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事實?什麼又是意見?許多人就算到了大學畢業,恐怕也不知道怎麼區分兩者的差別。可怕的是,從保護人民身家財產的法律體系,到看守人民知的權益的新聞媒體,也無法謹守客觀事實與主觀意見之間的分野。在 剛出版的新書「民意,誰說了算?:人民知情的抉擇」當中,田蒙潔律師再次嚴厲地檢視了台灣當前昧於事實、意識形態掛帥的偏激思維,期待能從辨明事實與意見開始,讓台灣社會能夠重拾健康、理性的價值觀。
田蒙潔的行程似乎永遠都那麼滿。在美國律師以及美國專利代理人的工作外,她也在文山、內湖、林口三個社區大學教授法律通識的課程;即使如此,她還是有辦法寫出第三本探討媒體與社會亂象的論著:「民意,誰說了算?:人民知情的抉擇」。
圖1:田蒙潔律師
田蒙潔 簡介
工作經歷
- 美國律師、美國專利代理人、制度共學團體負責人,並在文山、林口、內湖等社區大學擔任講師
學歷
- 美國密蘇里大學法律博士(JD)
- 輔大食品營養系食品科學組學士
-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營養碩士
攝影:唐銘偉
難以想像的是,田蒙潔大學念的是食品營養,直到中年才開始念法律。學習慾望強烈的田蒙潔回憶,早些年在政大念了半年的法律研究所,後來又到美國密蘇里州,接受正統的美國法學院訓練,並取得美國律師資格。
她在法學院念到二年級時,台灣正好發生前總統夫人吳淑珍的SOGO禮券案。她無意間讀到了檢察官撰寫的起訴書,卻發現其中有相當多的不合理之處。「我整篇讀下來,發現很多文字敘述,都是檢察官自己的猜測;起訴書可以這樣寫嗎?」
法官可曾看到被害人「緩緩倒下」?
接下來,她更發現,連法官撰寫的判決理由書中,也不乏類似的主觀臆測。她舉例,曾經在一份判決書中,看到「被害人緩緩倒下」的字句。「法官根本不在事件的現場,怎麼知道被害人『緩緩』倒下?為什麼這種文字可以成為法官的判決?」田蒙潔強調,在美國的法學教育中,最基本的訓練就是區分「事實」與「意見」,尤其是在關乎人民的生命財產上,更不能只憑法律人的主觀臆測做出裁判。
於是,田蒙潔回到台灣之後,從2011年開始在台灣的社區大學推廣這套分析邏輯。她帶著來上課的學生閱讀一篇又一篇的法院判決,教導他們如何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又是法官的個人意見,還把這些上課所累積的內容,寫成兩本批判台灣法界弊病的專書(「法官說了算!缺席的證據與邏輯」;「大法官的甲說乙說隨便說 認識正當法律程序」)。
媒體界的事實、意見不分更為嚴重
在第三本書中,田蒙潔把分析的對象,擴大到與一般人更密切相關的媒體報導上。令她憂心的是,大眾媒體事實、意見不分的程度更為嚴重,甚至已經讓社會的基本信任關係出現裂痕。舉例來說,在這本書中她就分析了去年年底新加坡馬習會期間,一位法律學者的文章被媒體平台撤下,因而招致網路輿論撻伐的事件。「這件事情從頭到尾跟言論自由無關!」田蒙潔指出,今日的媒體甚至政府,都已經無法限制網路上的各種言論流傳,「發生這種撤文事件,我們可以說這個媒體沒水準、沒擔當,作者也可以主張對方違反了當初的合作契約,但就是不能扣上侵害言論自由的帽子。」
她心目中的理想狀況是,整個社會當中,能有至少四分之三的人,能夠冷靜思考與分析當前的種種亂象。「社會上一定會有各式各樣的極端言論,這是正常的,但畢竟是少數;只要大多數人都具備正確的價值觀,這個社會就能夠繼續前進;」然而,她看到的現況卻是極端言論漸漸取得社會輿論的主導權,社會也難以靜下心來認清事實與意見的差別。「你們不覺得,這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嗎?」
因此,這些年來她不論學生人數多寡,都堅持在社區大學開課。「只要有人學,我就願意教下去!」即使自嘲「能完整聽完全部課程的學生越來越少」,田蒙潔還是花了許多心思設計課程,出版文章的內容也是一再斟酌,並根據最新的社會狀況即時改寫。這條漫長的公民教育之路,她絕對會繼續走下去。
新書介紹: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9852
作者: |
蔣士棋 |
現任: |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
學歷: |
政治大學企管系 |
經歷: |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
|
|
|
Facebook |
|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