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民,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現任董事長兼總裁。1956年出生於上海,1980年移民美國,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和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任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1995年創辦美國Celestry公司的前身Ultima公司,後被Cadence以1.35億美元收購;2001年回到上海創辦芯原微電子,目前公司擬在大陸科創板上市。
在晶片領域,戴氏三兄妹無疑是業內難得一見的傳奇人物,兄妹三人不僅都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電腦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同時也都是成功的IC創業者。長兄戴偉民選擇放棄美國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中國創辦的芯原微電子,即將在科創板實現上市目標;弟弟戴偉進創辦的矽谷遠景(Silicon Perspective)和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圖芯(Vivante)均已被成功收購;妹妹戴偉立與先生共同創立的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曾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無廠半導體企業。
晶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戴氏長兄戴偉民的故事。
艱苦的知青歲月,高考脫穎而出
出生於於上海的戴偉民,在中國高考制度恢復之前,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知青歲月。在他的記憶中,那段艱苦歲月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
在上海高中畢業後,作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戴偉民被安排到崇明農場。在那裡,他帶領一個15人的團隊負責種菜。那時候肉很少,所以蔬菜就變得極其重要;一年四季每天要向一個150人的連隊提供150斤蔬菜。農忙時也要上第一線插秧、割麥;每年冬天還要參與建築崇明島的攔水堤壩。
土生土長於上海的戴偉民此前連花都沒有種過,更別說種蔬菜,所以一切都需要自己從頭摸索。
「因為不會,所以我就跑到當地農民那裡買他的秧,然後從農民那學習種菜的方法。種菜也是需要計劃的,從收割倒推回去,計劃下籽、育苗、移栽的具體時間,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種植不同的蔬菜。」他笑著說道,「所以我現在對不同季節的蔬菜非常瞭解。」這段經歷對他善於規劃和注重細節的習慣有著深遠的影響。
1978年中國高考制度恢復之後,戴偉民也因此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因為白天需要忙農活,所以他只能利用晚上的閒暇時間自學。因崇明的蚊子又大又凶,在與書籍奮戰的同時,還需要抵抗眾多蚊子的「襲擊」。
即便學習條件非常艱苦,戴偉民最終還是從幾萬名應屆考生中脫穎而出,以崇明縣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專業。他坦言,知青歲月雖然艱苦,但卻培養了自己不怕吃苦的心志,這同時也為他後來的創業奠定了基礎。
僅用4年成為加州大學終身教授
1980年,彼時的戴偉民仍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大學二年級,由於祖父母、外祖父母、舅舅和叔叔們均已紮根美國,戴偉民一家最終也決定移民美國,實現全家團聚的夙願。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前往美國意味著人生的另一個新篇章即將開啟。
剛到美國的戴偉民因英語基礎薄弱,便專門花費半年時間主攻英語,後來成功考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專業。在談到改學電腦專業的理由時,他坦言:「其實當時我連電腦長什麼樣都不知道,純粹只是因為物理專業畢業不好找工作,而電腦專業好找工作,只是沒想到學著學著就愛上了這個專業。」
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學士學位後,戴偉民一鼓作氣,繼續攻讀了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博士畢業之後,他成為了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電腦工程學的一名教授。戴偉民對此說道:「學技術、當工程師,在當時是華人融入美國社會比較容易的途徑。」
在美國,只有兩個職業是終身制的,一個是大法官,另一個便是終身教授。實際上,在美國大學做教授並沒有想像中輕鬆,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壓力,有時一個「終身教授」的職位同時會有多人爭取,而且學校限定的時間只有六年。
在大學裡不僅要教書,戴偉民還需要從政府和工業界拿到科研經費。「做研究、寫論文、從政府和企業籌錢,籌到的錢一半交給學校,另一半用來帶學生做研究,同時還要給學生付工資。所以在美國,博士生都稱導師為老闆。」他說,「在美國做教授,其實就像創業做公司一樣。」
