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應用
專利大戰迷思
專利銀行與智財基金:團結抗敵還是結黨獨占?(上)大戰篇

作者/北美智權 李儀

2011.09.29

目錄
(上)大戰篇

專利混戰

專利世界大戰序幕

傳統代工業的末日

進入市場的護照─專利

為抗大戰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須結盟

國家主導結盟

結盟抗敵還是不公平競爭?

聯盟獨占之惡

專利聯盟與智財銀行,立意原本良善,是可以讓財力與專利權數薄弱的成員,能在專利保護傘下,獲得進場的機會。但是強者常變得更強,而弱者卻也不一定恆弱。若是聯盟中的零散成員連結起來不僅求自保,而是有意形成類似寡頭或是獨占者的規模與勢力,以封殺所有其他對手時,原本楚楚可憐的弱者,也可能搖身一變,成為造就獨占之惡的共犯。

大戰篇

專利混戰

自去年蘋果與五家(柯達Kodak, 諾基亞Nokia, 摩托羅拉Motorola, 宏達電HTC, 三星Samsung)公司同時訴訟開始,接續共有二十家公司,為了爭奪未來智慧型手機市場,相互控告侵權。連有名的網路書店Amazon 以及Barnes and Noble也捲入戰場,互打專利混戰,關係錯綜複雜,請見下圖。

二十家公司專利混戰圖


資料來源:Thomson Reuters

國際專利界由蘋果發起的互告專利侵權風潮,方興未艾,如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看來,在市場上任何稍嶄露頭角的廠牌,都無法倖免於外。

專利世界大戰序幕

前述的專利混戰,就已經足以攪亂市場,讓人心神不寧;但相對於下面三件專利併購案,不啻只是街頭野孩子的游擊戲戰。
今年7月1日,蘋果跟微軟聯手用45億美金買了早就過氣的北電6,000件專利,宏達電HTC接著在7月6日用3億美金買下VIA Technologies的S3。到了8月15日,Google就宣佈以125億天價買下了Motorola Mobility。三組專利界石破天驚、亙古從無的專利彈藥庫購併案,就在連續短短的45天內接連發生。這幾波以驚人溢價購買遠低於市值的過氣公司,如北電與Motorola,為的就是這兩家公司手中的關鍵專利。

連都快被數位相機淘汰的柯達,也因為手上握有的專利而能再度進入數位市場,只因為柯達所掌控的專利價值,高達公司市值五倍。這代表,孩子們的遊戲假想戰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手握專利滅絕對手的專利戰。

傳統代工業的末日

過去,從事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接受客戶完全指定,按原圖設計代工製造)或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代工的服務)的企業,多半能避開國際專利訴訟的戰火,得以僥倖偏安。因為下單的客戶,為了經營自身品牌,多半會幫忙接單廠商取得專利授權,以及處理侵權糾紛,自然也樂於負擔產品中所牽涉到的專利授權費用。

隨著過去數月內,國際間專利大戰層級快速升高、範圍急劇擴大,向OEM 或是ODM廠商下訂單的客戶,本身就面臨了一波接著一波打不完的專利訴訟,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沒有了品牌客戶的庇護,OEM或是ODM廠即將獨自面對的,不會僅僅是賠錢或是繳交授權金了事。

一旦遇上明擺著「不要錢只要你消失」的強悍大廠,如專利訴訟歷史中,向來不接受跟對手以金錢和解的蘋果,沒有關鍵專利保護的廠商,只有退出市場的命運。而這類立志將對手抄家滅族的國際大公司,有可能有增無減。所以手上是否握有關鍵專利,就等於獲得進入市場的鑰匙, 沒有專利在握的企業,在專利戰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可能會淪落到連當代工廠的資格也沒有。

進入市場的護照─專利

這一波的專利世界大戰,影響的層面,絕對不僅只限於歐美日韓台等國區域在爭奪的智慧型手機戰場,未來可預見,任何產業所牽涉的關鍵技術與專利,都會因為歷經這一次專利世界大戰的洗禮,成為是否能進入相關產業的護照。

為抗大戰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須結盟

一向敵對的蘋果與微軟,竟然會聯手出45億美元購併2009年就宣告破產的北電手上專利,證明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敵手。Google在意識到未能及時出手,失掉重要關鍵專利,可能會落得被對手逐漸用排他權逼迫到牆腳,最終給踢岀場外的下場。所以,就在北電案後45天,迅速灑下令人咋舌的125億,趕快將Motorola Mobility 搶到手。

為何各家會搶專利搶得如此激烈?據美國Marketsandmarkets公司市場研究調查顯示,2015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預估收入是2,589億美元(約7.7兆台幣,1.7兆人民幣),推測全球手機市場規模將增至3,414億美元(約10.2兆台幣,3.5兆人民幣)。蘋果、微軟與Google分別燒掉的45億與125億,也只佔上述2,589億美元與3,414億美元的1.7%、4.8%與1.3%、3.6%而已。這些比例,相較於未來龐大持續的市場收入,實屬九牛一毛。

