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簡稱 EEC),並計畫在2024年前將泰國所有工廠遷至環保工業區,好在2065年能夠實現淨零碳排。
圖片來源:EECi官網
泰國將在2065年實現淨零碳排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俊旭指出,泰國在2021年提出「生物、循環及綠色經濟模式」(Bio-Circular-Green Economy Model,簡稱BCG),是泰國近年推動最重要的綠色新政,針對食品和農業 (Food and Agriculture.)、醫療和健康 (Medical and Wellness)、生物能源、生物化學與生物材料 (Bioenergy, Biomaterial and Biochemical)及旅遊和創意經濟 (Tourism and Creative Economy)四大產業,結合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及綠色經濟三大領域發展,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預計2036年,泰國再生能源將佔30%、經濟價值提高到4.4萬億泰銖,佔GDP的24%,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2065年達成淨零碳排。
圖一、BCG模式聚焦四大產業
圖片來源:泰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局
泰國內閣於2022年1月4日批准總金額高達3.185兆泰銖的2023財年預算,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命令財政部、預算局、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委員會與泰國央行就經濟風險研究中長期解決方案,並加速執行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對東部經濟走廊的投資獎勵,特別是對「S曲線」(S-curve)產業與BCG產業的投資;並提高稅收課徵的效率[1] 。
2022年2月8日,泰國內閣通過總資金409億泰銖的BCG議程預算案,實施期限為5年(2022~2027)。
該預算案將「循環經濟」獨立出來與原四大產業並列,形成BCG五大產業,並制定15項重點計畫。BCG議程預算案共分配到333億泰銖,占總預算案超過八成,顯見泰國政府對於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視與決心。
疫後經濟復甦新引擎:BCG 模式
為加速泰國疫後經濟復甦,2021年起泰國政府將BCG模式視為重要復甦引擎。2021年1月13日,泰國內閣正式通過BCG戰略計畫,與「泰國4.0」(Thailand 4.0)並列為國家議程(national agenda)。帕拉育表示,BCG將成為泰國農業部門現代化、建立國家衛生安全和減少對外依賴的工具。
根據泰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局(NSTDA)資料顯示,BCG模式四個目標行業目前的總經濟價值為3.4萬億泰銖(約佔GDP的 21%),透過BCG模式,有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將經濟價值提高到 4.4萬億泰銖、GDP提高至24%。
表一、泰國BCG模式為四大產業創造的增值說明
食品和農業
提升主要農產品(如米、甘蔗、橡膠、木薯、棕櫚、玉米、蔬菜、水果、蝦、奶製品等)之生產力
發展高價農產品(如藥草、肉牛(beef cattle)、觀賞魚(fancy fish)和昆蟲蛋白等)
推動智慧農民(smart farmer)。
促進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生質塑膠(bio-plastics)、棕櫚油的油脂化學品(oleo-chemicals、生物化學(biochemicals)、化妝品成分,加入農產品和生物質(biomass)。
醫療和健康
提升疫苗、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的生產技術,以降低泰國每年對藥品和疫苗超過1,000億泰銖的進口
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化
將提高乙醇(ethanol)生產標準以達工業和製藥等級
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的乙醇燃料電池(ethanol fuel cells)
確立碳價(carbon pricing)和綠色稅(green tax)之機制
建立生物精煉(biorefinery)和生化(biochemical)產業基金
旅遊與創意經濟
透過科技和創新改善基礎建設及建置數位平台,以改善遊客體驗;創意經濟方面將結合其他服務業
資料來源:2022/7/21,「東協氣候行動下之產業新契機-能源轉型、電動車及智慧綠色城市」視訊研討會,林俊旭簡報
