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在前文(解讀金融帳淨流出:台灣有多少值得被投資的價值?)曾經報導過,台灣的金融帳長期呈現淨流出,其中的主要「貢獻」者就是保險公司,這些保險業也因為大部分資產都在海外,只要匯率出現波動,獲利就會大受影響,苦不堪言。不過,既然明知有匯率風險,為什麼它們不選擇在台灣投資呢?
獲利被浮動的匯率侵蝕,不但是科技業普遍的痛,對於握有大筆海外資產的保險業者來說,更是無解的難題。根據金管會統計,2017年時,整體保險業者因匯率波動和美國大幅升息,造成台、美利差擴大的影響下,匯兌的淨影響數為負1,761億元,獲利則為1,311億元。到了2018年,即使台幣由升轉貶,匯兌造成的損失仍然擴大到-2,323億元,整體稅前獲利也衰退至989億元(表1)。
表1:2017、18年台灣保險業獲利被匯率影響比較
|
2017年 |
2018年 |
匯兌淨影響數 |
-1,761億元 |
-2,323億元 |
整體稅前獲利 |
1,311億元 |
989億元 |
台幣對美元升/貶值幅度 |
升值7.53% |
貶值2.97% |
資料來源:如何強化保險業國外投資匯兌風險控管專題報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9/03/20
台灣有將近70%保險資金投資海外
台幣不管升值或貶值,保險業都逃不過匯損的打擊,問題顯然不只是匯率本身。在立法院的專案報告中,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保險業的海外投資比重之所以高達68%,與國人的儲蓄理財習慣以及利率環境有關。首先,台灣人在購買保險時多半帶有儲蓄理財的目的,偏好年金、儲蓄等有還本性質的保險商品。由於這些保險大多採取一次或短年期內繳費,保險公司的新契約保費收入(FYP)大幅成長,造成龐大的資金去化壓力。
更關鍵的是,台灣又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自2009年以來,台灣的重貼現率已經連續10年低於2%,2016年七月至今,更一直維持在1.375%,僅略高於金融海嘯時期最低點的1.25%。因此,手握龐大資金的保險業在國內找不到報酬率夠高的投資管道,只好往國外跑,造成當前的窘境。
圖1: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保險業資金外流的主因,與國人理財習慣以及低利率環境有關
資料來源:立法院
保險資金外流主因,央行、金管會不同調
有意思的是,主管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第一時間就跳出來反駁,認為台灣並沒有「長期」低利,因為日本、韓國…...的低利率情況更嚴重,甚至日本還出現負利率;至於匯損,是因為保險業的海外投資比重本來就高,不能完全歸因於低利率。
央行的說法,某種程度可以從台灣與日本保險產業的比較中印證。首先,兩國的保險業都同樣面臨低利率、低經濟成長的環境,保險業也都煩惱著怎麼去化資金;不過,兩國保險業的資產配置結果顯然大異其趣。我國的壽險業龍頭:國泰人壽在2018年的外國投資金額為3.76兆台幣,占整體資產比重約65%,但日本壽險業龍頭日本生命,雖然外國投資金額也高達19兆日圓(約5.32兆台幣),但占整體資產比重僅只有29.1%(表2)。兩相對照,就能發現台灣保險業對外國投資的倚重程度。
表2:2018年國泰人壽、日本生命外國投資金額與佔比比較
|
國泰人壽 |
日本生命 |
資產總額 |
5.76兆台幣 |
65.49兆日圓 |
外國投資金額 |
3.76兆台幣 |
19兆日圓 |
外國投資占比 |
65.3% |
29.1% |
資料來源:日本生命保険相互会社、國泰金控
不過,跟央行說法不同的是,這個差異並非造成匯損的主因。資金是所有生產要素當中,使用效率最高的一種。尤其是交易頻繁、規模龐大的國際金融市場,只要有好的投資機會,資金都會蜂擁而至。保險資金也是如此,這些大公司明知匯率會波動,投資標的也有相當風險,還是願意讓資金流向外國,不正是因為台灣本地已無投資機會?
更進一步說,台灣都市的建築老舊,許多早期的交通建設也年久失修,其實都需要資金投入改造更新。但這些標的不是根本不開放民間參與,就是設下一大堆限制,弄個民間資金無利可圖。最後,大筆的資金被逼得遠走海外,而國內的機會遲遲找不到人投資。
所以,與其爭論台灣到底是不是低利率?哪些國家的利率比台灣還低?政府官員們實在應該認真思考:該怎麼樣讓這些保險業者願意把資金──絕大部分都是台灣人民的血汗錢──留在台灣,投資台灣,而不是繼續流往海外。
資料來源:
如何強化保險業國外投資匯兌風險控管專題報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9/03/20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