Marketsandmarkets公司的市場報告中指出,促使全球手機市場成長的主因包括:智慧手機價格下降、網路涵蓋面擴展、3G和4G的關鍵技術在新興市場得以推廣,關鍵供應商的積極擴張計畫,以及消費者對先進智慧手機的興趣激增等。

雖說,專利大戰中各家為搶購專利武器,所投入的銀彈佔未來市場整體收益比例甚微;但是,這些數字就已經不是一般中大型國際企業普遍能負擔的天價,遑論任何新興小廠家。目前,任何企業若真要在既無銀兩又無法快速生養專利的窘境下存活,以北電購併案為例,似乎都嗅到亂世求生的可能策略,就是結盟、分享或是分贓(假設是以不正當手段阻斷對手競爭)。

為了未來全球手機市場大餅, 6家原本相互各有過節與愛恨情仇的對手,暫時放下嫌隙,聯手對抗Google,這六家分別是Apple (那斯達克掛牌名稱: AAPL), Microsoft (那斯達克掛牌名稱: MSFT), Research In Motion (那斯達克掛牌名稱: RIMM), Ericsson (那斯達克掛牌名稱: ERICY), Sony (紐約證交所掛牌名稱: SNE) 以及EMC (紐約證交所掛牌名稱:EMC)。Google未能搶得先機的代價,就是得認賠加碼,以高於45億元近3倍的代價125億,扳回劣勢。

國家主導結盟

以韓國與日本為例,都早已開始眾志成城,集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成立專利銀行與智財聯盟或是基金。韓國於2010年,以政府與企業合力募資700億韓元(約台幣16億8千3百萬)成立南韓發明基金Intellectual Discovery,建立智財聯盟(IP Pool 或是Patent Pool, 也稱專利聯盟)10個,聯盟成員每一位將共同管理與購買相關所需專利。這項基金的規模,預期在2015年將擴張至約128億元台幣(5,000億韓元)。這項基金成立緣起,是為了幫助樂金與三星等國際大廠處理日漸升高的各式專利侵權訴訟。

日本在2009年成立了株式會社產業革新機構(The 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 (INCJ)), 成員包括日立、松下、夏普、東京電力等跨越科技、金融各領域的19家民間業者。初始資金是100億日圓,加上政府挹注的820億日圓以及信用擔保8,000億,日本產官界這項總額近9,000億的共同投資,活動積極,動向引人注目。

結盟抗敵還是不公平競爭?

美國司法部門就在標得北電之後,對聯手的六家進行約談,目的是查核是否有以不正當手段阻礙公平競爭的事宜。

北美智權總經理許鍾光先生,於9月6日對筆者表達他個人對經濟部促成工研院於 2011 年 9 月先籌備成立「智財銀行(IP Bank)的看法。

總結許先生所提到的觀點與憂慮是:「專利結盟若以國家層級出發,可能引發不公平的商業戰爭,可能會牴觸國際間普遍反壟斷的共識,聯盟成員使用結盟關係內的專利,可能因不符合公共利益而慘遭各國制裁。」

許先生意見如下:
「專利是保障發明人權益的一種制度,雖然西方大公司動輒就用強勢的專利力量來保護自己在各國的市場,但基本上都還符合這種制度的設立原意。現在日韓和台灣開始動用國家的力量來和自己國內的廠商結合,意圖保障各國廠商的商業利益,這就使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專利鬥爭變成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市場掠奪戰爭了。

這種政府與民營公司結合的專利庫,會不會引起其他國家抗議,甚至於受到WIPO或是各國法院的制裁?這種結合模式所引起的商業戰爭與反壟斷法之間的關係,是否有人去研究過?民間廠商之間本來就存在有商業利益衝突,政府如何去規範誰可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這種專利庫?其他國家的法院在面對這種專利庫的訴訟時,會不會以不符合公共利益為由,而拒絕實施來自於這些專利庫的專利?花大錢去買專利容易,後續要如何執行是否曾經想清楚了?

各位應該看一看宣明智出面整合台灣DRAM產業的最後結果,牽涉到眾人之間複雜商業利益的事情,政府應該出面嗎?我擔心台灣的IP Bank還沒有運作成功之前,若各國的司法機構就已經出面制裁甚至於懲罰這種不公平競爭的行為時,那時候IP Bank要何去何從?」

聯盟獨占之惡

專利聯盟(Patent Pool)與智財銀行(IP Bank),立意原本良善,是可以讓財力與專利權數薄弱的成員,能在專利保護傘下,獲得進場的機會。但是強者常變得更強,而弱者卻也不一定恆弱。若是聯盟中的零散成員連結起來,不是僅求自保,而是有意形成類似寡頭或是獨占者的規模與勢力,以封殺所有其他對手時,原本楚楚可憐的弱者,也可能搖身一變,成為造就獨占之惡的共犯。

 


Previous Page
Application_index
Issue 50 Index