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續有國際教育機構公布大學排名,包括早前的QS (Quacquarelli Symonds)、近期一點的Time Higher Education、以及範圍窄一點只針對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ARWU等等。結果公布的當下,幾家歡喜幾家愁。排名提升的便興高采烈大肆宣傳,而排名下降的就急忙解釋為什麼今年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究竟大學排名重不重要?這就像學生考試一樣,表面上都說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學到東西,但實際上在分發學校時還是要看學生的成績。排名對大學來說當然重要,因為這是學校重要「績效」之一,對招生、吸引人才及爭取補充都有很大的助益。然而,11月中旬香港城市大學被媒體披露疑似向QS短報學生數目而使排名大幅上升,讓香港的高教界掀起很大的漣漪,也讓人不禁懷疑大學排名的價值及意義。
國際高等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QS)每年都會為全球大學進行排名,排名的依據來自各院校6方面的表現,包括學術聲譽(40%)、師生比例(20%)、院系論文引述量(20%)、僱主聲譽(10%)、國際生比例(5%)及院系國際化比例(5%)等等。
其中師生比例的部分,師生比例越低則得分越高,而師生比例的高低主要跟學生人數及教學人員數目有關。香港媒體於11月中旬揭露香港城市大學向QS呈報的學生數目連續3年都比向香港教資會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呈報的數目來得少很多,但另一方面,在教學人員的數目則是向QS呈報的數目比向教資會呈報的數目來的多。如此一來,師生比例便會變低,使得在「師生比例」這項目的得分變高。
香港傳媒指出,依據QS規定,各參與評比的院校應提供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數,包括受政府資助及自資課程的學生數目,以計算師生比例;而香港教資會的官方記錄則只包括受政府資助的學生。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則呈報資料,則前者的數目應該會比後者大,然而,香港城市大學呈報的數字卻是相反的。
據QS今年的資料顯示,香港城大全校僅9,240學生,但教資會記錄顯示城大全日制受資助課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共13,283名,兩者差距高達30.4%。而且,香港蘋果日報調查發現,香港城大每年呈報給此2所機構的學生數目都有差距,其於2015年及2016年之差距分別為14.7%及27.4%,呈顯差距日漸擴大,另一方面,香港城大在QS的大學排名則是年年提升。此外,香港城大在2015/16年的學校年報中卻明列該年度全校有逾2萬名學生,相關數字涵括資助及自資的本科、研究生,社區學院學生則不計算在內,與QS相應年度記錄的9,240人相去甚遠。
然而,就香港城大疑似向QS短報學生數目一事,QS與城大都沒有正式回應,香港城大只表示QS已審核校方提交的資料;而QS則指出曾調查香港個別大學的資料誤差,但未發現不誠實行為。其實,除了香港城大,其他香港的大學向QS呈報的學生人數與向香港教資會呈報的人數也不盡相同,有些甚至是向QS呈報的學生人數比較多,然而,香港城大向兩單位呈報的人數差距是最大的。
其實,我們也不能斷言說香港城大報假數,但事件卻反映了大學排名的分數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例如香港城大向QS呈報時,可以選全年度「學生人數最少」的日子,例如暑假,而在製作學校年報時,為了壯大聲勢,當然是連非資助及社區學院學生都涵括進去。從此一事件可以看出大學排名的本質,不只論文引證次數可以操作(例如,同學校師生相互引用),連師生比例也可以操作,那排名的價值及意義又在那?因此,即使台大的大學排名於最近幾年一直下降,應該也不用太介懷。反觀香港城大,即便排名年年上升,但如今爆出爭議,往後在該校招生宣傳中提及其大學排名成績優異反而尷尬。
此外,QS也有針對全球大學提供星級評核制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項「收費服務」。香港城大是2018年獲得QS超五星大學的11家大學的其中一家,其星星評比高於史丹佛、哈佛、劍橋及牛津等世界級名校。香港另一家QS排名299的浸會大學則拿了5星評比,反觀香港No.1的香港大學卻是一顆星星也沒有。
選飯店、選餐廳,我們都會以「星星」數量作為參考,想不到大學除了排名之外,還有這麼一招。其實,想深一層,大學評鑑機構本來就是「商業性質」的機構,台灣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讓他們牽著鼻子走?
參考資料:
- 《勁過史丹福哈佛劍橋 給城大超五星 QS:收錢評級》,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11月21日。
- 《【蘋果踢爆】QS排名年年升?城大疑似「篤數」谷排名》,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11月12日。
作者: |
李淑蓮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主編 |
學歷: |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
經歷: |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