教授生涯的初期,除了教學和研究,戴偉民還創辦了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多晶片模塊國際會議和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晶片封裝綜合設計研討會。他曾擔任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電路和系統論文月刊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系統論文月刊的副編輯,在各類技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過100多篇論文,並於1990年榮獲美國總統青年研究獎。由於他出色的表現,戴偉民僅用四年時間提前取得了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電腦工程學終身教授職位。
不得不說的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不僅是戴偉民的「貴人」,同時也是他的弟弟戴偉進、妹妹戴偉立的「福星」。戴氏三兄妹是第一批考入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大陸學生,在伯克利的多年學習生涯中,他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知識,還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在柏克萊學習期間,我沒有參加過一場party,活動範圍僅限於電腦機房,所以我的另一半便是在機房認識的同學。」他笑著說道,「而我弟弟妹妹的另一半也都畢業於同樣的大學、同樣的專業。此外,我的女兒去年也剛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生物工程博士,我的兒子也是電腦工程系本科畢業。如此看來,似乎我們全家都與工程有不解之緣。」
從教授一「躍」成為IC創業者
在美國能夠取得終身教授職位是一件令眾人豔羨的事情,但是戴偉民卻並沒有甘於只做一名大學教授,他反而為自己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創業。
正因為美國強調實用性的教學模式,讓戴偉民和企業界建立了良好聯繫。1995年,在身兼教授之職時,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在創投的支持下,創辦了電腦輔助設計高科技企業Ultima Interconnect Technology。起初戴偉民並沒有離開學校的打算,所以他聘請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管理Ultima,然而先後兩任CEO都難以勝任,最後他只能親自管理公司。
2000年,Ultima與美國柏克萊技術公司(BTA)合併成為美國思略科技(Celestry),戴偉民與BTA的聯合創始人胡正明教授一起擔任共同董事長。2002年,Celestry又以1.35億美元出售給美國鏗騰電子(Cadence)。
在美國成功的創業經驗讓戴偉民充滿勇氣,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他的下一個創業戰場也隨之轉移到了中國。1998年,中國召開半導體發展戰略研討會,並邀請戴偉民作為國際專家出席。也就是這次會議,讓戴偉民認識到中國的IC產業將興起浪潮,同時也讓他萌生了回國創業的念頭。
2000年8月,IC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破土動工,然而因為中國IC產業基礎薄弱以及國際出口管制的影響,中芯國際並沒有設計晶片最基礎的標準單元庫,這對於晶片製造企業來說是致命的障礙。
為了解決中國晶片代工企業所遭遇的知識產權困境,戴偉民最終決定回到上海創立芯原。公司剛剛成立時,芯原的基本業務包括提供IC設計所必須的標準單元庫,戴偉民把這些標準單元庫比喻為「造房子用的磚塊」。
2001年底,戴偉民在上海招收了第一批員工開始開發標準單元庫等設計平台,並與當時仍處於深挖地基時期的中芯國際合作,為其提供包括標準單元庫在內的標準設計平台。慢慢地,芯原的合作夥伴名單中又增加了宏力半導體、上海先進、華虹NEC、無錫上華等。
後來,隨著中國設計能力的提高,以及國際巨頭們紛紛開放標準單元庫等智財權給中國,進口標準單元庫不再是困擾中國代工企業的難題。而對於芯原來說,如何將IP和設計服務推向世界,成為了公司的下一個目標。
帶領芯原成為一流的IP Power House
從創立之初,戴偉民對於公司的定位便很清晰:服務就是服務,產品就是產品。芯原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定制的設計服務,不做產品,不與客戶競爭,這是芯原的初心。
這樣的初心註定芯原將扮演著「幕後英雄」的角色。實際上,紅遍全球的動作感應電玩操控系統,就採用了芯原代工設計的體感晶片。最近芯原為全球知名的社交媒體公司成功定制了用於數據中心的視頻轉碼專用晶片。該晶片基於芯原自有視頻編解碼 IP 和多媒體視頻處理方面多年的經驗積累,針對視頻轉碼的特點優化了性能功耗比,幫助該公司降低了系統及能源成本。同時,在世界一流手機的旗艦機型裡都有芯原設計的晶片,但卻看不到芯原的名字。戴偉民認為,作為設計代工服務公司就應當「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除此之外,芯原與眾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一直保持晶圓廠中立。實際上,設計服務公司綁定一家晶圓代工廠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晶圓代工廠可能會控股或參股一家設計服務公司,以此將客戶與晶圓廠綁定在一起。「芯原只做設計代工,有時會根據產品需求和客戶要求選擇最合適該項目的晶圓代工廠,公司始終不會與誰捆綁在一起。」戴偉民說,「這種模式在芯原內部已經爭論了十多年,但目前來看是正確的選擇。」
