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淨零碳排、經營傳承已成為當前家族企業遭遇之三大議題,也是許多第一代業者的難言之隱。當前總體環境變化相當快速,外部的通貨膨脹、供應鏈挑戰、技術迭代、社會文化,到內部的傳承接班輪番上陣,挑戰經營者面對不確定環境的應變能力。在這當中,發展「永續力」可能是最合適的對策,透過永續發展來維持企業下個三十年的競爭力。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一代企業主傳承首重本業的轉型升級
全球企業當前在面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議題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評估現況、爾後進行轉型升級。除了外部環境壓力外,來自內部的傳承接班議題也從原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型態逐漸浮上檯面。根據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調查指出,第一代企業主最重視的項目為企業的升級轉型,特別著重在本業的優化,其次為協助下一代經營者培養高階專業經理人團隊與建立相關激勵制度,爾後才是家族財富傳承規劃、透過家族資源協助二代另外拓展新事業等。由此可見,「本業」的永續經營才是這一代企業主最重視的項目,不過,當前的家族企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永續力看全球企業發展狀況與執行痛點
PwC針對超過 1,036 名接班人進行的《2022 年全球NextGen調查》,5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族企業在企業永續發展上尚處牛步,72% 的受訪者希望參與增加家族企業永續投資的相關項目,但事實上卻僅有28% 的人實際參與;換句話說,當前的狀況是理想超過實際行動。確實,從當前局勢來看,似乎沒有一個時代的企業比當前接班者面臨更複雜的挑戰:除了維持企業的成長符合股東期待以外,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翻轉商業世界、全球化出現裂痕、區域化開始形成不同的政治與經濟同盟,而疫情與供應鏈的挑戰,造成當前通膨居高不下,綠色轉型又緊接而至,從政府到品牌商,不同面向的環境相關法規政策紛紛出籠,要求企業先「淨化」自己;繼承者的接班壓力可想而知。
圖1. 採用ESG的企業在實證上與市值成長具備正相關
資料來源:Strategy+Business
投入ESG[1] 的公司與其市值/股價成長的研究層出不窮,目前各種研究結果多顯示ESG完善的公司,與其市值為正相關。ESG與CSR[2] 最大差異在於,ESG本身較為主動,且可視為CSR的執行原則,也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一環。由於當前ESG已成為企業經營與投資人衡量企業價值的趨勢,即便投入ESG行動會增加額外支出成本,但仍長期來看仍有利於企業提升營業收入、降低碳稅成本、員工長期發展等優勢,未來對公司發展及價值成長具備正向助益。同時,國際金融特許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也表示,當前投資人,特別是機構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不僅將ESG納入決策考量,更會採用各項評鑑指標多方評估公司價值。
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 vs 股東資本主義
1970年代是股東資本主義的天下,所謂股東資本主義(shareholder capitalism)就是企業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這種思維增加企業拓展市場、研發新產品與財務投資的能力,某部分促成整體經濟前進與資本市場的充分流動;當然這種利益至上的驅動力也使企業追求短期績效,家族企業在這種模式下承受極大壓力,這也是為何許多家族企業選擇不上公開發行的原因。因股東資本主義激進,投資人頻繁更換不適任經理人,造成人心惶惶、甚至營運方針大亂。因此後來有了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與股東資本主義最大不同的是,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認定企業各利害關係人的信託人,這也引爆了近年的ESG投資潮,以及非財務性指標對企業評價的重要性。
股東資本主義與經常性的季度成效檢視(quarterly basis)侷限公司永續發展思維,家族企業通常以長期營運為目的,重視家業的傳承而非資本遊戲,參與資本市場是手段而非目的,當前機構投資人崇尚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對於建立這種長期策略營運的家族企業而言正好是一大助力,因此相較於股東資本主義,家族企業認為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將使股東以永續經營心態看待企業發展,當然也有助於企業營運與經驗上的傳承。挪威知名消費者產品公司Orkla的主席Stein Erik Hagen指出,「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是,家族企業當前決策將會被世代傳承者評價與檢視,而信任重於短視近利」,長青企業才能持續讓股東穩定累積財富。
從外部機構訓練與企業生命週期磨練接班人的永續觀
養成永續觀念從接班人自身磨練最合適,即便外部受到投資人壓力,但接班人若自身沒有認同永續價值觀,反倒容易落入短視思維陷阱,觀看國外案例,除直接在家族企業內任職,有諸多接班人在畢業後進入外部機構工作,雖說都以外部磨練、累積人脈資產為主要目的,不同任職機構仍存在些許差異性。不過,即便這些機構非永續培訓機構,但多數都具備永續相關業務與觀念,對於養成相關實務經驗有所助益。常見者如下:
投資銀行: 以美系(J.P Morgan、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與歐系(UBS、Credit Suisse、BNP等)為主,在投行磨練有幾大好處,其一,一絲不苟的氛圍、長工時的環境帶來是嚴苛訓練,以及強大抗壓性養成;其二,籌資與併購能力,不論是初級市場或次級市場對家族企業而言都是重要資金來源,在併購、增資、IPO與企業估值的磨練有助於企業的市場擴張與轉型取得所需資金。
管顧公司: 以策略顧問(MBB,Mckinsey、BCG、Bain)為主,與投行的財務/籌資能力不同,國際管顧公司讓接班人以全景方式瞭解一家企業運作,對於各部門功能、外部環境變動能有更好掌握;此外,管顧公司通常以專案制(project-based)進行,對於預算、時程、資源、人力需強大掌控能力,接班後若需由上往下推動各項專案大有助益;最後,在管顧業得以接觸到各式產業客戶,對於了解其他產業困境與發展、商業模式與財務報表,做為往後借鏡也有所幫助。
創投或自行創業: 由於大型企業多半設有企業發展部,掌握公司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龐大資金,也是部分接班人往後棲身之地。在創投(投資方)或自行創業(被投方)磨練可以瞭解企業成立初衷、從零開始經歷至公司上市階段,為往後接班的資源整合與新創合作鋪路。
科技業與其他 : 部分接班人會選擇進入大型科技公司或是大型跨國公司特定部門進行磨練,由於近期各種新興技術對企業影響逐漸增強,進入大型科技業除可以習得專長外,對於先進技術的掌握與對產業造成影響的了解,在接班上對於轉型或研發掌握較高。而進入跨國公司的特定部門(例如行銷或財務)也相當常見,這種模式通常在接班前已經決定往後要往那個領域發展。
從傳承到升級轉型,避免漂綠 [3] 同時養成永續經營力
數位、淨零碳排、接班傳承為當前企業永續經營的三大熱門議題,不僅有時間壓力,也考驗著一二代在面臨快速宏觀環境變動下的決策力與做法。宏觀而言,無論是國內外,多數對於家族傳承的討論著重於交接班前人事佈局、接班後績效關注,以及資產傳承制度;相較之下,對於接班人從學校畢業後至接班前的準備就較少著墨,特別在「外部任職」、「界定人選」、「教育學位」、「人脈網絡佈建」,與「隔代互動」上,這些不同的「點」在經過時間磨練連成「線」後,才可能在往後達到「面」的形成,達到永續經營並非僅有環境上的作為,接班人需要善用這些不同的資源,達到借力使力的綜效,同時也需注意提出不同永續措施的情況下避免漂綠,降低企業在轉型上的隱性阻力。
備註:
ESG 是 3 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的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
漂綠(Greenwash)是由「綠色」(green,象徵環保)和「漂白」(whitewash)合成的一個新詞。 用來說明一家公司、政府或是組織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來源:维基百科)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