3,000億泰銖預算打造東部經濟走廊
林俊旭說明,泰國政府在2019年將高等教育、科研暨創新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簡稱HESRI)、東部經濟走廊和泰國4.0等相關政策並列,預計未來五年能為泰國GDP增加1兆泰銖、十年內增加1,000萬個就業機會、農民的平均收入提高至每年24萬泰銖、10年內減少對自然資源60%的依賴,而且每年將減少1,650萬噸廢棄物量。
東部經濟走廊地區涵蓋春武里府(Chon Buri)、羅勇府(Rayong)及北柳府(Chachoengsao),共計3萬萊土地[2] ,以促進對目標產業的投資,包括汽車、智慧電子、醫療及健康旅遊、農業及生物技術、食品、工業機器人、物流及航空、生物燃料及生物化學、數位科技、醫療服務、國防及教育發展等12個S曲線產業。泰國為EEC投資案提供大量的優惠措施,根據投資類別可享受5至10年的標準免稅期、額外2年的企業所得稅豁免;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的項目則給予3年50%的企業所得稅減免。
圖二、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範疇
圖片來源:https://www.eeci.or.th/en/about-eeci/location/
雖然泰國經濟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為實現高科技經濟戰略,泰國政府仍按計畫投入3,000億泰銖於東部經濟走廊。[3] BCG議程不僅與「泰國4.0」重點產業息息相關,也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下的重點,泰國政府將多項獎勵優惠措施擴大至BCG項目,以吸引BCG外資。在投資方面,EEC透過廣泛採用自動化與數位技術,在高端農業與生物技術、數位和下一代汽車等重點產業上,加速推動綠色與循環經濟。目前EEC辦公室和泰國溫室氣體管理組織(TGO)正設法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為EEC的綠色和循環實踐開發基礎建設,亦計畫將羅永府的Ban Chang區發展成電動汽車試點城市。
泰國通過新輪電動車獎勵措施
泰國內閣於今年7月通過新一輪電動車獎勵措施,針對於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間註冊的電動車,提供高達80%的年度汽車稅減免;另外,2025年前在泰國海關及工業區管理局(IEAT)認定的免稅區或自由貿易區內,生產及組裝電動車之進口零組件免徵關稅,以促進電動車消費及生產。泰國新一輪電動車獎勵措施旨在促進國內的電動車消費市場,協助降低碳排放並緩解空汙問題,預期獎勵措施可在2025年為泰國帶來123,000輛的電動車銷售,但泰國政府將因此減少35億泰銖的稅收。
根據泰國國家電動車政策委員會(EV Board)先前公布的「30@30電動車發展政策」,泰國目標在2030年前達成零碳排汽車(Zero Emission Vehicle),佔國內總汽車生產量之30%,以推動泰國成為東南亞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不過,泰國現今使用潔淨能源的發電比例極小,30@30政策被質疑恐無法有效達成降低碳排及解決空汙問題;不僅如此,泰國尚面臨提高電力供給,以及缺乏有關充電站、舊電動車及電池回收等監管法規的挑戰。[4]
林俊旭指出,泰國目標2030年達到75萬輛電動汽車,將占總量產250萬的三成,還要有至少1.2萬個快速充電站及1,450個電動摩托車電池更換站,今年新設31家電動汽車工廠。而泰國新創公司正在研發新技術,將二氧化碳生產的碳奈米材料,製作成電動汽車電池並提高使用率。
泰國工業部門規劃2024年前實現綠色環保
為了配合泰國的綠色新政,泰國工業聯合會(FTI)近期宣布在2024年前,計畫將泰國所有工廠遷至環保工業區的目標。FTI於7月22日與內政部、工業部、自然資源及環境部簽署關於工業部門「走向綠色」(going green)的諒解備忘錄(MOU),簽署方還包括地方政府及39個府級相關主管部門。FTI主席Kriengkrai Thiennukul表示,此舉是將泰國工業部門提升到工廠、社區與環境可和諧共存的計畫之一部分,目前約有380家公司對「走向綠色」表現出興趣,預計到2024年,泰國14,000個FTI成員都將成為該項目的一部分。
泰國工業部工業工程局將推動工業廠房升級為100%綠色,並努力在20年國家戰略下,完成至少40%的目標領域達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標準,環保是全球趨勢,泰國需要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泰國的本地製造商才能為國際市場所接受。[5]
資料來源:
2022/7/21,「東協氣候行動下之產業新契機-能源轉型、電動車及智慧綠色城市」視訊研討會,林俊旭簡報資料。
2022/7/11,APEC通訊258期:「泰國疫後經濟復甦新引擎:BCG模式潛力與前景 」。
備註: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