經過觀察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以及積體電路產業技術升級的歷程,芯原制定了晶片設計平台即服務(SiPaaS)的商務模式。SiPaaS 模式具體是指基於芯原自主半導體 IP 所搭建的技術平台,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晶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 IP 授權的一種商業模式。正如20年前台積電引領了晶片設計公司從「有製造」(IDM)到「無製造」(Fabless)的轉變,芯原致力於幫助晶片設計公司從「重設計」到「輕設計」的轉變。
為了不斷完善自身平台,芯原也一直在擴大智財權和技術積累,強化設計能力。2005年,芯原從國際晶片巨頭LSI Logic處獲得ZSP400 DSP(數字訊號處理器)內核的使用授權;2006年,芯原收購了LSI Logic的ZSP部門,ZSP部門被整合進芯原的組織架構中,成為芯原的重要平台之一。2015年10月,芯原和圖形處理器公司圖芯(Vivante)基於全股份交易的方式達成最終合併協議。當時這起收購案在業內引起了高度關注,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圖芯的CEO便是戴偉民的弟弟戴偉進,也算是一起兄弟聯手的成功收購案。
堅持只做服務,不做產品,不與任何一家晶圓代工廠捆綁在一起,有著清晰定位的芯原,正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著。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及並購積累,芯原不僅可以提供世界一流的系統級晶片(SoC)和系統級封裝(SiP)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針對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電腦及周邊、工業、數據處理、物聯網等領域建立起自己的IP護城河,成功發展成為一流的「IP Power House」。根據 IPnest 統計,芯原 2018 年度半導體 IP 銷售收入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六。 芯原IP種類的齊備程度在全球前六名,半導體IP授權供應商中也具有較強競爭力。芯原至今已擁有高清視頻、高清音頻及語音、車載娛樂系統處理器、視頻監控、物聯網連接、數據中心等多種一站式晶片定制解決方案,以及自主可控的GPU IP、NPU IP、VPU IP、DSP IP 和ISP IP 五類處理器 IP以及1,400 多個數模混合 IP 和射頻 IP。根據Compass Intelligence報告,2018 年人工智慧晶片企業排名中,芯原位居全球第 21 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上榜名單中排名第三。
此前,芯原還獲得了中國國家大基金民幣2億元人戰略投資,在戴偉民看來,這是對芯原公司和業務模式的極大肯定。市場對大陸晶片「自主、安全、可控」的迫切需求,為大陸本土半導體IP供應商提供了發展空間。公司也獲得浦東科創投旗下的浦東新興和張江火炬國有資本的入股。其他主要投資者還包括華山資本、富策、興橙、IDG和小米等。
申報科創板IPO
一轉眼,2001年成立的芯原走過了18年的風風雨雨,並最終迎來了自己的「成人禮」 — 申報科創板IPO。戴偉民感慨道:「本來芯原很難有機會在中國上市,如要上市只能去美國或者香港,現在幸逢中國設立科創板,給了芯原能夠在上海上市的機會。」實際上,芯原2018年底便已開始為上市做準備。2018年12月,芯原集團完成拆紅籌重組,芯原上海為未來上市主體公司;2019年3月,芯原完成股改,同月開始科創板輔導,並著手準備遞交招股書;2019年9月,芯原完成科創板輔導驗收。
在談及CEO的職責時,戴偉民是這樣解讀的:「C代表Customer (客戶),E代表Employee(員工),O代表Owner (投資者)。這個順序也代表了一種價值的順序。首先,沒有客戶就不是公司,所以必須服務好客戶;第二個就是員工的幸福感和自覺性以及團隊的創新能力和執行力。儘管CEO要對董事會、對投資者負責,但我還是把O放到最後,前面兩個做好了,公司自然就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回報。」
※ 本文由愛集微授權北美智權報刊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愛集微
簡介:
集微網 成立于2008年,APP名愛集微APP,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爲中國最知名的集成電路及手機行業門戶網站,權威報道行業資訊,重點介紹行業領軍人物、前沿技術、行業現狀及未來趨勢。同時集微網擁有行業最大微博賬戶以及最高端的微信粉絲群,主要讀者涵蓋政府、行業、産業鏈、證券及媒體等,對行業有著較深的影響力。作爲資訊最權威、 內容最全、更新最及時的行業網站,是衆多紙媒和網媒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多次引領衆媒體聚焦熱點事件,達到了二次甚至三次廣泛傳播的良好效應,是企業宣傳品牌形象的最佳通道。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