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卸任後,國際關係出現明顯轉折,中國在貿易和商業領域,長期對許多國家實施單向的政治限制,美國上一屆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任內對中國全面實施貿易反擊,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很明顯讓美中關係全面惡化。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而且,不只是擁有行政權的白宮,連立法權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國的態度都逐漸轉為負面。除了共和黨對中國的外交態度不佳,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以後,美國對中國的關係,也沒有任何好轉,拜登才剛開始施政,就注定了中美關係惡化至少持續四年。
2021年以來,美國已經實施了多次對中國的制裁,包含防止軍武發展的制裁中國7家超級電腦公司、制裁14家涉及新疆侵犯人權和種族滅絕罪的中國企業、擴大禁止美國人投資的中國企業黑名單數量、制裁侵犯香港自治權的數名中國官員、制裁中國石油和石墨電極公司,限制其軍事用途、FCC禁止美國電信網路業者使用有國安威脅的中國設備,撤銷先前授予中國企業設備許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更表示,美國會透過新政策去反制中國的傾銷產品、樹立貿易壁壘以及非法補貼企業」等貿易行為。
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中國態度更為嚴厲
當然中國方面也沒有客氣,中國政府推出「反外國制裁法」,另外制裁包含美國前商務部長在內的數名官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阿拉斯加州會晤,當面直接嗆美國官員,私毫不客氣,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時,針對防止中美關係失控,直接提出三點要求,包括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同時要求美國儘快取消對中國實施的所有單邊制裁、高額關稅、長臂管轄及科技封鎖。
中美雙方的唯一共識,就是都不認同對方提出的條件,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工具還非常充足,除了美國對中國的直接制裁,拜登政府積極的在聯合國與世界重要機構拉攏盟友,包含歐洲幾個國家陸續出現,友中立場轉為中立或反中立場,因為美國能帶給許多盟國更多的商業或外交利益,加入美國陣營,對盟國相對有利,也許他們沒有出現明確的反中立場,但是卻能要求中國,如果不提供更多外交利益,盟國便會直接站在美國陣營,中國在外交上很可能變成這些搖擺國的政治籌碼提款機,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從2020年的國際疫情態度,到2021年拜登政府時代的國際疫情態度,出現極大的反差,歐洲數個國家也有出現不如以往的友中立場。
但中國反制美國的制裁工具則相當有限,除了制裁少數的前執政黨官僚與重要性極低的機構,中國難以對美國實施貿易方面的商業反制,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多是可替代性的商品,但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則是許多必要商品,更為重要的科技零件已經被限制出口,中國難以承受更多產業的零件被禁止出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會逐漸反映難以突破的未來,尤其是半導體零件,那是許多科技產業的上游元件,等到近年進口的科技零件庫存耗盡,科技樹的發展會緩慢許多。
台灣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看到政治上的敵人,千萬不要跟他對打,你就靜靜地看著他表演,等到最關鍵的時候,手伸出來穩穩地捏著他的要害不放,直接捏死他,沒有把握不要出手,你以後就懂了,你在這裡待越久越能體會」。
除了台灣政壇,政治手腕高明的政治人物,在美國也有,那就是拜登,一位從1973年就開始從政的民主黨大老,在國際外交和美國政治的應變能力,累積了許多豐富經驗,從拜登和川普的選舉,就能看到李登輝先生的那段論述,川普在2020年的選舉中,不斷的採取攻勢,拜登則是採取極保守的守勢,最終拜登當上了美國總統。
疫情過後,美國開始積極拉攏國際盟友
在國際外交上,中國公開批判美國外交行為非常頻繁,美國在當下往往不動聲色,例如2021年的阿拉斯加會議過程,但事後一段時日,美國對中國的反擊,就會一步一步的到位,英國、加拿大、印度到歐盟,甚至是G7工業國,一個個站出來表達反中的聲浪,拜登跟川普對於國際組織的經營態度大不同,川普是傾向退出國際機構,拜登則是選擇全球較為重要的商業市場和有高度影響力的國家,美國更加積極地拉攏,例如歐盟和東亞島鏈,經濟效益較低或影響力相對低的地區,如果對中國可能產生較大的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就選擇撤出,換中國去耗國家資源來經營。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過後,美國的經濟逐漸好轉,美國限制了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零件和技術,限縮中國資本在美國證券市場的運作空間,減少中國透過香港獲取金融效益的管道空間,中國自身的經濟成長在2021年下半年以後,尚未出現持續性的好轉,拜登政府在外交和軍事上沒有與中國直接硬碰硬,但卻透過金融、商業、科技、外交等多元戰略,讓中國在全球外交消耗更多金援與時間,中國卻無法得到更有利的外交籌碼,如果內部經濟無法維持高速成長,那中國的整體國力便會加快耗損。
如同美國在1990年代迫使蘇聯過度民間投資,拖垮民間消費,終結冷戰的歷史,歷史未必會重演,但只要美國鞏固好經濟成長和維持現有的外交策略,美國的外交戰略勝算遠高於中國。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
|
作者: |
Joe(蔡佑駿)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
經歷: |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