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期
2019 年 02 月 2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俠義精神彰顯出高貴:剖析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觀
林士清/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2018年全球許多大人物過世,但您若問我:華人世界裡最讓人難忘的逝世人物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金庸大師。大師本名查良鏞,在94歲的璀璨人生裡,乃著名武俠小說泰斗,代表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倘若您讀過金庸系列的小說,一定對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觀念念不忘,金庸武俠小說的「金學」堪比紅樓夢的「紅學」,都是膾炙人口的文學小說,是留給世人無限的瑰寶。不過,金庸先生年輕時曾立志從政,雖因緣際會始終無法駐足兩岸三地政壇,但金庸先生擅長「以文議政」,特色到也鮮明。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所蘊含的文學寶庫,堪稱人類文學司思想作品結晶。金庸先生的本名為查良鏞,當時就被稱武俠小說的泰斗,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武俠小說三劍客」。一批武俠小說迷成立微信群,群裡包含兩岸四地及海外的金庸粉絲,不分你文組或理組、內地或海外,金庸的逝世帶給大江南北小說迷無限的惆悵。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夥重新閱讀金庸武俠系列小說,發現書迷嚮往的不是武功招式,而是小說人物的武俠情懷與特定的時空背景,如何與歷史發展相互結合。例如:郭靖離開蒙古後死守襄陽、張無忌率率領明教抵禦元帝國、在康熙皇帝統治年代韋小寶為何能把皇帝交差的事情使命必達等,這就是武俠小說帶給讀者的想像力空間,即便武俠小說跟著歷史演變的軌跡走,但故事情節的收斂才是共同昇華讀者的心靈。嚴格來說,各門各派的獨門武功招式並非重點,江湖兒女如何行俠仗義的道德實踐,才是真正的功夫。

蒙古金庸迷對《射雕英雄傳》批評甚多

不過,筆者遇過一位來自外蒙古國的同學說道:真正的蒙古人,未必同意《射雕英雄傳》裡郭靖這個忽蒙忽漢的角色,感覺是在吃成吉思汗的豆腐:蒙古草原長大的男人都在東征西討,怎麼會去南下死守襄陽城?南宋政權竟然沒有調查郭靖的身家,難怪蒙古人最終拿下襄陽,滅了南宋。歷史歸歷史,小說歸小說,蒙古同學群裡這番話倒是點醒了讀者,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觀都在闡述中原與蠻夷的互動關係,蠻夷或許和漢人是敵是友,但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觀是否乘載太多「漢人至上」的情懷,導致金庸系列小說受到許多批評,晚年甚至主動要求改寫部分爭議情節。然而,蠻夷之辨在金庸武俠系列小說裡隱約透露漢人至上,始終都是值得爭辯的議題。

筆者中學年代的國文課、歷史課、地理課或自修課,都是在抽屜下偷翻金庸系列小說殺了不少時間,上了大學才意識到蒙古大汗蒙哥,其實不是死於楊過的黯然銷魂掌,正史上是戰死於四川,還好考試未出題蒙哥死於誰手?正史上乃蒙哥在四川混戰中身亡,蒙哥的死亡才讓忽必列有成為蒙古大汗的機會,也埋下蒙元帝國分裂與四大汗國的紛紛擾擾。此外,筆者十八歲前真以為中國沿海有個桃花島,但其實桃花島是金庸想像的世外桃源。尤甚,金庸武俠小說的門派分布,增進讀者對中國地理西部地區及塞外地區的理解,原來一品堂在西夏、星宿派位於青海、歐陽峰的白陀山迄今人煙罕至、各大門派圍攻的光明頂,其實已靠近帕米爾高原境內。武俠世界裡的大俠似乎不太須要後勤資源補給。

武俠小說人物的權力慾望與當代政治千絲萬縷

打從金庸撰寫《書劍恩仇錄》開始,每天一段共連載了574天,金庸敘述乾隆皇帝與天地會總舵主陳家洛的故事,並著重闡述了江南武林幫派紅花會眾英雄反清復明的血淚故事。乾隆皇地號稱「十全老人」,奠定近代中國版圖疆域的重要推手,西風東漸之前,乾隆的武功盛世,堪比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甚至比俄羅斯地過的彼得大帝還卓越。是以,乾隆皇帝晚年的文功武赫,是否與乾隆早年和紅花會的經歷有關,成為《書劍恩仇錄》關注的重點,愛新覺羅弘曆與陳家洛究竟是否為親兄弟明算帳,勾勒出《書劍恩仇錄》的愛恨糾葛。事實上,1992年中視製播的《書劍恩仇錄》,由何家勁飾演的陳家洛,與沈孟生飾演的乾隆皇帝,仍被影迷視為最經典的《書劍恩仇錄》。

直至1972年,金庸大師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包含耳熟能詳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筆者曾經在香港書展聽過金庸演講時自述:撰寫笑傲江湖時,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風雨飄搖,文革時期的敏感情節與政治曲折,其實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笑傲江湖的小說內容裡,現在想想都是政治不正確。例如,筆者從前對《天龍八部》裡的「星宿派」非常著迷,多了一些社會歷練之後才知道這是是在隱喻的共產黨,「千秋萬載」的丁春秋老怪與「偉大領袖毛澤東萬歲」互相輝映。

同樣性質的隱喻,在《笑傲江湖》任我行身上又出現了一次。例如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原先對屬下本來是兄弟相稱的,爾後被東方不敗及其叛徒囚禁,任我行對人性不敢信任,相信絕對的集權方能保住教主權力,最後還是和令狐沖聯手擊敗東方不敗,可當任我行是在聽到了「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之後,在得到了教眾的拜見之後,想要阻止,一轉念間,覺得高高在上,也沒有什麼不好。任我行最後在華山峰頂上,直摔了下來,自此與世長辭,象徵了一個在權力頂峰的人摔下來之後的下場,很有諷世意味。

金庸締造的武俠小說世界觀

金庸所建構的武俠世界觀,已引起文學史家的廣泛注意,金庸小說可能是繼紅樓夢的「紅學」之後,再一波引發了海內外「金學」的探討,漢人中心思想與周圍蠻夷的互動,透過歷史與小說的演繹,金庸在多元民族相互衝擊的想像與創意,其實遠勝同期的文史小說家。文學界對於金學的探討將永無止盡。

一代儒俠筆藏鋒,錚錚文骨傲金庸。金庸素來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金庸武俠小說創造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難解之謎,從政府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農工小販,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小說迷。起碼台灣文組或理組的學生在求學階段,金庸系列小說或影視作品可謂是真正的參考教材,李敖或許是現代文學的奇才,但說句對大師不敬的話:李敖寫小說的能耐,卻遠不如金庸,大家愛「鹿鼎記」更甚於「北京法源寺」。

金庸不只單純寫武俠小說,藉由「以文議政」方為核心

金庸先生年輕時候對從政一直有抱負,可惜求助無門,最後成為大公報的記者,開啟他的文學生涯。其實,金庸作為文學家和媒體人,與蔣經國有良好的私人友誼;金庸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之一,金庸甚至曾和香港總督彭定康,針對「政改方案」進行筆戰,發表長篇政論《功能選舉的突變》,抨擊末任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

金庸的逝世,彷彿象徵一個時代的離去,離去得比你我以為得都快,令人不勝唏噓,但留下金庸系列小說所建構的世界觀,卻留給武俠小說迷無限的啟發與爭辯。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林士清
現任: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學歷: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經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組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